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育携手幸福

2018-05-26兰俊蕾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爱心智慧德育

兰俊蕾

一直以为幸福在远方,细细品读了《浙中教育家的教育智慧》才发现,所谓的曾经就是幸福。平凡与卓越的距离并非遥不可及,品读教育思想,体味教育策略,领悟教育真谛,教育的风雨征程中,你我同行。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核心在于爱心。教师是爱心的播种者,精神的守望者。不是每个孩子都优秀,但他们都有一颗渴望成功的心;不是每个孩子都懂事,但他们都有一份渴望爱的需求。爱心是教师的基本底色,学会真爱,在学生最不值得我们爱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我们爱的时候。作为教师,应有太阳的姿态,不管学生是参天大树,还是田间小草,都要让他们得到阳光普照的权利,在心中搭建一片爱的绿荫。何玉骢认为:教育要以“爱心、爱人”为根本的出发点,然后发展、转化为“爱生,爱每一个学生”,这是当教师起码的品格和十分高尚的精神境界。学生既是我们的孩子,也是我们的朋友,同时还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在教育的大家庭中互相关爱,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做到“心正”,只有不偏心,才能将爱的种子真正播撒到每位学生的心田。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天使,每个孩子都能培养成才,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后进生,都应一视同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随身携带一包纸巾,当学生结束剧烈的体育活动时,为他擦去额头上的汗珠;当她遇到烦心事而苦闷落泪时,为她拭去眼角的泪水;当他因大意碰撞而流血时,为他擦去伤口周围的异物。准备一把伞,在盛夏为孩子遮阳;在春秋,为孩子挡风;在冷冬,为孩子挡雨。细微之处透露出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期待。我们的周围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眼亮”。眼观六路,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细节,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当平日里从不发言的学生主动举手时,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给家长发短信告知喜人的表现。当常写错别字的学生第一次听写全对时,可发表扬卡或加油星以示鼓励,与家长共同分享教育的快乐。当孩子犯错时,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及事情的原委、经过,抓关键,寻找突破口,再对症下药,以诲人不倦的态度取代责骂和批评,最终达到循循善诱的目的。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真谛在于育人。培养“聪明的孩子”与培养“智慧的学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聪明的孩子是一流的考生,智慧的学生是一流的学生。爱因斯坦认为: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一个和谐的人,一个智慧的学生,他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渊博的学识,还具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体魄等。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因此,教学与德育互为补充,密不可分。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词、句、文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礼貌对待他人,爱护文具用品,保护小动物等,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形成自然多元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传授英语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细微的流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健全的人格。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端,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深化教学内容,幫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要点,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形成优良的品德及高尚的情操。

精彩在远方,征程在脚下。借鉴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怀揣梦想与希望,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在人杰地灵的八婺教坛上,你我共进。

猜你喜欢

爱心智慧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爱心树(下)
爱心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爱心的奉献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