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以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为目标的初中历史教学

2018-05-18尤秀华

关键词: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史料教学

尤秀华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福建省中考全省统考的进行,历史学科对于核心素养的考查已经显露无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体不言而喻。史料实证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教学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 重要性 史料实证 史料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4-122-02

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福建省中考全省统考的进行,历史学科对于核心素养的考查已经显露无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体不言而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史料实证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教学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来谈谈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的看法。

一、基于新课标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素养的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这样的描述:“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史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历史的理解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也就是说,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如何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史料,通过思考探究来判断史料是否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如何在史料中发现有效的信息和线索,多角度去解读历史,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结论或全新的观点,构建自己看待历史的视野,逐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证据意识。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实证论证历史的能力。

二、历史考试越来越凸显出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不论是厦门市自己中考还是福建省中考统考,在历史考试中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也不断的加强。在史料的运用上,有文献史料、学者评论、海报、计量表格统计图等多种形式,且题题皆材料,既强调能力立意,更强素养立意。因此在历史学科考试过程中,很注重“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和运用,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如:2017年福建省中考第13题,提供一张毕业证书的图片,要求学生换算成公元纪年。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观察图片,从中找出有效信息“民国八年七月”;其次要知道中华民国是哪一年建立的?再次要求学生学会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之间的换算。所以本题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史料实证素养的能力。

三、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非常薄弱

笔者曾经对所任教的初一年段学生进行史学素养的调查,结果显示:懂得史料分类的仅有23%,接触并阅读过史籍材料的仅有8%,能够从史料当中获取信息的有32%,总体来看还是非常不理想的。特别是对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初一年学生来说,基本谈不上史学素养。由于储备不够,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根据史料在阐述历史结论是往往没有自己的见解,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答案或者从网络、影视作品或者演义小说来形成见解和结论。这对真正了解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是非常不利的。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特色,也是历史学习者必备的基本学科素养。为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历史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历史材料,重视教材中史料的作用

2016年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史料,有文字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这些历史文献资料都是从各类史书中精心筛选出来的精华,基本上体现了教材中的各种史学观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足用好这部分史料。如: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提供了“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图片。我问学生从这张图片能读出什么信息?许多学生会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回答:说明了唐朝陶瓷业的发展,有三种色彩等表层信息。不会进一步挖掘它的深层信息。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从图片的内容,人物,服饰等方面来看,最终学生会得出民族交融的体现的深层信息。所以用好用足此图片史料,就能把本课的两个框题的内容串联起来,又能培养学生解读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真伪,判明史料价值的能力

教师要教会学生鉴定史料的真伪,神话故事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比如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新版人教版七上教材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就要接触到大量的考古材料和神话传说,而如何区别神话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我们老师很好的去引导。例如:第三课《远古的传说》,要引导学生辨别炎黄传说故事与历史的关系是怎样的;又如第16课《三国鼎立》,要让学生懂得《三国演义》小说与《三国志》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能让学生把历史神话故事或者历史小说当成历史来解读。

3.提供多种史料,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而不是单纯依赖课本的结论

运用史料教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解读多视角的史料,理解历史事实,认识历史的真相,这是“史料实证”素养的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从多个角度入手,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形成自主的评判与见解。如: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的“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这幅考古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和课文的说明,懂得了是反映当时半坡文化中的手工业发展——彩陶的出现。这还不够,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陶器中刻画的鱼骨进一步推断当时捕鱼业的发达。又如八年级上册的《甲午中日战争》这课中,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大多归因于清廷武器装备的落后及政府的腐败無能,教师可从文明形态、政治体制和思想认识等多角度来补充史料,使学生从全新的多维视角来认识封建腐朽的农业国不可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4.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从中自主建构知识,领悟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发展史学能力,同时形成正确的高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史料实证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如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来丰富历史史料实证的教学;如写小论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厦门有大量的历史遗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如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里讲到“科举制”时,可让学生查找相关材料和实地探访厦门“金榜公园”里唐朝文人陈黯隐居金榜山教书育人的“石室”“钓矶”;又如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教学过程中以“以学生为主体”的常用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预先把讨论提纲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外准备好相关的史料,之后在课堂中开展讨论。这种方式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比较全面的评价,比如在进行对秦始皇,隋炀帝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的评价等都可以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都将起到很好的效果。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经说过:史学便是史料学。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特点和优点。而“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而且训练了学生充分处理和利用史料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批判思维的习惯和探究精神,它必将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主流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王巧琴.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学周刊》,2016年29期.

[3]李志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培养——以“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07期.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史料教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