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期对外汉语课堂内外的几个跨文化问题

2018-05-25姜沁伶

北方文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跨文化

姜沁伶

摘要:本文将分析短期来华留学生课堂内外发生的一些跨文化问题,其中涉及中西文化差异、文化认知心理及图式的差异。尤其在对外汉语课堂上进行跨文化沟通时,首先要换位思考、尊重对方,其次应运用合理策略,设计合理有效的沟通方式,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跨文化;短期教学

跨文化问题较容易出现在来华短期汉语课堂内外,这是由短期文化接触的特点所决定的。短期居留在某一社会文化中的非本文化群体的个体,被称之为“旅居者”,包括:留学生、赴外志愿者、跨国公司职员、访问交流学者等。短期的跨文化生活会给人带来新奇和神秘感。在短暂的“蜜月期”过后,“旅居者”会进入“文化休克”阶段。这是因为在适应不同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时给其带来了压力,影响了对异文化的接受及融合。

近年中国的发展吸引了一批对中文或者中国有兴趣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或者实习。其中一个月至半年的短期的学生遇到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较为集中,下面就一些实例具体分析不同的跨文化问题和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各种因素。

一、课堂上对“敏感问题”的不同看法

在一次高级汉语课堂上,A学生所展示的报告内容是某演讲事件引起的舆论影响。学生叙述了事件经过后,认为网络上过度的反应给了事件主人公太多的舆论压力,没有得到言论自由的权利保护。对于这个问题,该课堂另一位B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并不是某国独特文化,众人和事件主人公也拥有同等的言论权利。虽然最后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讨论,但就这个较为敏感的“言论自由”问题也产生了一些微妙的课堂气氛。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有些“尴尬”的气氛,是因为在留学生之间产了跨文化价值观认知的问题。忽略问题本身的价值评判,就学生间的不同观点来看,虽然A学生和B 学生都是美国大学生,但其文化心理图式有较大的区别:A学生父母是当地美国人,其自身也从小在美国长大,接触的是较为单一的北美文化,拥有较为固定的北美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认知特征;而B同学母亲是新加坡人,父亲是埃及人,初中跟随父亲开始在美国生活,拥有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及完全不同的宗教信仰。因此关于此问题两位美国同学在认知层面上产生了轻度冲突。

其实,图式是一种主体内部动态的,可变化的知识结构。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图式建构离不开有效的文化材料的输入。对于短期留学生来说,这更是不可忽略的部分。文化是具有一个拥有符号和意义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过去经验、文化意义与未来经验相互影响,循环往复。因此让留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和熟悉目的国文化,并通过学习语言了解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克服文化休克。以此逐步加强跨文化意识,使在跨文化交际中所构建的图式能够适应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规则及约定。

其次,文化距离、歧视和偏见也是造成学生产生意见异同的因素。文化距离的远近,以及是有否有受到歧视和偏见都会影响跨文化的适应和价值认同程度。因此,加大文化接触、减少或消除歧视偏见有利于留学生更好地了解目的语文化适应目的语文化。最好是让学习者到目的国的真实环境中去经历、去体验。

二、“无法理解”的拍照体验

美国的C同学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周末文化体验的活动,和留学生同学一起去到了某景点。休息间隙,一位较为年轻的女士将自己手里的婴儿伸向C同学,C同学虽然语言水平有限,没有听懂女士的话,但也明白了女士是想让自己抱着她的孩子照一张相。虽然小心地接过了孩子顺利完成了留念,但心里却十分惊讶这位中国母亲居然会主动让陌生人抱自己的孩子,他认为这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笔者后来随机采访了三位美国人,他们都表示即使是别人主动请求也不太可能让陌生人抱自己的孩子。

C同学的惊讶以及被采访的三位美国人的明确态度都反映了典型的北美文化与东亚文化在认知特征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价值观因其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各异而有较大差别。在跨文化交际中,认识和了解中美价值观差异有利于避免误解,减少文化冲突,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对于留学生来说,中国的很多文化与他们固有的文化不同,如果不了解文化差异,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因此在教学和平时交流中,应多让他们了解中国和其本国文化的差异,表达和而不同的观点,促进形成了解他国文化,尊重世界不同文化价值观的想法。

三、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认识及冲突的解决

跨文化交际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既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也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地区、年龄、职业的人们交际。而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之一就是存在深层文化、行为方式、习俗以及个人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相互作用后对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及结果产生的消极影响,最终成为了导致文化冲突出现的主要原因。妥善解决文化冲突,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具体来讲,风俗习惯中的差异主要有动物(图腾)象征的差异、色彩偏好习俗的差异以及数字含义的差异;交际习俗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称呼、问候、餐饮习俗、时间概念、感谢与致歉、恭维等差异。因思维方式产生的文化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影响着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判断和认知,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方式上必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造成交际行为、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因价值观念产生的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在家庭观念的差异、个人隐私的差异、社会认同的差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差异上。

为了预想和规避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对留学生可引导其采用以下几点方式:

(一)更新观念,换位思考,改变思维方式

首先要承认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同时在一定程度的文化认同基础上,评估自身文化与目的文化之间的差异,寻找到两种文化的结合点,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二者的融合。因为若想成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尊重他国文化,正视文化差异,具备理解多元文化的敏锐性,进而逐步产生文化的认同与融通,形成相通的思维方式。

(二)主动适应目的文化的差异

已经来到中国的留学生基本都怀有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或兴趣,但长期保持这种巨大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有难度的。对新文化的了解逐渐增多后,可能遇到的挫折也会越多,这会令留学生产生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抗拒与当地人接触。因此,愿意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享交流知识信息,主动适应对方的文化差异,提高移情能力,消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障碍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克服“民族中心论”等文化偏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化解冲突

在更新跨文化交际观念基础上,文化偏见和刻板印象也会造成交际障碍或文化冲突。现实中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能力,更要求交际者发展移情的能力。当交际者的移情能力提高时,就能在交际中做到文化理解和融通。

在短期來华留学中,语言障碍并没有对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产生理论上那样巨大的负面影响;而真正重要的是以开放的心态、多元化的角度接受并欣赏文化差异,以移情的方式去交际。多接触目的文化中的人,取得情感支持,沉浸于目的文化,减轻文化适应中的焦虑情绪。同时学校和教师也有责任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培养多元的文化心态。在留学生适应中国的同时,海内外汉语老师也应该放眼世界,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不同文化,促进中外交流的互动。

参考文献:

[1]陈星伊.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2]高菲.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差异[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3)

[3]黄耘.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南方论刊,2010(3):30-32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鲁莉.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诸因素简析[J].语文学刊,2009(05)[6]

[7]李敏.浅谈中西价值观的差异[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8]周标.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看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必然性[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5):28-29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