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下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8-05-22郑州大学齐晓悦

中国商论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进口一带

郑州大学 齐晓悦

1 “一带一路”倡议思想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1.1 提出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复杂多变,金融危机日益加剧,经济发展缓慢,两极分化严重,国际贸易格局的天平不断倾斜,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而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高度关联,也加剧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公平贸易,巩固我国的国际地位,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和10月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时候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构想。2015年3月28日,为了更好地实践这一设想,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导“一带一路”建设的路线方案,勾画了“一带一路”的基本框架思路。

1.2 基本内容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条路线:第一条路线起点在中国,终点在欧洲,途经中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第二条路线是经中国到地中海,途经中亚、西亚、波斯湾等国家和地区;第三条线路连通了中国与印度洋,经过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三条线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拉近了亚欧非大陆间的距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起点在中国经过海上路线到达欧洲,途经南海、印度洋等海域;二是从中国沿海地区出发,途经南海等地区,最后到达南太平洋。“一带一路”覆盖人口达44亿,占全世界的63%;经济规模达21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的29%,使得东亚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相互联系,既有利于东亚和欧洲经济的发展,也是沿线各国共同利益所在。

1.3 重要意义

1.3.1 对于国内形势来说

(1)能够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平衡目前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呈现出的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格局。

(2)成为我国重要的资源渠道,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资源限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一带一路”沿线中不乏资源丰富,利用程度不高的国家,通过贸易合作,成为我国资源的重要来源地。

(3)增加基础设施输出,由于沿线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而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与积累,已具备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并且在国内已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借此机遇,中国富裕的产能可以走出去,帮助更多的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4)寻求海外市场,缓解产能过剩。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消费需求不足是重要制约因素,“一带一路”可以帮助我国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市场,增大消费输出,缓解产能过剩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

1.3.2 对于国际形势来说

能够有效保障我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当今世界贸易摩擦不断加剧、金融摩擦不断升级,局势动荡不安,地区间政治摩擦不断,“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加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欧洲等地区国家间的贸易合作,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缓解局势压力,巩固我国国际地位,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从资源总量上来看,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煤炭占主导地位,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能源生产地与消费地逆向分布,即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储备丰富而东部地区市场需求旺盛,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这也是我国近年来大规模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运输工程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

但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张,2011—2015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11—2015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

从图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量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远超过生产量、其中煤炭和石油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83%左右,能源需求的净缺口逐年扩大,从2011年的4.7亿吨增长到2015年的6.8亿吨。单从进口来看,近几年的能源进口总量均达7亿吨以上,对外依赖度不断增强,2015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

而我国目前能源进口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进口来源和运输渠道比较集中和单一,以石油进口为例,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是沙特、俄罗斯、安哥拉和伊拉克等国家,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2015年我国石油进口构成

再看一下石油进口的主要路径,如图3所示。

其中海运航线是最重要的进口路线,主要有四条:中东航线、拉美航线、非洲航线、东南亚航线。而进口总量的70%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种石油进口格局与近几年来南海局势的紧张,使我国石油进口潜在的“马六甲之困”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形势加剧。

因此,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改变这种单一的进口格局,推动进口渠道多元化,从而达到分散风险、持续稳定获得油气资源的目的。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无疑为我国能源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效地带动了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其主要合作领域集中在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方面。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下,我国石油公司积极地开展海外业务,这不仅丰富了我国的石油来源,而且降低了我国石油的进口成本,对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3 2015年我国石油进口主要路径

3 “一带一路”为我国能源产业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将为我国能源企业海外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国释放剩余产能,平衡地区间经济发展,获得更加稳定的能源供应,依托“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转向通过西部陆上通道进行能源贸易合作,可以有效缓解东南部发展压力、有效带动中西部均衡发展,也可以帮助更多的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惠互利,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以下几个重要项目。

3.1 中巴经济走廊

2015年4月,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领导人在伊斯兰堡会晤,双方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其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四大重点,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海外投资计划,预计投放资金高达570亿美元。

近年来,中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贸易总额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从2001年的14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89亿美元,年均增长18.95%。通过投资瓜达尔港,使其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进出口货物的通道是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一个重要目的。据海关统计,我国每年进口约3000亿美元的矿物产品,其中30%来自海湾国家和非洲。此外,我国每年从海湾国家进口超过120亿美元的有机化学品以及塑料制品,这些产品未来都有可能从瓜达尔途经中巴经济走廊进入中国,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能源进口格局单一的问题,也为巴基斯坦带来了巨大的贸易机遇。

