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乐园》教材编写原则的运用分析

2018-05-16刘婳

现代交际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材编写立体化学习者

刘婳

摘要:本文将以《汉语乐园》的编写实践为依据,从定向原则、特色原则、趣味性原则和立体原则几方面对其运用的教材编写原则进行分析。

关键词:汉语乐园 教材编写 学习者 趣味性 立体化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197-02

《汉语乐园》作为面向少儿的汉语教材,于2005年问世,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刘富华、王巍、周芮安、李冬梅编写。《汉语乐园》多媒体儿童汉语教材是中国国家汉办重点规划项目,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十一五”国家级出版规划及“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重点推荐书目,曾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电子网络奖、优秀国际汉语教材等奖项。目前该系列丛书已推出英文版、德文版、俄文版、泰文版等45个文种版本,行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世界各国汉语教学界的认可和好评。

一、定向原则

《汉语乐园》教材的教学对象主要是6~12岁的汉语初学者,共分3个级别,每个级别包括:学生用书、活动手册、词语卡片、教师用书及完整的配套教具,如挂图、生词卡、各类教学用品等。教学内容包括:句型、生词、汉字和文化的学习以及中国传统手工、歌曲、故事等多种游戏活动。学生用书每级别6个单元,12课。每课教授1~2个汉字,10个左右生词,1个基本句型,共涉及36个基本语法点、儿童最常用的话题和主要文化点。学习者完成三个级别的学习后可以掌握约50个汉字、近300个生词、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句子,一些中国儿歌、诗歌,并初步了解一些中国文化。

二、特色原则

针对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散、需要感觉器官刺激和鼓励的特点,《汉语乐园》系列教材借助有趣的话题和生动的图画,吸引学习者的注意,激发其兴趣,增强其参与的热情和学习汉语的自信。课本内容的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教材内容安排的科学性、直观性和合理性。《汉语乐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材的亮点之处在于其开发出同名栏目,首次采用情景剧的形式,以全面提升汉语学习者的听说能力为目标,立体还原真实生活场景,展现当今中国的独特魅力。栏目通过创造各种自然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生活情景,以“剧”为载体进行教学,让观众“快乐学汉语”。每集在主线索下讲述一个独立的小故事。教学部分由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家掌舵,从“你好”“谢谢”等最基础的常用句式起步,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授汉语常用句及句型,一年播出一季。在设计理念上,教材更多地受到情境认知理论影响,采用互动式、愉悦型的教学模式,贯彻了“在游戏中快乐学汉语,在情景中轻松用汉语,在歌声中愉快唱汉语,在视频中真实看中国”的原则。

三、趣味性原则

(一)实用有趣的教学内容

《汉语乐园》针对海外6~12岁的零起点汉语学习者进行设计,主要由语言、文化和游戏三个板块构成,游戏包括语言游戏活动和手工制作活动。三个板块主题相同,相辅相成。游戏和文化部分是语言学习的练习与扩展。每课涉及一个学习者熟悉和感兴趣的常用话题,如运动、动物、食物、旅行等。此外还包括必要的交际话题,如国籍、天气等。教材还告别了传统教材过于注重知识内容的传递、枯燥乏味的特点,注意知识传授的形式。例如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诙谐小故事作为单元复习,虽然不长,只有寥寥几句话,但学习者很乐于接受。1A第4课以数字配卡通画的形式讲述了一队松鼠的故事,简单直接,趣味性很浓。此外,书中还以练唱儿歌、做对对贴等课堂活动来练习复习语言点。

(二)图文并茂的编辑形式

《汉语乐园》的插画轻松有趣,风格设计活泼醒目。每一课都是图文并茂,色彩明丽,易学易懂易接受,以情境对话的模式将学习者带入语言学习的轻松氛围之中,以贴近儿童具象思维方式,增加了教材的阅读趣味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如2A第一课《你是哪国人》,课文第一部分采用各国小朋友骑车的图片来进行会话。此外,图画的风格突出中国水墨画的特色,生动明快。这些精心的设计都会让学生倍感新鲜,想要一探究竟。

(三)生动有趣的语言

《汉语乐园》中选用的都是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且熟悉的话题,比如打招呼、数数、询问年龄以及谈论自己喜爱的食物等等。学习者学会了这些语言就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自信。教材语言也十分贴近少儿,如课本的前言不同于一般汉语教材的前言介绍,采用致信的方式,将中国文化和汉语的神妙乐趣娓娓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动静交互的编排体制

由于儿童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少儿中文课本的编排必须注重动静相宜。教材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书中除了有生词、课文、文化的讲解,拼音汉字书写等静态教学活动外,还有一系列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汉语乐园》学生用书1A每课都安排了生词句子学习(静)——课堂师生活动(动)——文化介绍(静)——语音操練(动)——汉字学习(静)——文化活动体验(动)——唱歌、讲故事(动静)。《体验汉语》每两课为一单元,每单元包括汉语拼音学习(静)——拼音操练(动)——生词学习(静)——生词活动(动)——句型学习(静)——多样的句型活动(动)——汉字学习(静)——手工制作(动)——复习先静后动。动静交替,切合学习者的学习特点,真正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四、立体原则

(一)架构的立体化

就架构而言,《汉语乐园》具有层次性、循环性。

层次性:《汉语乐园》每课有三个板块:Text、Exercises、Games,区分为学习和检验两个层次;学习层次区分不同语言要素和技能等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检验层次区分本课内容的单项检验和对所有学过内容的综合检验。

循环性: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一种语言需要知识的复现和复练。《汉语乐园》特别重视对学过的生词、句型、语法点、汉字及文化点的复现和复练,为此设计了小、中、大三个循环的复现、复练。第一个小循环是本课内知识的复现、复练;第二个中循环是复现、复练前面课文学过的内容;第三个大循环是在每级的第6课和第12课进行阶段性复习。

(二)内容的立体化

就内容而言,《汉语乐园》包含主体知识、案例及案例分析、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课件、学习软件、自测(考试)软件及其他内容的提供。因为学习对象为智力和非智力方面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儿童少年,《汉语乐园》在教学内容方面精心设计语言知识,对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常重视。教材融合百科知识,贯穿游戏活动,培养学习者不畏困难的精神,团队协作配合的能力、耐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劳动与勤劳。可以说,《汉语乐园》的内容表层是语言文化知识,深层是百科人文素质。

(三)外在形式的立体化

就外在形式而言,《汉语乐园》打破以纸为载体、线性结构知识传播的局限,综合运用各种媒体优势,进行立体化的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多样化、个性化、实用化的教学需求。教材实现了文字与音像的结合、课上与课下的结合、学习过程的多种感官结合、多元评价方式结合以及实现真实情景再现。“学习、游戏、文化”三位一体,每个板块设计都是将文字、音频、视频集成在一起,共同完成设定的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巍.从《汉语乐园》看少儿汉语教材编写中趣味性原则的实现过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21(6):142-144.

[2]于晶.《汉语乐园》:立体化的儿童汉语课堂[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1(5).

[3]沈丽娟.少儿汉语教材《汉语乐园》趣味性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熊晓青.儿童汉语立体化教材《汉语乐园》趣味性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责任编辑:关磊

猜你喜欢

教材编写立体化学习者
中国管理模式研究的五项原则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之浅见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