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近现代文化的影响

2018-05-25魏思龙

北方文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苏格拉底美德儒学

魏思龙

公元前六世纪和五世纪,亚欧大陆的东西方分别出现了两位圣哲:孔子与苏格拉底。“我们全都是希腊人。”雪莱曾经这样说,足见苏格拉底对西方哲学思想影响至深。而在华夏儿女的心理,孔子便是博学、知识的象征,可以说孔子开东方哲学之先河。那么,这两位圣哲对世界的文化有何影响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他们的思想理论。孔子是儒家创始人,我认为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学”“仁”“礼”。“学”是主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等等,教给人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仁”是主张“仁者爱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教给人们“仁”就是“爱人”,上至统治阶级下到黎民百姓,都要“仁”。强调实现“仁”要靠自己而非依赖于别人,要从我做起,自觉遵守。“礼”是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的要求。苏格拉底被后人誉为西方伦理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突出体现在“认识自我”“美德就是知识”,他认为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不足,才能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得知识。认为美德就是知识,道德行为必须以获取知识为前提,美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行为是衡量社会的标准。他呼吁人们认识到人的不完美,人必须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和实践才能接近完美,而这样做就必须以理性看待事物,执着的追求真理,并用自己的行为去实践真理。孔子的思想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共同之处,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知识的力量,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的知识,才能推动个人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强调了“德”的力量,不管是仁爱,还是美德,都要求“人心向善”,人们只有以善对人对事,才能达到和谐。

孔子对文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东方。孔子的思想传播方式不像西方宗教思想的传播,依靠传教士与战争,通过扩张的方式传播。儒学的传播是潜移默化的,以人文精神传播思想知识,形成庞大的儒学文化圈。儒学对中国的影响尤为深远。他主张的“为政以德”对治国理政起到了积极作用,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级别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界限,促进了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当今中国形成的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的社会风气,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儒学的兴盛。儒家思想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等其他儒学文化圈的国家。日本人“集体主义”的民族心理,便是儒学中“礼”的体现。即不与人争,强调等级,这也致使日本天皇万世一系,虽权力旁落,却从未被别人篡位。

孔子思想不仅在东方,而且在西方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子文化于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通过传教士的渠道西行欧洲,备受推崇。四书五经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在欧洲广为流传。中国的文官制度经欧洲人的接受改造,成为部分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耶稣的“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这两句名言在西方被称为“黄金律”。由于儒学的传入,向西方展示了一种与基督教文化完全不同的东方文明。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哈、狄德罗、伏尔泰等都认为孔子的德治主义比基督高明得多。孔子、儒家的思想启发了康德等一批启蒙思想家,在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孔子崇尚“和”,倡导“不争”,这与和平这一当今时代的主题不谋而合。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既影响着近现代哲学思想,也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正是由于苏格拉底的理论作为奠基,才成就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大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受“知识即美德”的影响,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口号,为欧洲工业革命吹响了号角。苏格拉底的思想推动了十八世纪启蒙思想的到来,使得宗教神学、教会制度得到了改良,一些旧制度和旧观点得到纠正。许多西方哲学家认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理想的宣传者、世界的启蒙家,是各个时代、各民族迷信和谎言的敌人,是美德和善意的推动者。但丁认为苏格拉底是伟大而具有美德的前基督教多神论者。拉伯雷把苏格拉底称为“哲学家中当之无愧的功臣”。卢梭用苏格拉底的启蒙思想来反对基督教会及其思想体系,认为苏格拉底的美德是“最有智慧的人的美德”,他让人们与诡辩哲学家斗争,为正义扛起大旗。苏格拉底为后世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推进,而是透过理性认识人的生命价值,从而引发新的生活态度,指导社会的发展。

现代社会节奏日益加快,我们实在应该沉下心来,了解古代哲学家的伟大思想,学习掌握其优秀精神。我相信这些古代文明的精华一定能给身处现代文明的我们以新的启示和更大的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八中学高二1班)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美德儒学
诚实是美德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儒学交流在路上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助人为乐是美德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像苏格拉底一样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