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建设与设备管理方案

2018-05-23胡涛刘雅婷余添明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9期
关键词:城轨实训室轨道交通

胡涛,刘雅婷,余添明

(1.佛山市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000;2.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至2017年底,发改委已批复44座城市修建城市轨道交通,我国将在2020年前建设一个与过去50年规模相同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国内目前城轨市场也呈现出市场规模剧增、线路结构网络化、城轨类型多元化的新时代特征。庞大的轨道交通市场对于从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主要体现在:城轨行业涉及工种类型繁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技能水平亟待提升。因此传统的培训及考核手段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科学、经济、高效的培训方式来替代传统的培训手段。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培训考核方式,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的人才培养与技能考核。实训基地是城轨运营公司与院校的培训方式的综合产物,既能实现公司培训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又能实现院校培训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作为一种理想的培训手段,城轨实训基地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得以运用。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培训体系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培训设备管理困难等。因此充分分析实训基地的建设需求,设计科学、现代化的城轨实训基地方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输送有着重要意义,并为后续建设城轨实训基地提供指导。

1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需求分析

充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需求,对于建设先进、科学、经济、高效的实训基地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在满足基本培训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运营过程中的要求。

1.1 基本培训需求

实训基地的基本建设需求是指城轨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满足不同工种及专业最基本的教学、培训、考核等需求。以地铁实训基地为例,基本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用培训。通用培训包括从业人员的生理、心理健康鉴定、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宣贯、安全性教育、地铁通用基础知识培训等。通用培训的培训对象为全体新员工,是员工了解地铁业务的重要且必要的环节,培训方式可以采用传统的讲座、交互式课堂等形式。

(2)专业岗位培训。专业岗位的培训包含列车驾驶(运转)、供电、信号、调度、机电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车辆检修、接触网检修、信号检修、设备检修等专业检修人员的培训,同时还包含专业运营人员的培训。专业岗位培训主要通过专业实训室的方式来实现地铁各专业的独立培训需求,可以根据不同的地铁公司的培训需求来定制。专业岗位培训和通用培训相比,具有更丰富的培训模式,除了多媒体课堂式的教学,专业岗位培训更注重基于仿真及真实设备的实际操作培训。

(3)联合演练技能培训。在设计专业岗位培训的同时,要重视联合演练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联合演练的培训对于保障地铁安全运营、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多工种协作具有重要意义。多工种联合演练需要基于各专业实训室,因此在设计实训基地时需要更高的系统性及同步性,以实现模拟设备故障、反恐、区间及车站疏散、防火、防汛等各类演练的培训需求。

1.2 完善培训体系

优秀的城轨实训基地需要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作支撑,完善、科学的培训体系能够优化培训资源的配置、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可以看作为一种成熟的培训手段,高校教育具有人群基数大、专业多样化、流程化、资源共享等特征,这些特征与城轨培训的基本特征相同,因此借鉴高校的培养体系对于完善城轨培训体系具有指导性意义。

借鉴当代高校的培养模式,实训基地的培训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阶段进行。

(1)培训需求确认。对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容量、培训资源、培训设施进行充分分析。

(2)培训计划制定。依据培训需求对各专业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将培训资源合理地进行分配。

(3)培训资源筹备。包括购置培训设备、编制培训课件及试题、制定考评规则。

(4)培训过程实施。按照“学习—训练—考核—评定”的思路来推进培训过程,使被培训者按照“认知—理解—精通”的路径成长。

(5)培训过程监控。对于培训的资源、设备、过程进行把控,保障培训的高质量、高效率。

(6)培训效果分析。对培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培训体系的优缺点,优化培训体系。

整个培训体系如图1所示,从培训需求确认到培训效果分析,整个培训体系借鉴了高校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并实现反馈机制,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培训质量。

图1 城轨实训基地培训体系

1.3 完善信息化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建设是又一个重要的需求,完善信息化平台的意义在于对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二次优化,参考高校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归纳出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的以下优点。

(1)完善的信息化平台能够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等先进技术为基础,可使整个实训基地实现数字化、流程化。

(2)工作流与信息共享能够实现平台管理人员、教员及学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有效提高培训的效率。

(3)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易于实现二次开发,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增加培训种类、定制培训项目。

(4)信息化平台提升了培训过程的安全性,包括培训资源的信息安全与培训设备的安全监控等。

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应能够支撑培训体系的各个阶段,实现整个培训过程科学、高效、安全的运作。通过分析培训体系每个阶段需要实现的功能,将信息化平台建设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体系管理: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资源统计、培训效果分析。

(2)教学训练管理:教学课件管理、训练课程管理。

(3)考核评定管理:考题资源管理、评价规则制定、过程监理、成绩管理、综合评定与分析。

(4)人员管理:基础信息管理、教员管理、学员管理。

(5)运维管理:设备管理、运营监控、技术支持。

1.4 优化设备管理

实训设备为整个培训过程的顺利开展起到支撑作用,因此保障设备合理使用、稳定运行、易于维护/维修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现阶段的城轨实训基地面临培训设备种类多、设备供应商多、设备管理困难等问题,诸多设备还停留在人工管理的阶段,无法实现对设备的动态保养及监测,也给设备的维修和调度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因此,优化设备管理是建设城轨实训基地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实现实训设备和公共设备的智能化管控,需要借助成熟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是连接城轨实训基地各培训环节、各工种实训设备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核心的作用。因此在建设信息化平台时,需要充分考虑设备管理的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设备智能化管控作为基于整个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平台,要满足实训基地对于设备管理的流程以及方式的需求。

