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养猪场伪狂犬病的免疫原则

2018-05-25王艳皮斌陶顺启

兽医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毒苗野毒狂犬病

王艳 皮斌 陶顺启

1.河南省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河南省正阳县兽药饲料质量检验监测中心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群的伪狂犬病病毒所引起的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迄今尚未发现抗原性不同的毒株,从世界各地分离的毒株均呈现一致的血清学反应,但毒力则有强弱之分,即使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株的致病性均有差异。美国曾发现个别流行区毒株的毒力有所增强,表现在对成年猪也能引起发病、死亡,且对呼吸道具有较大的亲合性,而以往通常只能致乳猪和幼猪发病死亡。有人认为,这是在流行过程中出现了毒力强的变种,通过血清学试验,这些毒力强的变种在抗原性上和早期流行的毒株相同。

据调查,几乎所有的大中型猪场都在实施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接种,这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仍有相当多的猪场因为对该病的免疫预防和控制存在模糊认识,导致猪场的生产水平下降和猪群健康状况恶化。鉴于此,本文系统阐述伪狂犬病发病的特点,提出其免疫控制策略,希望对广大养猪场(户)有所裨益。

一、伪狂犬病流行特点

伪狂犬病主要表现为怀孕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致使繁殖力的降低。对于3周龄以下的仔猪,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可达到100%。对生长和育肥猪来说,患猪表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而耐过猪表现生长不良,甚至成为僵猪。尤其是感染野毒后,耐过猪可能转为隐性带毒猪。由于PRV的嗜神经性,病毒会侵入神经节内复制,神经节有包膜,使抗体无法到达而不能消灭PRV,造成猪的持续带毒(血清检测出现野毒抗体阴性),当猪只受到某种应激或抵抗力低下时,神经节内的病毒大量繁殖并向外排毒。因此,隐性带毒猪是净化伪狂犬病的一大障碍,接种疫苗能有效阻止或减少野毒的排放。

二、正确选择疫苗

1.弱毒疫苗在紧急接种方面优势明显。关于疫苗的研制,包括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就免疫效力来说,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强于灭活疫苗,灭活疫苗虽能激发比弱毒疫苗更高的抗体,仅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来判断疫苗的效力是不全面的,因为机体是依赖多种免疫机制抵抗病毒的感染,主要包含有干扰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局部免疫和超感染占位竞争等。而弱毒疫苗更接近于病毒自然感染的情况,能激发机体内的多种免疫机制,对机体能提供迅速而全面的保护。因此弱毒疫苗在紧急接种方面优势明显。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趋势主要是发展基因缺失的弱毒疫苗。

2.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理论上基因缺失的弱毒疫苗可能出现基因重组,产生变异株,但田间免疫试验证明重组DNA疫苗安全有效。一个良好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应是在主要毒力基因缺失(自然筛选缺失更佳)的同时又是标记基因,能与野毒鉴别开来;诱导机体产生良好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力;缺失的基因不应该影响疫苗的免疫原性;保留主要的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基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返强、不发生基因重组。

3.基因缺失疫苗毒不会因连续传代而导致抗原表位变化影响免疫保护。据临床调查,使用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后,猪不再出现伪狂犬病症状,即使用疫苗作静脉接种后,怀孕各个阶段的母猪都很安全,疫苗毒仅在接种和吸收部位的局部淋巴结有限增殖。与之接触各阶段猪群均不会感染,表明基因缺失疫苗不会排毒,并且这种疫苗毒不再因连续传代而导致抗原表位变化,仍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4.自然基因缺失(gE缺失)的商品疫苗最适合于隐性感染的控制。据研究表明,某些弱毒疫苗会移植至免疫猪的隐性靶组织即三叉神经元,通过与伪狂犬野毒的超感染竞争,从而阻断隐性感染的发生。研究还表明,既缺失糖蛋白gE又缺失TK基因的弱毒苗在三叉神经节的移植能力弱,而阻断和减少野毒潜伏性感染在伪狂犬病的防控中是至关重要。可见,自然基因缺失(gE缺失)的商品疫苗最适合于潜伏或隐性感染的控制(由于其TK基因未缺失)。

