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18-05-16李芳常晗

现代交际 2018年5期
关键词:党内民主当代启示列宁

李芳 常晗

摘要: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民主建党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国情,提出一系列党内民主建设构想,为布尔什维克党指明了方向,为后世乃至中国共产党留下了理论借鉴与实践经验。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辩证地看待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党内民主形式,增强党员民主意识,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关键词:列宁 党内民主 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216-02

在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在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党内民主措施,形成党内民主思想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列宁丰富的党内民主思想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探索其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与发展的启示,有助于党内民主的持续发展,进而推动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发展。

一、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党的代表大会

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1903年7月,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织章程草案》中明确表示“党的最高机关是党的代表大会,党代表大会任命中央委员会、中央机关报编辑部和党总委员会。”[1]p42从俄共二大开始,此后每届大会都遵从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机关这一规定。

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列宁非常重视党的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1905年通过的《党章》规定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定期按时召开,一方面调动了全体党员关注党内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党内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党内民主建设。

(二) 保障党员权利

重大问题由全体党员发表意见讨论决定。列宁认为虽然所有问题都采取征询全体党员意见的方式不可能,但为了贯彻民主制,与群众利益切身相关等极重大问题必须向全体党员征求意见。[2]p250例如,革命时有关罢工的问题,是否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等问题,列宁都主张征求全体党员的意见。

基层党组织在处理内部事务时,有自主决定的权利。列宁认为应该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权限,增强其自主能力与主人翁意识,1903年列宁在俄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党章草案中重申,在集中制的前提下,党的地方组织可自治处理地方事务。

(三) 党内民主选举

为了提高党内决策效率,列宁主张采取选举制,众多党员通过一定的形式选出自己信任的代表,通过其代表来表达想法和实现所求,同时列宁还主张将选举和罢免结合起来,以确保党员代表能真正维护党员的利益,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

建党初期,缺乏党内民主选举的宽松条件,列宁并不主张选举制,当社会政治环境出现好转时,列宁提出“在新的条件下,在向政治自由过渡的情况下,必须转而采用选举原则。”[3]p78列宁认为,在社会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坚持贯彻党组织的民主选举原则,党组织应该根据所处形势的变化最大限度地实行党内民主选举制度。

为了使选举的代表真正为民谋福利,真正行使党员的权利,列宁主张将选举制与罢免制相结合。选举制与罢免制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激励选举出来的代表在其位谋其政,另一方面有助于党内民主的长远发展。

(四) 党内监督

党员选举代表是为广大人民发声谋福利,而不是谋取一己私利,党内监督能在很大限度上削弱以及防范官僚主义的盛行。全体党员不论地位都要接受党的监督;监督力度要随着环境的改善而加大,越是环境宽松,党内监督越重要。

任何党员,不论其从事何职,地位高低,都要接受党的监督。列宁指出:“谁不善于要求和争取使自己的受托者完成他们对委托人所负的党的责任,谁就不配享有党员的称号。”[4]p292普通党员一方面接受监督,有助于其更好地执行党章,为党组织贡献力量,另一方面监督他人,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行使自己的权利;领导干部监督与被监督能够有效防止官僚主义,防范以权谋私。

随着环境的改善加大监督力度,扩大监督影响力。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很多党员担任各级要职,手握大权,在一些组织和党员中出现了官僚主义现象,党内腐败滋生,阻碍了党内民主建设发展,为此列宁提出应加强党内监督力度。

二、列宁党内民主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启示

(一) 以党情为依据,改革创新党内民主方式

党内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列宁将党内民主建设与党在不同时期肩负的任务相结合,根据党情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充分发挥了党内民主的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内民主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结合当前时代特征,改革创新党内民主形式,以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善用网络,拓宽党内民主渠道。21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各行各业加入到“互联网+”的浪潮中,党内民主建设可以此为契机,依托网络平台,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例如,建立官方党员平台,形成全国党员联络网,通过该平台进行多向信息交流,借助网络推送功能,让更多的党员参与其中,为党的发展建言献策。

(二) 以党员为主体,增强党员民主意识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体,良好的民主氛围有助于推动全体党员参与到党内民主建设中,党员民主意识的增强是营造党内民主氛围的关键,是保障党员权利的前提,党员民主意识即党员积极主动参与党内事务,履行自身权利与义务的意愿,是党员主体地位的体现。

党员民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从思想意识层面入手,加强党员民主意识的教育,通过“三会一课”、党员培训班等形式,宣讲党内民主意识的重要性,普及党内民主意识表达的各类途径,鼓励党员勇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正确主张,破除思想的藩篱是党员民主意识培养的第一步。其次,完善制度保障,用制度保护党员民主行使权利,让党员敢于表达不同意见,敢于讲真话,促进党内生动活泼局面的形成,制度的刚性保障民主意识,民主意识又反过来促进制度的完善。

(三) 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中國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互相促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国家制度体系相结合。党代表大会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主要渠道,是党内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所以选举代表环节对党员民主意识的表达至关重要。

扩大直选范围。直接选举的主体是全体党员,候选人名单的确定由党员选举产生,然后逐级上报审查批准,而不是上级党组织直接确定候选名单,基层党组织党员众多,更应该加强直接选举力度,让党员真正成为组织的主人,真正选举出维护全体党员利益的代表。借鉴竞选制度。可以让广大选民更进一步了解候选人,有竞争的选举更能够体现民主。建立监督机制。在各级选举层进行监督,尤其是基层选举,确保民主选举真正落到实处,流于形式的选举不仅是对人力物力的浪费,更是对党内民主的极大腐蚀。

完善监督奖励制度,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党员积极监督,让党员愿意监督;增强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得罪人”变成“帮助人”,形成监督互评的党内环境,惩防并举,把监督工作做细做实;借助互联网,拓展监督渠道,增加党务透明度,完善党员监督平台。

辩证地看待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吸收借鉴时应根据时代环境的变化改革创新党内民主形式,不断完善制度,让全体党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民主意识,推动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列宁.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列宁.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列宁.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列宁.列宁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党内民主当代启示列宁
拉美有多少“列宁”?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对禁止“妄议中央”,干部有哪些顾虑
禁止“妄议中央”的必要性、针对性与可行性
不准“妄议中央”≠压制党内民主
构成“妄议中央”有何条件,有何危害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