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为爱,孤星成银河

2018-05-22清霞

莫愁 2018年13期
关键词:康复中心学妹丹丹

文/清霞

每个活在这个世上的人,总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张含之,头戴“第一名”光环,进入音乐领域的最高学府。按常理,她未来会身穿缀着亮片的演出服,脚踩恨天高,傲然出入各类演出场所。但她偏不走寻常路——

音为爱 不孤单

2014年春节前夕,北京城内大雪纷飞,寒风似刀,张含之裹紧大衣,陪好友到研究生考试现场。“音为爱”乐团的几位骨干成员忙着考试,考场外,张含之也在思索未来。再有半年,大家毕业,各奔东西,辛苦创立的乐团何去何从?

1990年,张含之出生于浙江金华一个艺术家庭,5岁起就学二胡。2002年,她进京深造,顺利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之后到附中,再到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

读大二时,张含之看见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的宣传照片,突然有了做公益的念头。她将想法告诉几位好友,大家一拍即合,“音为爱”民乐团自此成立。

张含之查到大大小小各种机构数十家,逐一打电话交流。原以为,公益演出不收费,必定大受欢迎。可这些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精神病康复中心要么认为她是骗子,要么回答不需要演出。正当张含之泄气时,出现了转机,一家自闭症康复中心发来邀请。就像电话销售员成功拿到第一笔业务,张含之兴奋得快蹦上了天。

2012年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康复中心的会议室里,老师和孩子们围着乐团,坐成半个圈。悠扬的二胡、轻柔的古筝、空灵的笛声,汇聚成摄人心魄的乐曲。张含之闭上眼睛,内视心中琴谱,跟随节奏摇曳。演出进行到一半时,她感觉裙子被牵动了一下,睁开眼,看到一个男孩,举着脏兮兮的毛绒玩具,用若有所求的眼神望着她。一边是双手不得闲的演奏,一边是孩子渴望的双眸,该怎么办?她愣了片刻,停下演奏,接过玩具。

因中途打断,事后,张含之向康复中心负责人致歉。不想,对方大力赞扬了她。

原来,常人以为自闭症(孤独症)是智力问题,这完全是偏见。患者只是无法组合知识碎片,他们思维中的信息像一颗颗星星,在天空中独立存在,难以组成整体。最新研究表明,患者可以通过某种介质,把散乱的认知汇集。送玩具的男孩,显然通过音乐介质,感知到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呼唤。

张含之惊讶极了,音乐竟能把与世隔绝的星星串联,成为璀璨闪烁的银河。她庆幸做出了正确选择,没伤害那个被打开心扉的孩子。

遇见你 我的缘

张含之

经常在康复中心演出,张含之认识了一位名叫佰澄的男孩。他喜欢弹钢琴,喜欢画画,有不错的艺术根基。

张含之想,要能与佰澄一同演出,让他登上更大舞台,拥有更多展示机会,或许对病情有帮助。周围人都认为,这个想法只能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表达美好愿望,操作起来恐怕不行。这些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单是日常交流就有一道鸿沟。

最初的排练中,尽管张含之用最轻柔的语调说话,佰澄始终圆睁着惊恐的双眼,宛如受了伤的小动物。张含之干脆拉张椅子放在钢琴边上,若无其事坐下拉二胡,全身心融入美妙的旋律。神奇的事发生了。佰澄放松了警惕,盯着陶醉的张含之,跟随节拍走向钢琴,合着旋律,熟练地弹了起来。

与佰澄合作,让张含之更领略到音乐的神奇。这门不分国籍、年龄的特殊语言,宛若一道魔幻彩虹,横跨两个世界,你系着我,我连着你。

一个月后,佰澄妈妈告诉张含之,佰澄学会了骑车。激动的她掏出手机,展示照片——戴着安全头盔,身穿运动衫的佰澄,沐浴在阳光下,叉开拇指和食指,比划出表示胜利的“V”,笑得异常灿烂。那快活样子,与其他男孩毫无二致。看着走出家门的佰澄,张含之由衷高兴。

