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镜企业的上市之路CDR热潮下,

2018-05-22彭冬林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独角兽眼镜零售

文/彭冬林

2018年两会以来,证监会、交易所对支持新经济“独角兽”企业上市频频发声。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宣布部分创新企业可以开展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CDR)试点,为我国创新企业在国内上市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纵观全球,资本市场争夺新经济企业上市资源正愈演愈烈,《意见》的出台则吹响了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制度改革的号角。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变化,让正处在上市通道,或准备发起上市冲击的非“独角兽”新经济企业上市之路变得更加艰难,这也必将促使眼镜企业的上市热潮逐渐趋于理性。

上市:眼镜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深度接触

当资本的车轮将其他行业辗压了一遍之后,蓦然回首,发现了还有一个不为众人透彻知晓的眼镜行业,于是,资本开始将关注目光投向了眼镜行业这个还未被开垦的处女地。2010年3月19日,上海康耐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代码300061),正式拉开了眼镜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序幕。随后几年时间,在互联网浪潮影响下,眼镜行业焕发生机,以望客眼镜、亿超眼镜、LOHO眼镜、音米眼镜等为代表的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眼镜企业,因创新传统眼镜零售的模式不断获得资本青睐。

20 16年,眼镜企业更是与资本市场互动频频,从融资走向了上市:2016年8月22日,时尚眼镜零售品牌inm ix(音米)母公司明通四季宣布正式挂牌新三板;同年12月23日,专业从事眼镜零售的连锁企业——浙江天明眼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挂牌新三板。自此,眼镜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接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

2017年3月15日,博士眼镜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博士眼镜”,股票代码300622)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结束了A股市场无眼镜零售股的时代。以博士眼镜的成功上市为契机,眼镜行业上市热潮暗流涌动:原本已经在准备上市材料的企业不再低调,开始在不同场合宣讲其上市梦想;越来越多的眼镜企业开始将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筹备IPO上市之路。

现代商业社会,对于企业而言,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通过资本运作、融资上市以寻求更大的发展平台,其出发点无可厚非。尤其是被提升到大健康层面、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眼镜行业,企业通过上市运作,能够有效地集中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好地为国民眼健康服务,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事实上,那些已经完成上市的眼镜企业,其发展规模、体量,与其上市之前已经有着显著差别。

截至2017年上半年,博士眼镜门店总数为331家,是国内销售规模、门店数量领先的连锁零售企业之一。据其2017年业绩快报显示,博士眼镜在2017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31%,营业利润6693.9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05.5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77%。2018年3月,博士眼镜与北京智信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信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告表示双方将围绕眼镜的产品设计、品牌运营、供应链、销售渠道、产业投资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这意味着作为零售企业的博士眼镜在自主时尚品牌将有新的突破。

而早在2016年11月,以生产和销售新型硬树脂光学眼镜片及相关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上海康耐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以23.4亿元完成了对旗计智能100%股权的收购,重组为康旗股份,开始逐步涉足大数据金融行业,不仅可以丰富现有的业务布局,或会形成更良好、多元的持续盈利能力。

现状:CDR热潮下,眼镜企业离上市远吗

4月底,中国存托凭证(CDR)将出台,此前已引发大批海外上市“独角兽”回归A股的热议。在为“独角兽”新经济企业上市开政策绿灯的同时,证监会通过出台IPO新的监管要求,进一步提高了IPO项目审核标准。

在严苛的上市要求下,2018年第一季度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IPO大撤退,不少未达新标准的企业纷纷选择了撤回上市申请或接受现场检查。而资本市场的这一系列变化,也向包括眼镜企业在内的想要上市的非“独角兽”企业沷了一盆冷水。在此背景下,眼镜企业上市的利与弊,再次引发业行业发展大思考。

不论是从上市企业的个体发展还是从眼镜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眼镜企业上市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市场化本身具有一定的高标准、严要求,而为了筹备上市,眼镜企业将建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优化盈利模式和经营方式,进而有利于眼镜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其次,眼镜企业上市之后,通过证券化进入更大的融资平台,可以不断通过资本运作,引进好的项目、人才以及管理系统,以带动和影响更多、更大的市场;最后,通过上市后的资本运作,有助于加快眼镜行业变革,促进行业竞争、发展,进一步助推国民健康事业发展。

