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乡村振兴打造精神家园

2018-05-28

农业知识 2018年17期
关键词:昌邑市村史史馆

昌邑市柳疃镇太平集村党支部书记徐相涛又忙了起来。由于原有的村史馆面积较小,太平集村准备利用村“两委”办公室对面的空地重新建设一个全新的村史馆,并将在原有陈列馆基础上,增设村史走廊。“这两天,已经联系好了施工队,准备开工了。”徐相涛介绍,原先的村史馆是用村里的旧房子改建的,受限于建筑面积,很多村史无法呈现在村民面前,在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同意下,新建村史馆成了2018年第一件大事。

太平集村现有的村史馆是以该村走出去的组工干部徐迈的事迹为主,命名为徐迈事迹陈列馆。走进这个去年春天打造的村史馆,了解到,徐迈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村里最早的一批党员,1940年至1982年期间在中央组织部工作。“办学育人不收学费”“追寻光明迈向延安”“不畏艰险守护档案”等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无不让参观者深受感动。“我们每月20日组织党员到陈列馆集体学习,学习自己村走出去的革命者,凝聚我们村党员的力量,让党员们争当太平集村发展的先锋队员。”徐相涛说。

目前,昌邑市已建成19个红色村史馆,有23个正在规划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200个左右的红色村史馆。“我们村第一个党员是1937年入党的,第一个党支部是1938年建成的。建设红色村史馆太有必要了,不仅仅将历史记录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向青年人传承我们的红色文化,让他们知道身边就有这么多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先辈们。”谈到红色村史馆,67岁的马渠村村民魏仁周说。

在昌邑市卜庄镇姜泊村村史馆,周末回家的大学生姜宏钊又一次来到村史馆参观。“原先只知道我们村建村挺早的,有不少有年头的房子,但详细的历史知识很匮乏。”姜宏钊介绍,到了村史馆才知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是革命志士云集的地方。

20年前,柳疃镇还流传着“太平集,不太平”的说法,而太平集村如今已成了让周边村羡慕的富裕村。“从村集体年收入不足4万元,到如今突破40万元,靠的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党支部,靠的是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徐相涛说。

同时,昌邑市通过举办文化下乡、村史展览、红色旅游等方式,带动党员群众近距离感悟红色文化、优秀传承,营造崇尚英模、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通过配套抓好路、墙、亭、馆等要素建设,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动了整体基础设施的提升和村风民风的转变。目前,昌邑市已组建红色村史宣传队20余支,带动新增乡村文化活动900余个,新增特色旅游村、生态文明村16个,72个村创建为和谐文明村,70%的村镇达到市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标准。

“通过把建设红色村史馆,开展红色教育作为实施乡村有效治理的新方式、新路径,传承了红色基因,弘扬了新风正气,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促进了乡村和谐稳定。”昌邑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筱芹说。

猜你喜欢

昌邑市村史史馆
昌邑市日照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近代昌邑市侨乡民居建筑装饰审美特征
要不得 千篇一律的村史馆
关于成立少先队队史馆的调查与思考
隆安县村史室建设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初探
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浙江日报报史馆侧记
大督导促进大提升
南雄启动南粤古驿道村史编纂工作
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活力
共同挽救即将消失的村庄本刊村史编撰工作委员会已顺利出版及撰写村史八部《双龙庄村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