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变色龙》与《范进中举》之异同

2018-05-25吴耐

北方文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人物变色龙细节

吴耐

摘要:《变色龙》与《范进中举》作为中外两篇经典之作,有着诸多异同。不同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造成了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差异;而相同点则表现在对比映衬塑造人物形象、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本质、次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经典无论何时都有其存在价值,这两篇小说是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来理解与消化的。

关键词:变色龙;范进中举;人物;细节

中西方虽然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学传统,但是在文学创作的很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变色龙》和《范进中举》便是其中两篇经典的代表。《变色龙》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契诃夫的代表作,《范进中举》是被誉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高峰”的《儒林外史》的第三回。这两篇小说,无论是塑造的人物形象,还是传达的思想情感,都极其相似。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两篇小说的主旨与内涵。

一、不同点

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时代背景,造成了这两篇小说诸多方面的不同。其中最突出的便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差异。《变色龙》中的人物、故事、情节都比较单一且集中,主要人物只有奥楚蔑洛夫、赫留金、巡警叶尔德林以及席加洛夫将军家的厨师;而《范进中举》人物、场面众多,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环节。《变色龙》中讽刺的只是奥楚蔑洛夫一人而已,而《范进中举》对所有人,包括范进自己,都极尽讽刺之能事。此外,两篇小说最大的不同在于,《范进中举》是直接通过胡屠户、张乡绅以及众多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与表现来反映文章主旨的,而《变色龙》则是借助了一条狗,通过奥楚蔑洛夫对这条狗的态度的转变来显示他对席加洛夫将军的畏惧讨好与谄媚逢迎,从而揭示他作为沙皇政府的奴才的丑恶嘴脸。对狗的态度随着狗的主人的不同而改变,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打狗看主人”。

