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李琦77岁还在为患者换药

2018-05-17张益维

百姓生活 2018年5期
关键词:李琦换药伤口

张益维

77岁的李琦弓着背,头发花白,看到相熟的病人来了,眼睛会笑得弯弯的,皱纹堆在眼角。因为长期捏着镊子,她的拇指关节已经变形,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工作,给病人换药,她还是和年轻人一样灵活。退休后,这位护理领域的国际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一直工作在为患者换药的第一线。至今,李琦已在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换药室工作42年。“我的工作经历就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梦,人生就要圆梦。”头发花白的李琦谈起自己的“仁爱之梦”时,眼睛里依然闪着光。

在这间以李琦名字命名的换药室,她的弟子已延续到第四代

77岁的李琦,至今坚持亲手为病人换药。 (张益维/摄)

2017年11月初的一天,早上7点左右,77岁的李琦来到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换药室,她穿好白大褂,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坐在低矮无靠背的圆凳上,低着头,聚精会神地盯着病人的伤口,准备着手给病人换药。

因为长期捏着镊子,李琦的拇指关节已经变形,但这并丝毫影响她工作,镊子、引流条、棉签和纱布,在她的指尖灵活地飞舞着,恰如42年前。

慢性伤口大多面目狰狞,久不愈合的创面上,散发着异味。李琦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42年里,她为数以万计的病人换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狰狞的伤口中,她总能清晰准确地判断肉芽组织的好坏、正常与否。

42年的时光,令这间换药室里处处留下了李琦的痕迹。换药室以她的名字命名,护士们处理伤口的手势,和她如出一辙。治疗台上摆着她研发的外用药“立奇膏”。她的弟子,已经在这间换药室内延续到第四代。换药室门外,各种慢性伤口的病人在耐心等候着,他们轻轻交流着伤口愈合的情况,时不时分享着几句“李琦换药室”的传奇。

几十年来,不计其数的患者伤口在这里得到愈合,包括许多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老伤口都得到救治。有一位叶女士,40岁时乳腺癌开刀,术后留下一道伤口,16年间伤口反复结痂,长期得不到愈合。56岁时,她找到李琦,李琦6次换药,12天后,伤口就完全愈合了。还有一位谈女士,手术后放疗,伤口深达肌层,一连数月流浓血,如此反复,竟长达20多年。谈女士来到“李琦换药室”后,护士替她打开伤口,恶臭扑鼻。李琦带领护士研究伤口情况,逐步用药改善。经过长达2年悉心护理,谈女士的伤口最终完全愈合。

“外面几家医院治不好的伤口,李琦老师一针下去就发现了伤口下面隐藏的窦道。如果没有她,任伤口发展,我的腿可能就要截肢了。”一名年轻女孩感慨道……

数十年来,众多患者这样的感慨从未间断。2003年,63岁的李琦凭借卓越的伤口护理技术,获得了护士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如今,李琦年过古稀,依然坚守在换药室里低头忙碌,令患者们感到庆幸又感激。

心里装着患者,退休后研制专攻深层伤口的良药“立奇膏”

中午12点,换药室内的工作已持续了4个小时,换药室内的年轻护士们开始轮换休息。连续工作了4个小时的李琦,也直起了腰,摘下了自己的口罩。上了年纪后,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她每次只能做半天,每周做两次。

按照原有的计划,李琦第二天本应去参加一场工会为退休劳模组织的活动,这是李琦鲜有参加的活动之一。然而,半天高强度的工作后,她决定不去了。“就是大家一起唱唱歌,跳跳舞,我不会的。”她这样解释。

熟悉李琦的人打趣:“别人参加活动表演唱歌跳舞,你大概要表演换药。”

“我要工作,没时间。”李琦说,因嫌弃手机打扰她的工作,她至今没配备手机,别人想联系她,只能揣摩她可能在家的时间,打她家里的座机。

在李琦看来,退休使得她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为“伤口这个领域做一点贡献”。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门诊换药工作,李琦经历了早期换药技术有限、许多慢性伤口只能靠手术或截肢的时代。工作期间,她靠长期在换药领域的思考和探索,自创了利用中药油膏为伤口保湿,使深层伤口愈合的方法。

