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初探

2018-05-18李延辉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李延辉

【摘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最高目标,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架构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和目标,形成合理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笔者利用石龙镇作为国家信息技术试点镇资源优势,以及在这几年信息教学中,对小学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作以下几点的探索。

【关键词】 小学 信息技术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4-212-02

0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计算机学科的知识。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培养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可忽略,培养小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应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来分析,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显得比培养他们的理论水平更为符合小学生。在教学中则重小学生的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先是计算机的操作入门的教学:使用鼠标(就要让学生多动手移动、单击、双击、拖动这些操作,利用WINDOWS附件下一些游戏如:扫雷、红心大战、拖拉机、纸牌加强训练。),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我还利游戏训练学熟练操作鼠标。键盘认识(熟识键盘的每一个键)指法训练,(从认识每一个键到怎样移动手指的位置,熟练操作键盘多利用辅助的软件训练如:TT、金山指法通),输入法(这是与电脑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思,与外界取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等等。

二、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总好问个什么和为什么。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一种内在动力,如果善于引导,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1.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例如:互联网(INTERNET)、多媒体等。

2.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如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抛弃以往先介绍计算机的历史、特点等内容,而是由老师操作计算机给学生演示,演示内容包括WINDOWS中的图画功能、多媒体功能,让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一下子提升了,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非常高。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也注意处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如,指法训练是计算机操作的入门基本功,正确的操作姿势和熟练的指法可以使学生终生收益。但非常辛苦和较为枯燥,许多学生都不是很愿意认真去训练。我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指法训练时,除了用TT、金山打字通等CAI软件外,还结合一些打字游戏进行练习,经常在学生中开展英文录入比赛,评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不知不觉提高录入水平,学生多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在教学中我还组织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和浏览各种信息,在互联网上打IP电话、听音乐、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如:(图1-1)、(图1-2)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网站。

3.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用FALSH动画制作动画。如(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演示图1-3)。

4. 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小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就会迫切需要获取信息、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流等相关的知识。例如学:在互联网上经常会遇到令学生激动、欢欣鼓舞的精美网页、图片和精彩的文段落。学生主动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轻松引导和指点就成了。

5. 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所有的内容均是常识性的基础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简略引导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并且可以通过给一定时间进行自学,因为在书本上讲得很清楚的东西如果再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讲的话,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课本以外的知识学习即横向扩展知识面,这是将学生引入一个奇妙的计算机殿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其余“Windows系统、应用软件及计算机网络”,这部分内容应引导学生进行以操作为主的学习。对于每一个应用软件教师只需给出一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即要求学生能通过不定的手段完成。在学生自主完成后再由教师组织交流评价活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能准确的完成教学任务。就是适当加入office、金山画王等内容,让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又没有脱离教材的内容。对于Internet部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怎样利用Internet进行信息的收集和网上学习,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探索认知的“工具” Internet的网络环境,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的协作空间就会随Internet扩大到整个世界,让学生感受到Internet的强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在QBasic语言的教学中,其中学习的内容很多是概念性的,涉及到许多数学的知识,老师在教学时既要注意把学生的所学数学知识加以引导,又要主要把握学生未学的数学知识(如定位定向作图1-5),以此来发展学生纵向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变化和发展,即从“计算机文化论”到“计算机工具论”,再到现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

1. 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 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 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 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

5. 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6. 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例如:我们整合语文《北京》这课书中,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学生上网时会发现有关北京资料的网站繁多,介绍内容不一。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会无从下手,不知所向。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明确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应放纵学生浏览无关内容。如:搜集“北海公园”的图片,应引导学生浏览介绍北京园林相关的网站搜集。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