APP下载

图书馆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全功能”服务

2018-05-29邓辉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公共图书馆心理健康

邓辉

【摘 要】 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主要以襄阳市樊城区7个社区,随机抽取7-18岁679名未成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Song-Hattie自我概念调查表、中国心理健康量表、变量的测量等测量方式,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对未成年人基本资料、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心理健康的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作了相互影响分析,并提出公共图书馆在心理健康宣传,完善资源平台,营造创客空间,举办公益讲座,开展多元服务,创建综合平台,打造专业团队等方面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

一、问题提出

人的心理与生理成长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是青少年时期,如何保持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如何能作出良好的适应,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如何纠正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如何引导、培育其健康心理?种种现象不仅事关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也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有3.7亿未成年人,心理有问题的有4000萬,其中23.6~34%中小学生有心理障碍,这些儿童主要表现为敏感、狭隘、忧郁、自卑、攻击和交往不良等心理问题行为。同时,近几年常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又有上升的趋势。

虽然部分地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已开展很久,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还尚不健全,具体实施中还面临着理论和实践上的困惑,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科学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因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及未成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迫在眉睫。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构建进行探索。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取样方法,从襄阳市樊城区7个社区,每个社区抽取100个样本,放问卷700份,回收679份有效问卷。调查7~18岁均在城区居住的未成年人,包括在校的小、中、高学生,以及孤、残等困境未成年人。

(二)研究工具

1. Song-Hattie自我概念调查表。引用1996年周国韬引入我国的量表进行调查,并对信效度与翻译进行了量表分析。该量表包含自信、能力、班级、同伴、身体、成就、家庭七个因子,以及学业自我概念分量表因子,非学业自我概念分量表因子,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概念越积极。该量表分35个条目,每题6点评分,从6到1代表程度越来越低,6代表“完全像自己”、1代表“一点也不像自己”。本研究中全量表的Cronbach 系数为0.89,学业自我概念分量表的Cronbach系数为0.84,非学业自我概念的Cronbach系数为0.80。

2. 中国心理健康量表(青少年版)。该量表编制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50个条目,每题4点评分,包括人际交往、认知效能、环境适应、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五个分量表。人际交往体现为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和社会支持状况;认知效能体现为解决问题能力及日常认知功能;环境适应体现为遇到突发和重大生活事件时的应对风格和良好心态的能力;情绪体验体现为情绪状态、情绪特点和处理情绪的能力;自我认识体现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调节。心理健康越积极得分越高。本文中量表的Cronbach系数为0.83。

3. 变量的测量。本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为因变量,自行设计的心理量表为参照资料,具体包括悲观、对事无趣、缺乏自信、自卑、情绪低落、莫名不安等24项指标。自变量根据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学历、文化等类别做虚拟变量),家庭因素(如家庭结构、直系关系、亲子模式、教养方式等),社区因素(如社区管理、社区类型、社区治安、邻里关系等),友群因素(如知心朋友关系、与同学关系、交往密度等),媒体因素,学校因素等,分别赋分为-1分、-2分、0分、1分和2分,凡健康为0分以上,不健康为0分以下,然后在回归中因变量做二分变量处理。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方差形式对两类儿童各年龄段自我概念的发展进行分析,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平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描述。

三、成因分析

(一)分析未成年人基本资料

本次调查347名女生,332名男生,共679份,占总量的51.1%为女生,占总量的48.9%为男生。其中学前教育和困境未成年人占1.47%,小学生占47.13%,初中生占31.52%,高中生占16.05%,职业高中生占3.83%。

据数据显示,10.45%为0分以下人数,89.55%为0分以上人数,由此表明绝大部分未成年人心理状态是健康的,仍有一部分心理不太健康。其性别分布特征为,占总样本比例5.3%的女生心理不健康,占整体女生样本的10.37%,占总样本比例5.15%的男生心理不健康,占整体男生样本的10.54%。

(二)未成年人自我概念发展特点

数据显示,在自我概念总分及7个因子上,7~11岁间差异不显著,12~13岁开始下降,18岁为同伴自我最低点,14岁为成就自我、能力自我、自信自我、同伴自我、班级自我、非学业自我均较低,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三)未成年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数据显示,心理健康总分及学业自我概念、非学业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总分及各因子与七个因子均达到0.01水平正相关。然后,将自我概念的七个因子合并为学业和非学业自我概念两个方面,并进行回归分析,显示出大部分均达到显著水平,仅学业自我概念在人际交往因子上不显著。

(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

数据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无太大差别,年龄是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年龄越小心理问题越少,年龄越大心理问题越多,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也随年龄增长随之减弱。单亲家庭与孤儿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呈正向显著影响。

从模型II中可看出,未成年人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越好,关系系数为正,越有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相反,则越不利。其未成年人与父亲的关系越融洽,关系系数为正,心理越健康,而与母亲关系影响则不大。均不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有显著性影响的有家庭模式和教养方式。同学之间关系越好越有利心理健康,则在友群因素中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系数为正,而与朋友亲密程度及多少等因素均不产生显著影响。

在社区管理类型中,回归系数为正的有单位、街道和物业管理,单位管理是显著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物业和街道管理影响则不显著。无管理的系数为负,表明不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是无管理类型,而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的邻里关系、社区治安和社区类型则没有显著的影响。