然而,由于眼镜行业本身的发展规模不大、成熟度不够,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大多数眼镜企业上市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尤其是2018年CDR出台后,与独角兽企业的回归热潮对应的,是包括眼镜企业在内的非新经济企业上市之路的且行且艰难。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前,上市对于产业和企业来说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企业更重要的是梳理自己的战略以及如何去引领行业创新。从这个层面而言,大部分眼镜企业无论是在资金、体量、盈利能力还是在运营上,都还不具备上市条件。2018年证监会提高了对IPO企业的利润目标要求,无疑给眼镜行业想要上市的企业又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诸多上市成本。尤其是眼镜零售企业,其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本身没有优势,即使满足盈利条件也很难过会。

另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眼镜零售企业的分散度太高,整合的潜力也很大,投资者更愿意对高利润的行业进行想象,但博士眼镜的上市把“高毛利、低纯利”这一眼镜零售行业常态展现在了大众面前。随着上市门槛的不断提高,加上日益收紧的证券监督力度,眼镜企业想要成功上市,需要闯的关还有很多,如高毛利但库存巨大的镜片、中等毛利但面临迭代更新的镜架以及门店净利润等,这些都是投资的门槛。

声音:眼镜企业应回归商业的本质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此次CDR引发的独角兽新经济企业上市热潮,行业内也出现了比较中立的声音。这类观点持有者表示,CDR的回归对眼镜行业并没有什么影响,呼吁眼镜行业回归商业的本质,立足长远,从源头上解决眼镜行业发展问题。

首先,当下的独角兽企业,如超级物种、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企业,大多是针对快速消费产品的,通过细分消费者、优化供应链系统,进而让运送平台更有效率、销售更加精准。眼镜“轻奢耐用品”这一产品属性,要求眼镜企业应该以奢侈品的销售模式经营,注重产品品质、精致、实用,而不是通过便利、便捷来讲故事,谋求上市进行资本运作。从这一层面而言,眼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应该转向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商品属性、商品与人之间需求的关系,毕竟,配眼镜和无人超市、饿了么处于两个不同的生活需求维度。

其次,最近3年眼镜整体行业的复合增长率达25%,隐形眼镜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65%,从这一增加趋势来看,眼镜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资本流向独角兽企业的同时,更多热钱会投向支持民生发展的实业,而作为大健康产业中重要一环的眼镜行业,无疑是被资本青睐的行业之一。通过不断深入研究消费者特性,细分消费市场,眼镜行业同样能够出现贴合行业发展的独角兽企业,彼时,上市则是自然而然的事。

最后,在新零售的浪潮下,眼镜行业一改过去“与世无争”的状态,通过积极拥抱互联网,引入人工智能、新零售等概念,不断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也进一步提升了眼镜行业的“高、精、尖”属性。以宝岛眼镜为例,据统计,自2013年与天猫的初次合作起,至2017年达成10万单O 2O业务,宝岛眼镜不断摘得行业电商业绩第一的成绩。此前,通过对近3000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研究,宝岛眼镜建立起了消费者多维分类模型,并与阿里数据银行进行大数据合作,不断形成消费者洞察,这也是大数据及新技术带给眼镜行业最为直观的改变。

2018年3月,星创视界集团携手国际眼镜巨擘依视路,正式宣告旗下宝岛眼镜门店将在中国首推兼具“视光+眼科”功能的W AM 700设备,并发布了集用户视力大数据、交叉分析、社交互动功能为一体的医疗级验光黑科技“视力护照V is ion-iBook”软件平台,此举意味着国内眼镜店正式迈入大健康医疗领域。事实上,在面对眼镜行业低频、渠道同质化、行业数字化进程落后等挑战时,眼镜企业在探索智能化商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当从分散走向融合再到集中化后,眼镜行业格局将进行重构,上市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简而言之,CDR政策的出台,或许能带给眼镜行业不一样的思考。与其一味地跟风资本,用上市来撬动企业或行业的发展,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行业本质工作,以更专业、更精细化的服务来获得消费者。o

猜你喜欢

独角兽眼镜零售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眼镜知识知多少
寻找独角兽
它就是独角兽
“新零售咖啡”前景几何?
美妆零售新玩法! 化妆品市场现新零售模式
中国的独角兽在哪里?
今年春节新兴消费亮点纷呈——2018年新零售走向
从天而降的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