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人民作家柳青

2018-05-21撰文温斌

陕西画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业史柳青扎根

撰文/温斌

柳青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他的代表作《创业史》是中国文学中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今天我们仍能从《创业史》中读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土地、对人民的深厚情感。

习近平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提到党政干部要学柳青,接地气。习近平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这句话我是听我们的人民作家柳青说的。人们说,如果你去农民里面找到他,分不清,你不知道谁是柳青,都一样。就跟关中老百姓一样,穿着啊、打扮啊,连容颜都一样。他就是长期在农民里面,对他们非常了解。中央的文件下来了,他就知道他的房东老大娘是该哭还是该笑,他很了解老百姓的想法。党政干部也要学柳青,像他那么接地气,那么能够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

这不是习近平第一次提到柳青。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对柳青“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文学道路,以及代表作《创业史》的文艺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为了深入农民生活,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柳青就在《人民日报》发文说:“作家在展示各种人物的灵魂时,同时展示了自己的灵魂,这是不可避免的,不可掩饰的,也是不容吹嘘的,他的生活态度,写作态度,气质和个性,都在他的作品里找得到表现……到底是为人民还是为自己,也在作品里头有回答!作家在创造人物以前,早已开始创造自己的形象了”。

作家路遥曾在散文《柳青的遗产》中这样写道:柳青是这样的一种人,他时刻把公民性和艺术家巨大的诗情溶解在一起。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始终像燃烧的火焰和激荡的水流。他竭力想让人们在大合唱中清楚地听见他自己的歌喉;他处心积虑地企图使自己突出于一般人。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又严格地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公民,尽力要求自己不丧失一个普通人的感觉。他多年像农民一样生活在农村,像一个普通基层干部那样做了许多具体工作。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创业史》中那么逼真地再现如此复杂多端的生活——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见的每条细小的波纹都好像是生活本身的皱折。

2016年6月29日,在柳青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读《创业史》时,我常常为柳青那种内在的自信和从容所感叹,好像这是一个通达世事的老农在讲述他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好像这是一个革命者回到了他的根据地、堡垒户,好像一条大鱼游弋于他的河流,他完整、充分地拥有他的世界,他甚至常常情不自禁地把叙述人称变成了“我们”,因为对他来说,这一切的确不是你的故事、他的故事,而正是“我们”的故事。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认为,柳青留给我们的一份重要遗产就是《创业史》。柳青出生于贫瘠的陕北,成长于战乱年代,但这些都埋没不了他傲人的才华。他的远大抱负和强大内心就是《创业史》的写作动力。柳青来到长安农村,开始是以写作为目的来体验生活,后来,他渐渐地被当时的农村新形势所鼓舞,为农民新生活的热情所感染,他的心进去了,感情也融进去了。这个时候,他不仅仅是为了创作,而是拥有了一般作家所缺乏的使命感,进而才有参与农村一切事务的行为,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农民,一个农村基层干部,一个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作家,而不是一个搜寻写作材料的人,一个旁观者,一个局外人。我们读《创业史》,可以读出丰富浓厚的生活气息,更能读到文字内外充盈着的对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他是去写土地和人民的,在写作中他把自己变成了土地和人民的儿子。这正是《创业史》成功的原因。

谈到柳青,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说:作为一个文学后辈,在柳青逝世前的五六年,曾在几次会议上以及他在长安的工作室和医院的病房里,多次聆听柳青的讲话和文学教导。从柳青这里,我们才能充分理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深入”“扎根”的真正意义。密切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长期扎根基层,柳青舍弃的不仅是个人的合法所得,而是自己的一切呀!相比于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批评的当前文坛上一些人做市场的“奴隶”,以及追名逐利、抢位子的现象,柳青的境界和行为,不能不令人产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追慕和敬仰!今天,中国城市和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柳青用生命实践出的这条文学道路,却并没有过时,永远是产生优秀作品和伟大文学的必由之路。

柳青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做生活的主人公,而不是生活的客居者、社会的旁观者,他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柳青是去写土地和人民的,在写作中他把自己变成了土地和人民的儿子。

猜你喜欢

创业史柳青扎根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无尽”的《创业史》——我的父亲柳青
韩珠卿 扎根乡村,助农增收
扎根
我们需要带有泥土的生活
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扎根课本 借题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