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课程的不二法门

2018-05-18罗学田

罗学田

【摘要】 忽视课外阅读使学生茫然无措;课外阅读有助于增强应试能力、提高学业成绩;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课外阅读要讲究方法;课外阅读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加强课外阅读 增强应试能力 课外阅读要讲究方法 提高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4-074-01

0

中学生由于中、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数不胜数的各种考试以及来自网络、电视、快餐文化的种种诱惑,相当一部分教师和中学生忽视课外阅读,只注重课堂练习,或者“看报看题、读书读皮”。视课外阅读为畏途,认为费时耗力,以为只要课本知识掌握了,心无旁骛,考试就能稳操胜券。然而在语文的众多考试中,绝大部分的阅读题涉及的都是课外内容,许多学生感到茫然无措,疲于应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的知识是不全面的。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应当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语文教科书是基础,是先导,课外阅读是教科书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汲取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能吸收。学生可将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从历届中、高考获得优异成绩的考生来看,他们总觉得考试的内容似曾相识,这正是广泛的课外阅读的结果。广泛的课外阅读与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应试能力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课外阅读有助于应试能力的增强,看似偶然,其实有一定的必然性,学生不得益于这次的“偶然”也会得益于另一次的“偶然”。要提高文学素养,增强应试能力,广泛阅读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只有既立足于课堂的学习,又加强课外阅读,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要帮助学生不断排除各种干扰和诱惑,克服浮躁情绪,让学生静下心来,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即使功课再忙也要合理安排时间,腾出一定的精力来进行课外阅读。一个中学生如果读了一本能够感动人、启发人的好书,相信他一定会心如潮水,久久不能释怀。一定会以热情的心去拥抱作品,在阅读中充分调动他的思想,运用他的学识,他的人生智慧,认真汲取书中的营养。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而且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生观的形成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一位学生在谈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感受时说:“海伦·凯勒太了不起了!一个盲聋哑人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不但写作了好几部有世界影响的作品,还是教育家。她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是一个健全人,和海伦·凯勒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可想而知,这部作品对中学生而言,充满了正能量,它能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努力学习,健康成长。每本书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片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课外阅读能使人的生活态度和认识水平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升,其思想教育的作用和效果,是其它德育渠道很难达到的。

语文教师应密切关注课外阅读的热点,读好书,精心挑选好书。在篇幅上可以由短到长,首先从散文、短篇小说入手,再发展到长篇小说。从内容上可以先阅读一些故事性强的童话、寓言等作品,然后再逐渐过渡到情节复杂、含义深刻的文学作品,还可以有意选择与课文相关或节选编入课本的中外文学名著。这样,既立足于课堂,又放眼于整个文学宝库,学生在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的同时,又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感化。还应注意阅读报刊杂志、科技读物,关心社会,了解时代,热爱科学,不断地增强阅读政论、科技书籍的能力。

课外阅读要讲究方法,读法根据文体而变化。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要求学生用咬文嚼字、深思熟虑的精读法;欣赏性的作品多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和“一目十行”的泛读法。精读可以增强阅读能力,略读泛读可以博览群书,博采众长。阅读应把握阅读角度。不同文体的作品有不同的阅读角度,如读报刊旨在获取国内外最新信息或者学术动态;读史传旨在汲取历史的经验;读应用文旨在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文学阅读以“悟意审美”为目标;读诗歌在于品味语言的深层意韵;读小说在于领悟人物形象的审美内涵;读剧本在于探求角色对话和性格冲突,激起情感的共鸣,使精神得以愉悦,人格得以升华。成功的阅读使精湛的语言文字大放异彩,文章承载的思想、智慧、高尚的纯净的感情会随着语言文字流淌到学生的心中,哺育学生健康成长。课外阅读要注重读写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摘抄下来,或者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又如,让学生收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文学家的事迹,整理成文章。像这样在阅读中练笔,用练笔促进阅读,不但能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能提高写作水平。阅读作品不要局限于别人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要在阅读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写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理解。

总之,我们不要把课外阅读看得太沉重,更不能认为是增添負担。它是学生对教科书学习的有益补充。它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放松绷紧的神经,还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更有利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没有阅读的青春是枯燥无味的,课外阅读只能是为青春添彩,更为青春益智,为抵达成功的彼岸厚积而薄发。我默默地期盼,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能当好学生读书的引路人,既指导他们学好教科书上的名篇佳作,又能抓好课外阅读,那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美好愿景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