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玉米种植技术改进要点

2018-05-28

农业知识 2018年17期
关键词:苞叶底肥根系

一、土壤深松利增产

现在大部分地区耕作层基本上只有15厘米。由于耕层过浅,玉米根系难以扎下去,只能在浅层土壤中生长,根系发展没有空间,养分吸收不上来,造成在地玉米生长不良,抗旱、抗倒伏能力不够;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地块,尤其要注意土壤深松,这样有利秸秆快速融进土壤。所以建议农户,在麦收后要实施土壤深松,深松深度30厘米,这样疏松了土壤,有利于玉米根系下扎。有关试验表明,松深当年就可见到明显效果,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平均单产可以提高10%以上。一次松深,连续3年不再需要深耕。

二、平衡施肥促生长

据调查,农户在玉米施肥上存在两个不好的现象,要么不施底肥,只追尿素,要么在玉米种植初期“一炮轰”。如此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导致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元素不平衡。因为玉米生长期只有100天,前期不施底肥,玉米苗不壮,后期即使补肥,效果也不太好。但如果在玉米生长前期施肥过于充足,遇到雨水过大时,肥料容易流失,造成后期生长缺肥。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拿出了具体的施肥方案:农户可每667平方米基施三元复合肥75千克、有机肥50千克、饼肥100千克、硫酸锌1千克。在大喇叭口期,可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2.5千克。有条件的农户,可在花后10天追施三元复合肥25千克。

三、密度合理创高产

玉米种植普遍存在行距过大或过小、种植过密或过稀现象。合理的密度是玉米高产的前提,通过建立大群体,增加穗数来增加产量。玉米每667平方米播量为2~2.5千克比较适宜,其合理种植密度一般在4000~4500株,如果以每株150克计算,667平方米产量最少可以达到600千克。

四、病虫害防治要跟上

在玉米生长后期,由于其高度普遍在2.5米以上,又逢七八月高温,玉米地里温度过高,农户一般不太愿意进到地里进行病虫害防治。特别是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较重,当玉米受害较重时,一般减产20%~30%;严重发生时,被害株高达90%,减产30%左右。建议有条件的农户可以通过应用热雾工程技术,来防治玉米灌浆期的病虫害,使玉米活秆成熟,粒大粒饱,千粒重高。

五、适当晚收保增产

农民朋友一般习惯于将玉米苞叶发黄作为玉米成熟的标志。但科学实验表明,玉米在苞叶刚发黄时,虽然籽粒上部发硬,但下部仍发软,含水分较高,说明还处在继续灌浆期,叶片仍在进行光合作用,茎秆和穗轴内营养物质仍在继续向籽粒内运转。如在此时掰玉米则会影响千粒重。据测定,当玉米苞叶刚发黄时,收掰的千粒重为269.64克,而将玉米苞叶发黄期向后再推迟8~10天收掰的千粒重为350克,可增产13.6%。

猜你喜欢

苞叶底肥根系
果树根系修剪的作用
山桐子雌树根系结构分析*
不同种植密度玉米苞叶性状差异及其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的相关性研究
番茄“2+x”试验总结
露天矿排土场草本植物根系加固效果
玉米苞叶短咋办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沙地柏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玉米苞叶短,包不住棒子心咋回事儿?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