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大型连杆精准制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018-05-29王永健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锻造厂

锻造与冲压 2018年7期
关键词:工步模锻坯料

文/王永健·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锻造厂

大型连杆是工程机械上的一种关键零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压缩、拉伸等交变载荷作用,对疲劳强度和结构刚度有较高要求。目前的生产工艺主要是由锻造成形,再经过机械加工完成的。

我们在和某国外工程机械企业的合作中,遇到一些大型连杆(图1),整体长度长,横截面差别大,中间杆部较细,两端头面积大,属于典型的长杆类锻件。

图1 大型连杆数模

样件开发阶段

这类锻件需要采用制坯+终锻成形的锻造工艺,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主要由制坯工艺决定,企业根据设备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工艺。在开发初期,我们采用了常规的自由锻方式制坯,这种制坯工艺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材料消耗大,总体生产成本高。

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图2所示为自由锻制坯使用摔模,靠操作工手工翻转、控制毛坯尺寸和形状。共需要两个工步,先制出毛坯两端形状,再更换模具拔出长杆部形状,这种生产方式,每班能生产40~50件。图3中3.77kg的坯料在自由锻制坯完全需要人工翻来翻去,劳动强度大。

图2 自由锻制坯图

图3 人工操作

锻件质量不稳定

自由锻制坯后,模锻成形只能采用燃气炉加热。一是,毛坯氧化皮厚,锻件表面质量差,氧化坑最深在1.5mm左右(图4);二是,坯料加热时间不一样,整炉料的首末件温差大,造成锻件个体之间中心距尺寸不稳定(图5),后续加工后壁厚差大。

生产成本高

图4 表面缺陷(氧化坑)

图5 中心距尺寸不稳定

由于自由锻制坯精度较差,致使中间毛坯在直径和长度上均有意加大了用料,原材料消耗增加(图6)。另外,自由锻制坯一致性不高,无法满足后续模锻工序中频感应电炉加热的要求,只能在燃气炉加热,动能消耗大,综合成本太高。

图6 自由锻制坯杆部直径大

批量生产阶段

为了在批量供货时解决上述问题,我厂成立了工艺开发小组,研究开发模锻制坯工艺。我们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多方了解国内外大型连杆的制坯方式。目前的现状基本上都是自由锻制坯工艺,无现成的模锻制坯资料可借鉴。

工艺分析,确定方案

大型连杆锻件的制坯,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工艺方案,分析其优缺点:

⑴自由锻制坯。

优点:生产所需设备要求不高,通用性好。

缺点:靠人工操作来控制锻件形状和尺寸,精度较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⑵模锻制坯,其中包括辊锻制坯、楔横轧制坯。

优点: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条件好。

缺点:需要专用设备,投入专用模具,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前期投入大。

⑶不增加专门的制坯工序,在模锻锤上增加制坯工步。

优点:一火次成形,降低动能消耗。

缺点:在大设备上增加制坯工步,只能做压扁等简单操作,对锻件截面改变少,材料消耗大。另外模块尺寸加大,增加模具成本。

在分析各种工艺方案后,我厂技术人员大胆创新,摒弃传统的粗料拔长制坯方式,另辟蹊径,提出了细料镦粗聚集制坯的方式。经过反复计算论证后,结合我厂生产设备的实际状况,决定采用平锻机模锻制坯+模锻锤终锻的制造工艺。

修订中间锻件图

依据大型连杆最终锻件图,结合初始自由锻中间坯方案,优化设计了平锻机制坯中间锻件图,将杆部直径由原来的φ85mm(图6)改为φ80mm(图7)。注意,此处的成品尺寸就是φ80mm,这也是经过反复计算论证后才确定下来的。

图7 精准制坯杆部直径小

改变制坯加热方式

将原来的燃气炉加热(图8)改为中频感应电炉加热。燃气炉加热本身的火耗在3%左右,中频感应电炉加热火耗只有0.5%左右,另外原来燃气炉加热是整体加热,而新工艺只需要局部加热即可,不变形部分不需要加热,大幅提高加热效率,减少损耗。

中间毛坯工艺制定

在依据锻件图确定工步图的过程中(图9),反复论证、计算,坯料的镦粗比达9.1,比常规镦粗比4.5大2倍还多。为确保镦粗聚集不失稳,借助Deform软件模拟锻造过程。根据模拟的结果,采用了锥形模膛聚集,同时还要遵循聚集工步设计的限制线,在第一工步的锥形大端设计更大的锥体,在锥形小端增加圆柱段。通过合理分配压缩系数,最终采用4个工步成形。

图8 燃气炉加热

图9 理论计算出来的工步图

平锻模设计

根据确定的工步图,参考1250t平锻机设备规格,设计相应模具(图10)。由于4个工步长度压缩量太大,无法按照常规排布,上下对齐,于是将第1、第2工步的成形镶块和夹紧镶块合并,将第3、第4工步的成形镶块加长,让第3、第4工步前移,在第3、第4工步的定位挡板位置增加定位块。通过反复排布,终于实现了型槽的合理布局。

图10 平锻机制坯模具装配图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要求,设计、制作了平锻模,组织了生产调试,并在模锻锤上验证了此批中间毛坯,生产过程基本顺利,在实施过程中有效解决了以下问题:

⑴确定合适的加热工艺。经过调试,确定了最佳的加热电压、时间以及加热长度。创新前,煤气加热炉加热坯料,每炉仅能加热30件左右,加热至锻打温度需要1.5h以上;创新后,平均1min就可以加热一件,坯料加热后的表面质量也大有改观,氧化皮厚度不到0.5mm,不仅对锻件成形有利,而且减少了对模具的磨损,同时也减少了原材料的火耗,一举多得。

⑵生产工人克服困难,掌握操作技巧。大型连杆锻件单重77kg,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用配重块通过滑轮、钢丝绳、挂钩来减轻工人的劳动负荷。经过反复调试,工人掌握了锻件和配重块之间的平衡,以及挂钩前后部分重量的平衡。

⑶通过适当调整各工步冲头垫片,使中间毛坯能够充满型腔,同时分模面毛刺符合工艺要求。

最后,将这批检验合格的中间毛坯转移到模锻锤上进一步验证,确认工艺改进效果。经验证,改进后的中间坯料用于模锻后,生产的锻件外形规整、表面质量大有提高,氧化坑深度不超过0.5mm(图11),飞边均匀连续(图12),完全能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另外,坯料外形规整,能满足中频感应电炉加热要求,使加热效率较以前大大提高,能耗减少在50%以上。

图11 效果很好的最终锻件

图12 最终锻件的飞边

结论

大型杆类零件的平锻机模锻制坯工艺,是对传统制坯工艺的创新,将使我厂的长杆类锻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上一个明显台阶,为我厂进一步开拓市场起到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第一个品种大型连杆的平锻机上模锻制坯技术成功实施后,我厂很快就把此项技术推广,成功应用于类似的大型连杆上,现在均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既提高生产效率,又提升产品质量,还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非常具有推广价值,同时也为类似零件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工步模锻坯料
西南铝7×××系合金模锻件通过装机评审
薄壁偏心套配合件车床加工工艺分析与计算
电解铝铸轧高级包装铝箔坯料中间退火与性能研究*
轴承套圈坯料螺旋孔型斜轧成形数值模拟及分析
4032铝合金轿车活塞挤压坯料形状优化与试验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铸造生产数据采集应用
РH13-8Mo 螺栓锻造工艺分析
万航模锻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粗加工切削参数对钛合金多工步加工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