四、“全功能”综合服务措施

(一)心理健康宣传,做好普及推广

公共图书馆可定期制作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宣传栏、板报,定期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月,在心理健康专区摆放制作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心理卡通扇、心理书签等精美小礼品。同时,向广大市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制作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展板进机关、学校、社区、广场、游乐场等地。与团委、妇联、移动通信及邮政等部门合作,或利用网络群发平台,不定时向全市手机用户发送入学心理调整知识、青春期成长知识、考前减压常识等心理健康知识短信。与新闻媒体密切合作,开设专题专栏,通过媒体向市民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解答市民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惑。

(二)补充信资平台,完善虚实结合

公共图书馆可根据市民心理健康需求、自身实际情况,开发网络虚拟资源,定期公布健康网站名单和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书目,查询心理保健信息,有针对性地收集国内外知名网站,针对未成年人心理特征及疑惑需求,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如人格心理、个性塑造、心理保健、障碍矫正、情感问题等方面的阅读资料,建立包括音像资料在内的各种心理阅读资料库,进行二次文献的加工、收集、整理并制作成心理保健信息专题。同时,在文献传递、传统馆际互借的基础上,拓展网络环境下互借互通,实现互惠互利,各自开放各自的网上资源相互联盟,设立资源共享网页,无论何时何地市民均可获取阅读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体系,互通文献采购信息,建立馆际间的联合编目,最大限度的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三)营造创客空间,创设心灵专区

公共图书馆可建立温馨舒适、清新优雅、环境宽敞明亮的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从内部設施、心理治疗仪器、装潢等各个方面提供专业化心理咨询保障,为社会专业机构的介入提供治疗实践的场所。以平等、真诚、保密、接纳、不伤自尊、不泄隐私的原则,热情周到、和蔼可亲的接待每位来访的未成年人,为其提供各种困扰服务的解惑包括因学习、升学、家庭、情感、人际关系、环境等。建立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心理档案分门别类的标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不同状态,运用话语交谈、心灵交流或与心理咨询馆员利用信箱笔语交流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利用Intemet直接在线与不想到馆露面的未成年人建立互动心理咨询热线,进行线上沟通交流,营造一种轻松、宽松缓解心理压力的氛围。

(四)开设专题讲座,注重心理健康

公共图书馆可针对青春萌动期的未成年人,定期开展适合不同性别的“生理”“心理”、不同年龄段专题公益讲座,调节其情绪不稳定、波动大、纪律易松懈等问题。针对未成年人的在学习上逐渐产生的压力感、紧迫感和焦虑感等。例如,襄阳市图书馆从2013年创办“市民大讲堂”系列公益讲座以来,聘请专家、著名的心理学教授举办专题心理健康讲座,引导未成年人相互沟通技巧,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辅助未成年人减轻缓解各种压力。定期举办家长心理辅导活动,引导家长采取健康、正确的教育方式,学会与未成年人基本有效的沟通方式和心理疏导,并延伸服务到福利院、社区、学校、戒毒所等,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讲座、沙龙171场,隐形受益市民达15万人次。

(五)多元创新服务,拓展思维模式

公共图书馆可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可针对未成年人好动、好奇、好学、兴趣广泛等心理特征,开展如读书会、演讲会和故事会等,锻炼和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可设立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系统免费参观接待日,让他们深入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可举办科普展、知识竞赛、创新发明,培养未成年人探索的求知欲,使他们扩展思维,主动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可举办未成年人诗歌朗诵、心理剧展演、书法、小巧手制作、心理手抄报比赛及心理知识征文活动,以学促进,以赛促学,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提高他们对艺术美的感受、鉴赏、创造和表现能力,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正确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

(六)综合运作平台,创建优质整合

公共图书馆可以图书馆为中心,以社区为依托,构建由政府牵头、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社区、乡镇心理健康公共服务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公共服务组织体系。构建多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开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街道分会、社区委员会、小区服务部、楼组服务点、家庭心理健康户等机构;联合教育、财政、民政、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广泛组织参与的管理体系,形成公共服务机制的资源大整合,提供形之有效的保护和可用资源,包括跨部门的整合、政策与配套措施的提出、环境的支持等,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还可充分利用学校、妇幼保健院、各种综合性医院、社会工作者协会、卫生保健协会、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健康热线等公益团体组织,加大扶持力度,满足未成年人及家庭优质高效的服务需要。

(七)打造专业团队,挖掘创优人才

公共图书馆可成立由未成年人心理专业人士、法律工作者等组成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志愿团队,通过未成年人心理服务协会、志愿者联盟等形式,将具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法律工作者集中整合,形成一支以图书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为平台的专业心理教育保障力量。可通过与多部门的协调或邀请国内心理健康权威人士,提高准入制度,建立考核机制,建立一支图书馆心理专业高素质、高水准、高认可度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同时吸引更多高级心理专业人才的加入。制定专业培训机制,不定期地进行心理专业知识培训,并长期实施专家督导服务工作,促进服务质量,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智聪.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调查及体系建构[D]. 苏州:苏州大学,2010.

[2] 罗鸣春.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0.

[3] 李雅妮,吴均林.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调查报告[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9):1073-1075.

[4] 杨丽君,严庞.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构建探析[J].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2):155-156.

[5] 戴家携. 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21):10-12.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公共图书馆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