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五行思想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借鉴

2018-05-19何一锋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五行平衡和谐

何一锋

【摘要】五行是我国古代重要思想,本文将五行理论与学校管理进行对接,重新定义了五行管理的概念,丰富了内涵,探索了五行管理的应用问题,揭示了学校内部五行天然的内在关系,用东方文化的精髓五行系统观统领,为学校管理找出一条更为科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五行 平衡 阴阳 和谐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06-02

五行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最早谈到“五行”概念的是在《尚书·洪范》中:“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箕子向周武王陈述治国安邦的其中一个规则,认为就要遵循五行规律。随后,五行学说不断发展,广泛影响到中国的医学、社会制度、思想文化、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行思想提供了思考、解决问题的系统论和整体观,时至今日,笔者认为这一思想对现今学校的管理,依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金代表学校的制度管理,木代表学校的学习创新,水代表学校的人本理论,火代表学校的价值质量,土代表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人员(水)是学校的血肉,制度机构(金)是学校的骨架,理念价值(火)是学校的灵魂,文化积淀(土)是学校的命脉,学习创新(木)是学校的特色,五行构成了学校的整体,使学校成为了一个有生命、有灵性的个体。

一、学校管理中的五行

1.金——制度为纲,金规铁律

“金”即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制度是一种强制力,依法治校,制度治校,是学校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必然途径,通过制度建设的硬功夫,可以不断升华出学校教育实践的软实力。一是形成制度规范。学校要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动管理上品位的突破口,研究推出一整套具体的制度管理要求,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多一些规范才能成为典范。二是形成制度文化。当今学校应逐渐形成以学校章程为指导、制度建设为核心、绿色评价为抓手的现代化学校制度体系,从学校章程出发,从行政管理、校务公开、师德建设、人事财务、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整理,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金规铁律,以良好的制度激励教师自我发展、努力工作,实现墙上无制度,胸中有规矩的制度文化。三是保证制度落实。管理者要以抓铁有痕的决心来保证制度的落实,做到“常”和“长”结合,“常”是指制度的日常规范,“长”是指对制度的长期坚持,“常”是“长”的基础,“长”是“常”的保证,两者结合,学校的制度建设才能落地生根。

2.木——创新为魂,一枝独秀

“木”即学校的学习创新。“木”是一种使学校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生命之力,对应学校的学习创新力。“苟日新,日日新”,唯有创新,学校才会有勃勃生机。一是不断学习。要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要像树木一样不断生长,才能进行创新,这是基础。二是不断开放。要特别注重“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变化,学校要在多元的学习方式、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课程体系、创设弹性融合的组织管理形态等方面有所创新,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三是不断改革。学校要切实推进中高考改革、新课程改革、评价机制改革,把课程的选择权还给学生,不断开辟新思路、新途径,走出适合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才能显示出一枝独秀的魅力。

3.水——以人为本,源头活水

“水”即学校的人力资源。师生是为学校发展的源頭,是先天之本,学校要以人为本,包容教师,凝聚人心。《老子》里这样描述水的特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任,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表明了在管理中要学习水的几个特点:一是包容。管理者要多包容教师,能容忍教师在工作中的失误,要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包容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懂得包容和妥协。二是尊重。水善于让自己处于最低的地方,而且水的变化是合于“道”的,符合规律的,因此在管理中,要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尊重师生的合法权益、发展需求,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三是公正。水驾驭变化的奥秘在于“不争”,即公正无私,要出于公心,发扬民主,充分激活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凝聚人心,形成源头活水。

4.火——价值为王,星火燎原

“火”即学校的价值和质量。学校生存、发展的理由在于他有价值,能够创造价值。从国家层面来说,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思想,对学校来说,也要有自己的价值体系。正如“火”是积极向上的一样,师生也必须要有向上的价值观来引领,点燃学校的内在激情。价值观犹如灯塔,可以引领每一位师生,团结每一位师生,使师生积极向上,有理想,有激情。一是设计好学校核心价值。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把学习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覆盖全体师生员工。二是引领好学校核心价值。要通过建设好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使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当好精神导师,发挥出引领、表率的作用。三是弘扬好学校核心价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主动选择接受学校核心价值,形成思想共鸣,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学校有了自己的价值,才能成为优质学校,才能得到社会、广大家长的认可,学校的声誉才会呈现星火燎原之势,蒸蒸日上。

5.土——文化为基,厚德载物

“土”即学校的文化建设。“土”广博厚重,兼容并包,象征扎实的根基,而文化则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文化使大家都按照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体系行事,规定着这个群体的基本品格,这就是文化治校,是学校管理的高境界。一是文化建校需要途径。好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好的文化场,通过凝练文化,无限接近追求教育的本质;通过文化生根,找寻到学校建设的载体;通过文化浸润,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通过文化自觉,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文化建设的意义。二是文化建校凸显意义。套用企业管理中的一句话:三流的企业出产品,二流的企业出品牌,一流的企业出规则,超一流的企业出精神,讲的就是文化建设对人的重大影响,同样文化建设是学校的无形资产,是学校的根。三是文化建校提升境界。学校管理的第一种境界是人治,靠校长治校,第二种境界是法制,靠制度治校,第三种境界是文治,靠文化治校,长远来看,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才是学校发展的持续动力。

二、学校管理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学校管理的五行,同样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关系。所谓“相生”,就是指“五行”之间的相互的促进:学校的学习创新力(木)可以生发出学校的价值观,提升学校质量(火),价值观可以积淀整合出学校的文化(土),文化可以促进推动着学校的制度建设(金),公正的制度可以凝聚人心(水),依靠众人的才智,才能促进学校的创新,形成学校的特色(木)。经过一周相生的循环,学校的管理能够得到一个新提升。

所谓“相克”,就是指五大方面的相互克制。即过多的制度(金)会阻碍学校的创新(木);过度的创新(木)反而会不利于学校的文化积累和建设(土);过厚的文化积淀(土)会阻碍师生才智(水)的发挥,因为过于厚重的文化积累有时也会是一种包袱;师生的才智(水)制约着学校价值和质量(火)的提升;学校的价值观会制约学校制度建设(金)的片面发展。

三、学校五行管理的关键是动态平衡

管理是一门艺术,学校五行管理的核心是平衡与和谐。五行中的某一行,相比较其他四行,不足或太过,都有可能造成“五行失衡”,因此学校管理的关键不在于五行的静态平衡,而在于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上。金木水火土,祖先给我们创立了先进的五行系统管理模式,通过借鉴,使学校管理在动态平衡中健康有序发展,我们一定会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朱熹注,李剑雄标点,《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孔德勇《五行教育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

[3]王在华《阴阳管理原理》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3期

[4]颜世富《东方管理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年

猜你喜欢

五行平衡和谐
把算美丽肌肤的“五行”风水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