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看中美文化差异

2018-05-28任婧瑶

东方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布鲁克斯蜘蛛侠崇拜

任婧瑶

摘要:《孙子从美国来》这部电影围绕中国皮影戏艺人老杨头和洋孙子布鲁克斯讲述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老杨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布鲁克斯则是美国文化的代表,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他们从对抗冲突经过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间的包容,最终变对立为友情,变冲突为融合。本文将从饮食习惯、语言表达方式和价值观这三方面来解读这部电影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差异。

关键词:《孙子从美国来》;中美文化差异

电影的主人公祖孙二人分别是中国皮影戏艺人老杨头和美国小男孩布鲁克斯。老杨头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崇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孙悟空;布鲁克斯则代表美国文化,崇拜西方文化中的蜘蛛侠。布鲁克斯的妈妈和老杨头的儿子杨栋梁赴西藏可可西里参加藏羚羊保护行动时,杨栋梁偷偷地给父亲留下一封信,委托老杨头照顾布鲁克斯。在此期间,他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所以可以从他们二人的相处过程着眼,揭示中外文化在交流中的碰撞与融合。

一、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影片中也将中外文化差异很好得地表现了出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内涵丰富,菜系众多,中国人认为“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因此在烹调食物时注重色香味俱全,烹调方式也多种多样,如煎炸炒炖等。而美国人不太注重饮食的手段,烹调方式比较简单,追求原汁原味,食物主要是牛奶、面包等,尤其是汉堡包之类的快餐简单方便,深受美国人青睐。老杨头酷爱中国北方的特色食物——油泼面,而布鲁克斯却是习惯美式的餐饮,实在不行宁愿找方便面代替。当小布鲁克斯想要吃汉堡包时,老杨头终于在商店老板娘的帮助下做了个“中国式汉堡包”,也就是老杨头所认为的不过是把“中国肉夹馍的面饼子换成面包而已”。后来,老杨头带布鲁克斯去县城吃羊肉泡馍的时候,布鲁克斯也吃得津津有味。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的差异,并不会影响中美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难以接受到欣然接受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二、语言表达方式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语言形式判断和分析不同的文化特征,也可以从文化角度去解释各种语言现象。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因而也就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所以在交流中时常会遇到沟通障碍。在影片中,老杨头说的是陕西方言,对英语一窍不通,比如影片中布鲁斯在院子里看到一个蜘蛛网,就一直盯着,老杨头很好奇问他在看什么。他回答:“spider”,老杨头直接听成了麻雀,误解了他以为他想捉树上的麻雀,还借此告诉布鲁斯,鸟是人类的朋友,不该打鸟的主意。为了更好地与布鲁克斯交流,老杨头特地向乡文化站站长学习英语,但也闹出了些笑话。老杨头分别学习了“狗”和“日”两个英语单词,并把它们按照中文词语的结构进行合并“ dogsun ”(狗日的),这个小细节直接反映了语言方面的文化差异。就在如此的交流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布鲁克斯和老杨头都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体现中美文化的交融。

三、价值观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在该影片中也进行了深刻的演绎。“价值观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更反映在人们做事的方式和对世界的认知上。”中国人做事往往是具有集体观念,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基本人们有一个共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美国人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崇尚自我奋斗,相互独立,尊重个人,注重个性,重视个人利益和个人目标,倡导个体主义价值观。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中美两国人民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

(一)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每种文化中都有自己所崇拜的英雄人物,借此去传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中国人和西方人在选择自己各自的英雄人物时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老杨头崇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孙悟空,他认为孙悟空是一位侠肝义胆的英雄,而布鲁克斯仅仅把孙悟空看做是一只猴子。布鲁克斯崇拜美国的蜘蛛侠,把自己的蜘蛛侠玩偶视为宝贝,但在老杨头看来不过是个“蜘蛛精”。由此可见,中美两国人们对于英雄人物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冲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互相接受对方的所崇拜的人物。在影片中,老杨头踩坏了布鲁克斯的蜘蛛侠,跑遍大街小巷仍未给孙子买到同样的玩偶,因此他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皮影,熬夜为布鲁克斯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蜘蛛侠。用中国的皮影做美国的蜘蛛侠,让孙悟空和蜘蛛侠一起嬉戏,这无疑更加突出了中美文化融合的主题。尤其是影片最后,当老杨头带布鲁克斯去看皮影戏时,布鲁克斯问老杨头,“孙悟空真能打败蜘蛛侠?”老杨头这样回答:“为啥要让他们打架呢?要让孙悟空和蜘蛛侠成为好朋友,一起保护我们的地球。”在观众感动之余,更加值得人們开心的是,在文化摩擦与交流的过程中,人们愈来愈意识到文化的融合远比冲突更加重要。

(二)家庭观念。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重,而且自觉遵循长幼有序的规定,孩子要听长辈的话,遵从长辈的教导,服从长辈。而“美国人认为家庭成员应该平等相处,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平等的个体,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因此,老杨头在管教布鲁克斯时,更多的是要求他听话,因为中国人认为长辈说话晚辈就应该听,尤其是布鲁克斯这么小的小孩他们更加不会有和他平等沟通和交流的意识。尤其是在打电话给布鲁克斯的妈妈时,文化站站长一字一句地教布鲁克斯如何与妈妈说话,但是布鲁克斯拿到电话就躲到一边,独立和妈妈交谈。“在实际生活中,中国人很少给孩子独立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但是,美国人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求孩子具备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思维模式。中国人往往不喜欢出风头,尽量做到与他人保持一致,崇尚内敛含蓄,中庸恭谦,注重在人际交往中求同。美国人很直接而且喜欢在人群中突出自己的个性,倾向于以个人为本位,在人际交往中存异居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更加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相互依赖程度较高,而美国人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独立性较高。”影片中,老杨头害怕村里其他人知道他有个美国孙子,怕别人笑话他,因此特地带布鲁克斯到县城,把孙子的头发从黄色染成黑色。而且还要等到天黑以后再回家,被人发现后又说布鲁克斯是新疆人,不惜撒谎来尽量使自己符合集体大众的取向。相反,布鲁克斯虽然是个孩子,却有着非常强的独立性,在尿床之后不是寻求爷爷的帮助,而是自己承担后果,一个人踩着小板凳儿去晒被子,由此可见中美思维模式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四、结语

这部影片不仅将中国北方原汁原味的文化因素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而且将中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发展变化有条不紊、顺理成章地展示给观众,尽管中美文化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一定会有差异和冲突,但是不能因为交流和沟通有摩擦、有障碍就互相敌视和隔绝,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今天,直面差异和冲突,尽量多地了解中外文化,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真正实现中外文化的交融。

参考文献:

[1]吴为善 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商务印书馆.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4]任玲玲.浅析中美文化差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猜你喜欢

布鲁克斯蜘蛛侠崇拜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蜘蛛侠”
蜘蛛侠
“守株待兔”
蜘蛛侠大变身
一朝承诺,八年坚守
英国:一份等待八年的承诺
偶像面面观
我的爸爸是超人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