3.2 中亚天然气管道

“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工程之一,是与中亚地区开展能源合作的重要项目,该线路首次途经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个国家,与已建成的ABC线一道形成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网。管线投产后,预计输气量将达到850亿立方米,成为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输气系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此外,D线投资总额约67亿美元,将大幅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创造数万个就业机会。

4 “一带一路”给我国能源产业带来的挑战

4.1 国家间的利益博弈

在世界这个大经济体中,能源合作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很多国家外交战略的侧重点,所以要想进一步推进合作进程,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加之“一带一路”不仅包含了各国在经济方面的贸易往来,还包括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这就必然会在一些方面产生矛盾和冲突。

4.1.1 中亚地区能源争夺激烈

中亚地区一直是各国开展能源合作的重要目标。能源消费大国美国就一直觊觎中亚能源资源,它曾提出过一个连接中亚—阿富汗—南亚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绕开俄罗斯向外输送中亚地区的油气,企图与俄罗斯形成博弈态势。而资源匮乏的日本也一直高度关注中亚能源,2015年10月,安倍对中亚五国进行了访问,希望以自身的技术、投资等优势与中亚地区开展能源合作。除此之外,南亚大国印度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也积极地与中亚地区开展能源合作,实施多元化能源进口战略。中亚地区能源争夺战愈演愈烈,国际环境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国间的利益博弈必将影响我国与中亚地区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能源合作。

4.1.2 俄罗斯欧亚一体化政策阻碍我国对外能源合作

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建设和推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通过“一带一路”的框架,在能源贸易领域的合作已经初见成效。而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把中亚地区看作自己的传统保护范围,它借助自身较为完善的能源输送设备,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巩固其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基于此,俄罗斯担心其一直以来奉行的欧亚一体化政策受阻,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越紧密,俄罗斯越会担心自己失去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所以,其必然不会袖手旁观,如何与俄罗斯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打消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将是我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所要面临的问题。

4.2 我国能源系统存在的问题

4.2.1 能源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

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煤炭燃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单位GDP能耗水平偏高,能源消费过于粗放;资源制约日益加重,造成能源安全隐患突出;自主创新能力有限,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开发使用还未成体系,能源科技的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除此之外,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层面的发展不协调,能源发展的好坏,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能源对外依赖性强、能源安全系数低,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4.2.2 能源法律不完善,实施不严格

我国目前还缺失一部分能够起带头作用的能源基本法,目前存在的《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之间缺乏联系,如同一盘散沙,国外的经验表明,仅采用单行法律的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立法及实施的效益也非常有限。另外,我国对几部单行法的监管措施不够严格,对违法者的责任追究制度薄弱,并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司法机制。

5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在能源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的潜力和空间都较大。比如:澳大利亚预计到2020年全国需要新增400~500万千瓦风电和太阳能装机以满足需求;哈萨克斯坦在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104万千瓦,主要以风能、水能、太阳能发电站为主。这都为我国的能源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在新形势下,新能源企业需要抱团走出去,增强对外投资的整体实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一带一路”的国家级倡议。

在国内,我们需要调整能源利用战略,促进能源利用合理性,建立健全完善的能源法律体系。还要大力推进能源的消费和供给革命,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重点实施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和创新驱动等四大战略。

建设“一带一路”是在国内经济处于转型升级时期提出的,此时,我国的外交战略也正处于转型时期,外交理念和思路有重大调整,我国正在着力深化与周边国家互利共赢的多边外交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亲、诚、惠、容”的思想,亲和、诚意、互惠、包容是我国在对外交流合作中秉持的原则,在保障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义利兼顾,与更多的国家建立新型合作关系更有利于将“一带一路”的思想付诸实践,使我国的综合实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马春奇.“一带一路”下的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J].现代企业文化,2017(8).

[2] 胡卫平.“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能源投资机遇[J].国家电网,2015(6).

[3] 徐涛,白纪年.“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能源金融研究—基于中阿合作视角[J].宁夏党校学报,2016(3).

[4] 徐晖.中国新能源抱团“走出去”[J].电器工业,2016(4).

[5] 刘志仁.基于“一带一路”的我国能源发展态势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6(5).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进口一带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中亚地区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民国时期新疆驻苏联中亚地区使领馆设立原因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