2013年6月,张含之率领乐团,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大型公益音乐会。这是佰澄首次登台。美妙的琴声响起,观众席上的佰澄妈妈立刻泪流满面。这次演出所得善款,全部捐赠给自闭症康复机构。佰澄,这位需要帮助的孩子,不仅证明了自我价值,还帮助了他人。

那晚,张含之久久无法入睡,她有了更宏大的理想,要带领更多有特长的自闭症孩子,走出尘封的世界,做完整的人。通过实践,她领悟到,在音乐的世界里,不存在自闭症一说。

此后,康复中心里弹古筝的丹丹、吹小号的陈萌、弹吉他的雨晨、吹葫芦丝的康康,先后进入张含之视线。张含之找到作曲系的同学,谱写适合的曲目,并动员了许多同学,为孩子们指导演奏。

梦想一步步实现,张含之压根没注意到现实问题。毕业季来临,乐团面临解体威胁。怎样才能继续走下去?她焦急万分,四处奔走。最终,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支持了她的项目。2015年,“乐为爱乐团”组建,这是国内首支由专业乐手与自闭症孩子组成的公益团体。

不一样 也一样

为了说服学弟学妹进入乐团,张含之邀请大家观看演出。首次见面这天,孩子们突然面对一大群陌生人,吓得东躲西藏。佰澄倒不太害怕,只是琴弹到一半,忽然发现角落里有一盘糖果,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地奔过去,喊道:“豆糖,我喜欢!”

学弟学妹们看到乱成一团的演出,纷纷摇头,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张含之急了,不吸收新成员,乐团没法开展工作。

张含之

一个周末,张含之带学妹到康纳洲雨人烘焙坊,这是康康妈妈开的店,有专门的技师针对大龄自闭症孩子做职业培训。乐团里的孩子是这里的常客。而陈萌更厉害,已经毕业,成为员工。在这里,自闭症孩子变身为大家的老师,手把手教做点心。

由于孩子们表达能力有限,大家学了好久,仍不会用裱花袋。张含之故意嘟着嘴:“阿萌老师,我学不会。”陈萌像严肃的老师,板着脸不说话。许久,张含之总算挤出一块曲奇饼,“我做得如何?”“真好。”陈萌学着排练室里老师的样子表扬。张含之与学妹相视一笑。原来,之前孩子们表现不好,只是因为陌生而产生紧张。再次排练时,去烘焙坊的学妹也加入了乐团。

渐渐地,张含之发现,自闭症孩子也有开放的一面,希望同朋友嬉笑打闹,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通过音乐媒介,孩子们学会了与人沟通,懂得了关爱他人。

丹丹从前只会弹棉花似的“梆梆梆”拨动琴弦。为了示范弹弱音的手感,老师在丹丹手心做轻重不同的表达,然后让丹丹尝试。丹丹用力在老师手心勾抹,看着老师变了形的脸,丹丹突然明白,这是她给别人带去的痛苦。她很自责,拼命学习弱音手法。

2016年初,乐团在京港联慈善晚会演奏,这是乐团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型演出。尽管排练时不尽人意,一旦上场,孩子们似乎感受到了艺术的庄严,竟出奇地遵守纪律。

如今,在张含之带领下,乐团成功完成多场演出。2017年12月,由张含之主编的《不一样,也一样》发行,这是一本讲述自闭症孩子的书。书的封面插画,由佰澄完成。

张含之多次表示,不能称自闭症孩子为“患者”。每个人在这个世界总有自己的位置,无法理解他们的世界,那就学会尊重他们吧。而这群幸运的孩子,在她带领下,赢得了数不清的掌声,赢得了生而为人的尊严。

猜你喜欢

康复中心学妹丹丹
高中数学之美
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Saving Money
美人鱼2
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Suffix—ive
只属于我
只属于我
只属于我
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