“这些事情只能退休后做。退休前我每天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经验。”李琦说,比如伤口外敷药,存在着进口药物价格高昂、消费者难以承受,而其他外敷药效用不明显的情况。

“进口敷料换一次就100多元,病人许多是退休的老人,每天换药,他们根本承担不了。”退休后,李琦即开始探索如何用安全有效的中药油膏,解决这一难题。

药物的创新,占据了李琦退休后的大部分精力。直至退休后的第5年,她研制的“立奇膏”才初具雏形;第12年,“立奇膏”取得发明专利。退休第15年,“立奇膏”获得了第24届上海市科技优秀发明奖铜奖。

“我们这里的换药手法,和外面不太一样。”赵志芳是李琦的第二代弟子,如今是“李琦换药室”的护士长。她说,李琦老师特殊的换药手法,能够使一般的伤口窦道愈合,避免再做手术。这些技巧源自老师工作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也源自于她退休后和学生们的共同研究,至今仍在不断创新。

她说自己从年轻时起,就决心要圆一个大大的仁爱之梦

退休后,李琦的工作重心,开始逐步从科研创新,转为传道、授业、解惑。

“我老了,再努力创新已力不从心,好在我已努力将这些伤口护理的新技巧和新方法传授给了学生。”在李琦撰写的回忆录中,她这样写道。

李琦(中)和 “李琦换药室”部分护士的合影。

2014年,李琦花了半年时间,将自己40年的伤口护理经验,一字字写在纸上,再由她儿子录入电脑之中。

“每个段落都尽量配了实例插图,每段都不太长。插图是学生帮忙拍摄的。”这本回忆录,将被李琦用来免费送给来进修的学生。她说:“我希望她们能够传承、创新,为患者服务。”

李琦在门诊换药的时间,更多时候成为了教学时光。从各地来的进修护士,将她团团围住。她一边处理病人的慢性伤口,一边对年轻护士们说:“病人是最苦的,我们也会老的,要体谅。”

“我希望她们能都学会。”李琦说,“她们都来自一线临床,和病人打交道的时间最多。她们学会了,病人就不用从别的地方折腾到这里了。”李琦觉得,她的工作经历,好像是一个漫长的圆梦过程,她始终为了圆梦而努力。

这个梦想源自于她还是一名小护士时的认知:一个昏迷的男孩在她的及时干预下,避免了死亡。当时,她这个曾对做护士百般不情愿的小姑娘,突然理解了自己的职业:“护士是病人生命的守护人!”

退休后坐镇换药室20年,李琦从未因自己的专家身份,向患者多收过一分钱。“每天一笔专家费,病人们怎么受得了?”李琦说,这个习惯是她从年轻时就有的,那时候她用业余时间为病人义诊,也从未收取过一分钱服务费。

为了“做病人生命的守护人”这个梦想,李琦年轻时利用下班时间,为病人上门义务换药。她二十几年,上门义务换药一万多次,多次被评为劳模。退休以后,她既坚守换药室又著书带教,只希望能将自己的所有技术传授给学生。

李琦将自己的生活,总结为“圆我的仁爱之梦”。在那本尚未出版的回忆录中,她写到“我从年轻时起,就决心我这一生要圆一个大大的仁爱之梦。我用了几十年时间,用我毕生的经历,用我的实际行动,努力地、勤勤恳恳地编织着我的理想之梦。”头发花白的李琦谈起自己的“仁爱之梦”时,眼睛里依然闪着光。她一生专注于为病人解除苦痛,守护着自己的初心,无暇旁顾。

李琦至今讲不好普通话,她说自己的上海话中还带着乡音;她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的多种功能……

采访过程中,一个患者这样评价李琦:“我们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已经羞于谈及理想,任凭自己随波逐流。但是,她到了77岁,却仍然坚守自己的理想,圆自己心中的仁爱之梦!”

猜你喜欢

李琦换药伤口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A secure image protection algorithm by steganography and encryption using the 2D-TSCC*
An active tunable Fano switch in a plasmafilled superlattice array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