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若英的“人设”

2018-05-23韩浩月

环球人物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刘若英奶茶标签

韩浩月

在电影《后来的我们》里,她用一道屏障,把自己的故事与电影的故事很好地隔离开来

刘若英创造了一个奇迹。她导演的首部电影《后来的我们》,5天实现了10亿票房,刘若英由此成为华语电影票房最高女导演。

这有点匪夷所思,要知道,自2011年与一位商人结婚后,刘若英一直处于半隐退状态。她上一次获得影视类作品奖项提名,还要追溯到10年前。就在人们以为刘若英将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名字、活在大家遥远的记忆中时,她重新杀回了影视创作的第一线,并让人们看到,“奶茶”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专属于她的魅力与味道。

《后来的我们》走红,也让人意识到,刘若英已成为一个具有不小商业号召力的品牌,沉淀在众多受众那里,只需要一部新的电影或者别的什么文艺作品来激发。

刘若英的品牌是怎么形成的?在讨论这个议题时,必须要提到一个关键词:后来。《后来》是刘若英演唱的一首歌,收录在2000年出版的专辑《我等你》当中。它是对刘若英之前人生、情感的一次总结,也是向过往告别的宣言,被认为是她最具标识度的作品。

走进影院看完《后来的我们》的观众,有不少人可能会感到有点失望。除了影片节奏慢、逻辑难以自洽,甚至价值观值得斟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观众在这部电影里没有看到刘若英的影子。她与音乐创作人陈升的爱情纠葛让人至今津津乐道,《后来的我们》却是部北漂电影,可刘若英显然与北漂故事之间有着天然的距离。

通常人们会认为,创作者的处女作,会带有不少的自传色彩,但仅就电影来看,刘若英并没有在其中投射关于自己的故事,她用一道屏障,把自己的故事与电影的故事很好地隔离开来。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人设”,刘若英的“人设”是什么——她是一个娱乐圈内的“安妮宝貝”,永远略带失落与忧郁,外在气质中有看得到的柔弱与看不到的坚韧。

好人缘只能用一次。《后来的我们》的超高票房,是所有喜欢刘若英的人对她的一次“补票”。如果在电影行业继续担当导演角色,刘若英下一部电影作品将面临不小的考验。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将成为她的一个选择。

向左走,即是继续她的“人设”标签,创作缠绵悱恻充满浪漫也不缺遗憾的故事,相信假设有一天,刘若英拍摄一部自传电影并明确传达给观众的话,票房极有可能超越《后来的我们》,因为观众想要消费刘若英的愿望,并没有在这次得到真正的释放。就算刘若英一直按照“奶茶”风格与路线拍下去,也一直会有人愿意为她埋单。

向右走,则是彻底放弃她过往的品牌标签,把自己与电影里的故事隔得更远一些,凭借全新的创作来赢得观众,并让观众对她刮目相看。不过,这条路明显要艰难得多。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取决于刘若英与过去自己进行告别的决心与力度。

猜你喜欢

刘若英奶茶标签
小编与奶茶的日常
地下奶茶店
同样是奶茶
后来,唱给了往事,唱哭了你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奶茶香飘飘
标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