(2)由于各设备供应商的不同,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平台与各设备的接口与兼容性。

(3)信息化平台对设备的管理应符合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实用、安全等原则。

通过分析实训基地的现状及管理需求,设备智能化管控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

(1)状态管理:设备档案查询、设备状态查询、设备闲置查询等。

(2)维修管理:维修申请、耗材预警、维修处理。

(3)借用管理:借用预约、借用登记、归还登记。

(4)经济管理:设备购买、成本核算、维修频度、使用频度等。

加强基地的实训设备及公共设备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提升实训设备的可靠性,对实训设备进行动态监控,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步对大量设备进行管控,有效地提升管理效率。

图2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总体方案

2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2.1 总体方案设计

在充分分析了现阶段城轨实训基地存在的局限性和期望需求的基础上,以网络化、矩阵式、多功能为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以基本需求、培训体系、信息化系统、设备监管为主要需求,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总体建设方案,见图2。

2.2 方案架构分析

整个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分为培训体系、信息化平台(包含数据库)、实训室3个层级。培训体系对实训基地建设起指导性作用,是串联整个实训过程的核心;信息化平台不仅关联着培训体系与实训室,同时也是各培训环节的纽带和信息中转站;实训室是整个实训过程的载体,是培训体系与信息化系统服务的对象。

整个实训过程以培训体系为导向,以下从培训体系的5个阶段来分析本建设方案。

2.2.1 培训需求收集确认阶段

该阶段主要实现培训需求的收集与确认。

信息化平台提供了需求收集与需求分析的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将需要建设的实训室种类、学员、教员信息进行收集,并对整体的培训目标、培训容量、时间进度做出分析,为培训计划的制定阶段提供充分依据。

2.2.2 培训实施计划制定阶段

该阶段信息化平台需要提供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课程编排的相关工具,并形成完整的人员分配情况与培训计划。人员分配主要实现学员、教员的分配,划分为培训班级。培训计划需要确定每个培训班级参与哪些专业和科目的培训、培训的课时及“学、练、考、定”的关键节点,并结合实训室的培训设备及培训容量,合理地将培训资源分配至各培训班级。

2.2.3 培训资源管理筹备阶段

该阶段培训资源包括培训设备、培训所用的课件与试题以及考核评价的规则,因此信息化平台主要为这3方面进行服务。

设备采购与管理可以实现新设备的采购和实训室现有设备的检定的功能,保障培训实施阶段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培训课件与试题制作主要通过信息化的工具来实现,最终形成可固化的课件库与试题库,并在后续的培训过程中不断更新与优化。制定考核评价规则主要针对考核阶段,通过确定考核的项点与所占权重、主观与客观评价,来提升考核过程中的智能化程度。

2.2.4 培训过程实施与监控阶段

该阶段的培训过程实施与过程监控并行开展。

培训过程实施是各实训室班级按照计划开展培训工作的阶段,培训过程按照“学、练、考、定”进行执行。以单一班级为例,若同时涉及到A、B两个实训室以及联合演练的培训需求,则根据制定的计划在各实训室以矩阵形式进行学习、训练、考核,并在最后节点对各学员进行统一鉴定。信息化平台根据不同阶段的培训需求,提供课题的发布、试题的发布、成绩的汇总与综合鉴定等功能,覆盖整个培训的实施过程。

培训过程监控主要针对各班级“学、练、考”的过程记录和各实训室的设备运作情况,通过信息化平台采集数据并保存至数据库,通过工具化的软件,对过程进行监控和设备的管理。

2.2.5 培训实施效果分析

该阶段主要实现对整个培训过程的总结与统计分析。信息化平台可以根据该期学员的综合评定结果,对培训实施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对不同班级或专业的教员的教学绩效考核、各专业教学培训过程中共性问题统计、学员综合评定结果分布分析等,可以为优化培训结构与流程、改进教学质量提供支撑。

2.3 方案优点

采用本城轨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方案考虑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基本建设需求,既包含各专业的独立培训,又能够用于各相关工种的联合演练。

(2)本方案以培训为本,借鉴高校的培养模式,采用了成熟的培训体系,重视整个实训过程的科学性,同时该培训体系能够实现自我的完善优化。

(3)信息化平台通过工作流与数据共享,实现整个培训过程参与人员的沟通与协作,既能有效提高培训效率和管理水平,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以适应未来系统的发展需要。

(4)本方案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构建了设备的智能管控系统,解决了设备多、管理难、投入人力成本大的难题,保障实训基地安全、高效、经济的运作。

3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轨道交通综合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训基地采用先进、科学的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数据化、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是今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必要方向,是提升培训质量、培训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借鉴其它领域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也有助于使实训过程向着更安全、高效、经济的方向发展。基于以上分析和论证,本论文所构建的培训体系、信息化平台、实训室的3个层次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可以促进今后城轨实训基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徐虎,刘奇.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策略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167.

[2]李方.岩土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条件探析[J].江西建材 ,2018,(01):252-255.

[3]陈炜.医院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及系统架构[J].医疗装备,2017,30(23):107-109.

[4]李怡民.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05):25-27.

[5]王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11.

猜你喜欢

城轨实训室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城轨CBTC系统改进方案的分析探讨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城轨跨站开通时软件贯通方案设计
城轨屏蔽门控制传输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