三、科学接种

1.种猪群合理免疫。母猪产前和配种前都必须免疫接种,这对后备母猪比较合理,而对于经产母猪则是不科学的。如果按照此程序,母猪每胎免疫2次,每年需免疫4~5次,每次免疫间隔的时间差异较大,同一头猪同一种疫苗免疫时间间隔如此之大,容易造成野毒入侵和野毒扩散,并且造成疫苗浪费。因此配种公猪群每年免疫接种3次(间隔4个月),经产母猪每胎产前4~6周免疫接种1次。

2.重视仔猪的免疫。PRV可感染不同年龄的猪群,猪场往往只重视种猪群的免疫预防,而忽视了仔猪的感染和传播。而国内几乎所有猪场的母猪(种猪)、仔猪和商品猪都同场饲养,养猪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没有也很难实施全进全出和多点式等生产制度,是造成伪狂犬病难以阻断,且在猪场内和猪场间的循环与传播的主要原因,因此更应该实施全群免疫,提高整体保护水平。统计表明,仔猪的伪狂犬病多见于7日龄内,尤其是以刚出生的3日龄内的仔猪发病和死亡为主,这与母猪的免疫水平和卫生管理有关。

3.坚持免疫监测。实施全群统一接种必须先做免疫抗体监测,但许多猪场未做免疫监测就实施全群统一接种,往往造成意外损失或潜在威胁。一般疫苗是用于健康动物的免疫接种以预防发病,而实际中的猪群总会存在少数感染或亚健康状态的猪,若不选择的实行全群免疫,风险很大,而且部分猪存在抗体干扰和免疫抑制,往往造成免疫失败。

4.滴鼻免疫取得成功。目前滴鼻免疫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十分普遍。在养猪生产上,伪狂犬病疫苗的滴鼻免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鼻内接种能避开母源抗体干扰,快速产生细胞和黏膜免疫;诱导产生干扰素,避免早期感染。和其他免疫途径相比鼻腔接种能够显著降低排毒量。鼻内接种高滴度的基因缺失弱毒苗,能有效防止野毒感染,对控制伪狂犬隐性感染至关重要。

5.同一猪场避免使用不同类型的基因缺失弱毒苗。根据理论,不同的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有发生重组的可能。虽在生产实践中还没有遇到过这种重组或因重组引起的不良后果。在实际生产中也无法完全避免对同一猪场使用不同类型的疫苗,商品猪场也往往会从多个种猪场引种,各个种猪场使用的疫苗可能不一样,种猪场和商品猪场使用的疫苗可能也不一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一个猪场仅使用一种类型的基因缺失弱毒苗,避免使用两种或多种类型基因缺失弱毒苗,最大限度的防止基因重组的发生。

四、小结

1.免疫接种可明显提高猪场整体生产性能。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且带毒猪(隐性感染的成年猪)长期带毒排毒,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使猪场整体生产性能降低,各猪场对本病均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不管在本场曾经发生与否,都必须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同时要把好引种关和加强饲养管理,最好做到自繁自养,严防本病的发生。

2.高效苗推广应用已成必然。基因缺失弱毒苗能克服普通弱毒苗容易产生毒力返强的弱点,既安全无副作用,又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非常适合各种猪群的免疫。目前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加上疫苗的保存不当、接种方法不科学、个体差异与免疫抑制等因素,致使免疫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应用高效苗已成必然。

3.严格执行免疫程序,维持母猪高抗体水平。免疫母猪的目的是使仔猪通过吮乳而获得高滴度的被动免疫。因此,要定期监测猪群抗体水平,严格执行免疫程序,维持母猪高抗体水平是保护仔猪的主要手段,是控制本病发生的关键。感染野毒后的母猪长期带毒,免疫感染野毒的母猪,能显著地减少其病毒的排放数量和排放持续时间。这将有助于防止和预防带毒猪的病毒在猪群内扩散,能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毒苗野毒狂犬病
羊群疫苗接种方法
打败狂犬病
2012~2017 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 野毒 流行病学调查
不同PRRS疫苗组合对仔猪免疫效果的研究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调查
龙岩市2011-2015年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一例规模猪场蓝耳病抗体监测分析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猪蓝耳病灭活苗和弱毒苗免疫效果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