二、相同点

首先,对比映衬塑造人物形象。这两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变色龙》中主要是通过奥楚蔑洛夫对一条来历不明的狗前后五次截然不同的态度来展开对比的,這一点突出表现在他对人对狗前后迥异的称呼上。当奥楚蔑洛夫以为这条狗与席加洛夫将军没有关系时,他骂这条狗是“疯狗”、“野狗”、“下贱胚子”,“得打死才成”,“弄死它算了”;骂这条狗的主人是“混蛋”,“要给他点厉害瞧瞧”,“得教训他们一下”;对赫留金的态度是安慰他“受苦了”,一定要为他讨回公道。然而当知道这条狗与席加洛夫将军有关系时,他直夸这条狗“怪不错的”,“挺伶俐”,“好一条小狗”,而此时对赫留金的称呼则变成了“猪猡”、“蠢货”,称他的手指头为“蠢手指头”,还声称早晚要收拾他。通过对比,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狡诈多变的奴才形象展露无遗。《范进中举》中的对比主要有两处:一是胡屠户,二是张乡绅和众多邻居看客,在范进中举前后他们的态度和表现迥然不同。范进中举之前,胡屠户在他面前趾高气昂,一点看不起范进,说是自己“倒运”,才把女儿嫁给了范进这么个“现世宝”,即使中了个相公,也是仰仗着自己积了德,不可在他面前“装大”。当范进想去参加乡试苦于没有盘缠去和胡屠户商议时,胡屠户又对他好一顿大骂,只中了一个相公,便“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想再中个老爷来。一顿夹七夹八,范进直被骂了个狗血喷头,“摸门不着”。瞒着胡屠户偷偷参加乡试被他知晓之后,又是一顿臭骂。然而当范进真的中了举人之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可谓是一百八十度大翻转,之前骂范进想中乡试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他长得“尖嘴猴腮”,该撒泡尿照照自己,“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现在不仅对范进的称呼变成了“贤婿老爷”,还连连夸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城里的老爷没一个有他这样“体面的相貌”,他早看出来范进是会中老爷的命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范进只中了相公之时,胡屠户来家时只拿了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还劈头盖脸将其一顿痛骂,得知范进中举之后,他来时“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前后对比,异常讽刺。范进中举之前,无论是张乡绅还是众邻居,无一人将他放在眼里。穷困潦倒,老母饿的两眼昏花,只有卖鸡救命,却不见有谁来帮衬一下。然而中举之后,范进家的茅草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茅草棚地下都坐满了人,邻居都来了,一个一个挤着看。范进疯了,众人不仅出谋划策,而且拿出家里的鸡蛋酒米、桌椅板凳,忙忙碌碌。范进被胡屠户一巴掌打得昏倒在地时,众邻居“一齐上前”,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范进醒时又“慌忙”把他扶起,连他发疯时掉落的鞋子也“早”被邻居寻了来,并且替他穿上。张乡绅自不必说,在此之前与范进从无来往,而现在却绞尽脑汁套近乎,又送房又送钱;明明并无甚关系,却说是亲切的“世弟兄”,“年谊世好”,如“至亲骨肉”一般。前后对比,将众人前倨后恭的市侩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次,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本质。两篇文章在细节上的描写也非常相像。《变色龙》最突出的是奥楚蔑洛夫对天气和温度的感知。文中有三次关于奥楚蔑洛夫对天气冷暖感知的描写。当奥楚蔑洛夫第一次听到有人说那条小狗像是将军家的时,突然觉得天变的好热,大概是快要下雨了,忙让叶尔德林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第二次听到有人说这条狗就是将军家的时,奥楚蔑洛夫又觉得怪冷的,好像起风了,让叶尔德林把大衣给他穿上;最后得知这条狗是将军哥哥养的狗并且让将军家的厨师将它带走之后,奥楚蔑洛夫“把身上的大衣裹一裹紧”,径自离开了。这都是心理作用产生的生理上的错觉,以此更好地体现奥楚蔑洛夫的紧张与畏惧。《范进中举》篇幅较长,其中细节描写较为突出的有三处。第一个细节是胡屠户打过范进一巴掌之后手掌的“疼”。范进确定自己中了举人激动过度发疯之后,众人献计让范进平日里最怕的岳父打他一巴掌将他打醒,胡屠户赶忙推辞道,虽然是他女婿,如今做了老爷,是天上的星宿,打不得的。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只好“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才颤抖着打了范进一巴掌,但却不敢再打到第二下。刚打完,就觉得手隐隐的疼了起来,看时发现自己的手“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于是胡屠户便在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得狠了,最后去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上。即使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角度来考虑,胡屠户的手再疼,也不会夸张至此,这同样也是心理作用产生的生理上的错觉。第二个细节,是一个“扯”字。范进恢复神智后在众人的拥护下往家走去,在路上,胡屠户看到范进的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扯”了“几十回”,足见此时胡屠户对范进的阿谀逢迎。到了家门时,胡屠户又高声叫道:“老爷回府了!”这些在范进中举以前都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第三个细节,是两个“飞奔”。当报喜的人坐满了茅草棚,老太太央及一个邻居去寻范进时,这个邻居“飞奔”到集上四处去寻他;当众人商讨好由胡屠户打范进一巴掌将他吓醒时,一个邻居又是“飞奔”去迎胡屠户。两个“飞奔”,既生动又形象地体现了众位邻居对范进的讨好。

再次,次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变色龙》中,正是众位没有名字的看客前后两次提出“这条狗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没错儿,是将军家的狗”,从而巧妙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虽然没有名字没有身份,但却是整篇文章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将军家的厨师虽然只有两句台词,但却是构成小说结尾必不可少的重要人物。《范进中举》中的众多邻居看客以及仅出现一次的张乡绅也是整篇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也是构成文章讽刺目的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一点此前已有相关论述,于此不再赘述。

无论是奥楚蔑洛夫对一条狗的态度的变化,还是众人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转变,背后其实都是社会地位在作祟。两篇文章都是以小见大,通过奥楚蔑洛夫和《范进中举》中众人的表现,来反映整个社会的腐朽和黑暗。鲁迅称赞契诃夫的作品“没有一篇可以一笑就了的”,他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儒林外史》为:“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的评价十分中肯,这两篇小说,着实是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来阅读与体悟的。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人物变色龙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神奇变色龙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