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2018-05-28马刚

东方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音乐教育德育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高中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推动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和实现策略,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实现路径

德育教育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德育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对高中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音乐德育教育现状

1、对德育教育不重视

在“成绩大于天”的教学理念下,很多教师一味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对学生讲解有关音乐的知识,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教师这种不端正的教学态度也是导致学生思想道德落后的直接因素。

2、教学方式不正确

很多音乐教师认为只要讲好专业课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在新课标的实施下,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终极目标。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德育功能进行研究,因此,缺乏专业知识也是导致音乐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因素。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只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不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课本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挖掘学生的潜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3、教育理念落后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学生在台下被动的听讲,整堂课下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和互动,导致教师无法掌握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世界学习情况灵活采用教学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对学生一味的讲解教学内容,这无疑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音乐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的意义

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会得到提高。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是引导学生主动的接受思想教育,在品味音乐过程中吸收并消化德育知识。

寓教于乐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其内心会变得平和,在此期间学生的心灵会得到净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使其道德得到升华。音乐教师通过钢琴将德育教育内容表达出来,符合了学生的发展需求,相比于死板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喜欢这种充满乐趣的课堂。

三、音乐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1、改进教学理念

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味的对学生讲解课本知识,没有根据学生的世界学习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德育教育时,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围绕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在此期间教师只是起到指导作用,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将音乐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帮互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坦然面对。例如: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各科学习任务累积起来让学生难以消化,音乐课是学生能够放松的学科,在課上教师应为学生会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并激励学生让学生振奋精神,使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德育教育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同角度看待高考,将压力转为动力,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因每位的学习能力和智力都不同,教师在教学时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成绩、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音乐教师可在课上举办合唱比赛,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之间就会更加了解,还能够彼此帮助彼此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2、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想要发挥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首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对此,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营造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提问“网站上很多人都认为纳粹主义是爱国行为,同学们是怎样看待的?”有的学生会回答“纳粹主义是偏激的,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纳粹主义会让人们变得不平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学生普及相关知识,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能够清楚意识到怎样的行为是爱国行为,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教师也可为学生播放一些正能量的音乐,使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产生共鸣,从而激励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好的生活。

3、正确的评价学生

音乐德育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标准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但在新课改实施后,评价标准已经从静态转为动态,从对结果进行评价转为对过程进行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感、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评价学生时应将学生的思想品德作为评价的关键,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情感,进而实现评价目的。

4、教师以身作则

德育教育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做到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学习教师的优点和品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成三观的阶段,教师应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例如:高中音乐教师一般为青年教师,在学校中,教师应尊重年纪较大的老师,并礼貌的对待学校的保安和清洁人员,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被教师的行为所影响,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能尊老爱幼,扶持弱小,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总结

高中音乐学科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高压下,通过音乐重新树立学习目标,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德“如影随形”,育“润物无声”——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6(05):222.

[2]高一.地方传统戏曲在普通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以九澧渔鼓艺术为例[J].戏剧之家,2016(16):215+221.

[3]王莉.人文素养提升视野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浅论[J]. 学周刊,2015(22):202.

作者简介:马刚(1978—)男,汉族,辽宁辽阳人,本科学历,现为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高中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音乐教育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