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概念课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反馈

2018-05-18浙江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315500竺君斐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1期
关键词:扇形小数算式

浙江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315500) 竺君斐

任务单,本是工业领域的名词,主要包括目的、工作方式、基本程序、工期要求、质量标准等。受其启发,教师开发了“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用文字、图标等多种形式设计的学习方案,是教师下达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材料。学生通过学习任务单,能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构建。

一、概念课学习任务单设计的原则

1.基于学生学情

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与需求,既能充分反映学情,又能有效推进教学。如“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主题图并提问:飞机里共有多少人?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飞机里的人数。

这一设计基于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的多样性,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乘法的意义。学生有画一画、圈一圈的,也有列加法算式或直接列乘法算式的。学生的不同答案正好呈现了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从直观情景到图示表征,再到加法算式,最后到乘法算式的逐步抽象化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且缩短了教学时间,使学生独立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加充足。

2.围绕教学重难点

学习任务单作为整节课的重要抓手,设计时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如“百分数的认识”一课,“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实际含义”是整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为此,教师通过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理解百分数的方法与支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1%。这句话中的“51%”表示什么意思?请试着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释。(1)假设法假设全国总人口为 人;那么我国男性人口为 人。(2)用百格图表示。

(续表)

该任务单引导学生用“假设法”“百格图”“文字表述”多种表征方式表达对百分数的理解,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不但体现了“百分数”这一知识的生长点,还为学生提供了多条认知途径,使学生能够基于各自经验去独立构建百分数的知识。

3.具有挑战性、探究性、思考性

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尽量避免过于简单或难度过大,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理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探究性、思考性的任务,让学生能“跳一跳”自行解决。

如“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要求学生在白纸上用画一画、写一写等方式来表示0.1元。虽然这是学生首次认识小数,但对于小数,学生在物品买卖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1角=0.1元,但是用图或者文字表示0.1元还是有难度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探究性、思考性。于是教师先让学生想办法表示1元。学生呈现的作品很丰富,有的用10个一角硬币表示1元,有的用一条线段表示1元,也有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寻找联系,最终得到:以上方法都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用0.1元来表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图形表征建构小数0.1的意义。教师再让学生观察多种表征图示,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而顺利构建小数0.1的各种表征形式,掌握小数的本质。

概念课中的学习任务单,既反映了教师的间接引导,又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概念建立提供了方法与途径;既暴露了学生内隐的思维过程,又能通过反馈交流、思维碰撞夯实概念教学。

二、概念课学习任务单反馈的原则

反馈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最灵动、最有活力的环节。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巡视,收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借助实物投影加以呈现,有利于充分暴露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任务单的反馈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有序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1)不同水平,由浅入深。反馈时,按照知识的形成发展规律由浅入深一一呈现。如以上“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的导入,反馈时应按“先图示,再加法,后乘法”的顺序(如下图),层层递进,逐步抽象,以便学生沟通“图示、相同加数相加、乘法”之间的密切关系,自主构建乘法的意义。

(2)同一水平,先基本后拓展。如“分数的意义”一课,设计如下任务:“下图有9个圆,请用这些圆来表示四分之一。”教师巡视,找到了同一水平,但是思维含量不同 的四个学生作品。它们分别以“4个、8个、2个、9个”为总数,通过圈一圈、画一画表示出了总数的四分之一。四位学生的作品如下:

反馈时,要遵循先基本后拓展的顺序。第①位学生的作品是最基本的,代表大部分学生的想法,把4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一个就是四分之一。第②和③位学生的作品也是把一些圆看作一个整体,但是四分之一圆的个数发生了变化,有的是两个,有的是半个,与第①位比,难度有所增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同样是四分之一,当总数不同时,每一份的个数也就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去关注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紧扣单位“1”这一关键去理解分数的本质。

最后呈现的应该是第④位学生的作品。“分数的意义”作为新授课,对于“以9作为一个整体,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并不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仅作为能力拓展而已。

2.主体性——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在学生反馈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做到:学生会的,教师不讲;组内讨论能解决的,教师不讲;组间补充能解决的,教师不讲;大家都解决不了的,教师才讲。

如“百分数”一课,学生结合举例法、百格图以及分数来表述百分数之后,教师继续出示三幅图(图略):“目前李大伯的养殖场中,鸡占鸭的50%”“某品牌大衣中羊绒占12.5%、羊毛占77.5%”“改进技术后,现在的产量达到原来的120%”。让学生说说这几个百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百分数并进行小结。学生通过思考,有的说百分数是两个量的比较,有的说百分数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等等。

以上“百分数”概念的构建过程中,从具体的描述到百分数意义的归纳表述,都是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当然,在这过程中,当学生语言表述不够规范时,教师应给予提醒与帮助。

3.差异性——尊重学生,及时纠偏

学生之间存在水平差异,因此完成学习任务单的质量也一定存在差异。反馈环节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及时纠偏,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如在“扇形的认识”一课中,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学习任务可做如下设计:

教师巡视发现,第二题的回答学生有以下三种情况:

学习任务单中的第(1)题,教师的设计意图是比较扇形大小,当肉眼无法判断时,可借助量角器来判断。有了第(1)题“扇形大小的比较”做铺垫,学生会想到“只要圆心角大,扇形就大”(在等圆或同圆中)。但是因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第(2)题的完成情况也有所不同。方法一:画到圆外;方法二:在原来扇形的基础上再扩大一点;方法三:在圆里面的空白处画出一个更大的扇形。通过对比,学生感悟到后面两种表示方式更直观准确。

4.反思性——形成学习方法的整理与提炼

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从思维冲突到概念的逐步清晰,对整个学习过程中用到的学习方法的了解是浅层的、不完整的。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从而建立比较明确的学习方法。如“小数的认识”一课,在用画一画、写一写表示0.1元,沟通分数与0.1之间的关系后,继续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1.3元、5.7元,归纳得出一位小数与整数、分数的关系,帮助学生明白1.3元在1元与2元之间,5.7元在5元与6元之间,引导学生得出“当物体不是整数时,多出部分可以用分数或者小数表示,并在数轴上可以找到相应的位置”。通过学习方法上的整理与提炼,有效沟通了自然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总而言之,学习任务单既是学生独立探究新知、思维碰撞、观点交流的工具,又是教师推进教学进程的一种手段。将学习任务单设计好,反馈好,既能训练学生高阶思维,帮助学生轻松构建概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猜你喜欢

扇形小数算式
小数加减“四不忘”
各种各样的扇形
扇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怎么写算式
探源拓思融会贯通
———《扇形的认识》教学廖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