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元培教育思想中价值教育理念探析

2018-05-16贾晨

现代交际 2018年5期

贾晨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价值选择以追求外在的物质利益和工具价值为最高标准,价值理性失去了存在的主体地位。学校中价值教育也深受其害,表现为“分数至上”“智育包揽一切”,一切都以量化标准来评判学生,忽视了价值教育的重要性。蔡元培一生重视教育,虽然蔡先生不曾使用“价值教育”这个概念,但其思想中无不蕴含着价值教育的理念。本文通过探析蔡元培教育思想,总结三个价值教育核心理念,包括义务意识、共和精神和完全人格。在此基础上,汲取精华,以期为当今学校价值教育提供指导。

关键词:价值教育 蔡元培教育思想 义务意识 共和精神 完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157-02

价值从古到今都是人们的追求。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追求开始从为自身生存发展的本体价值转变成为外在于人的利益的工具价值。“工具价值观信奉教育的价值在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供职业预备或训练。”[1]p103在学校教育中,价值教育也走向了歧途,出现了“分数至上”“智育包揽一切”的扭曲现象。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一生重视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其教育思想中的价值教育理念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明确“价值教育”内涵

(一)价值

谈及价值教育,首先要明晰“价值”为何。檀传宝在《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中提到了“意义说”,认为价值就是事物向主体呈现的意义。在肯定价值客观性的同时, 最充分地揭示、肯定价值所富有的主观性或主体色彩——“相关性、意义、应该、理想、目的、感情意识、前景、意向、追求、绝对命令、人的自由、未来”等等。[2]因此价值教育中应采用“意义说”来理解“价值”。

(二)价值教育

人在追求真善美中实现自身价值。“善”蕴含着被人接受或认同的价值尺度或价值标准。[3]而价值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从而实现在对“至善”的追求的过程中提高生命价值和人生境界。笔者认为,价值教育是一种向善的人类活动,是学生在接受社会核心价值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稳定的价值体系,从而达成完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活动。

二、聚焦“价值教育”现状

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追求出现扭曲,从为自身生存发展的本体价值转变成为外在于人的利益的工具价值。就像吴亚林说的:“现代人在奋力争取自己的生存际遇的改善的同时,又患上了一种叫做‘现代性的现代病”。[4]p145现代人似乎把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都变成可量化的符号,价值理性失去了存在的主体地位,工具理性更符合现代人的胃口,而一跃成为至上的价值。在这种境遇中,现代人被“异化”和“物化”了,人们逐渐被塑造成为追逐实利的“经纪人”和失去精神灵魂的“空洞人”。学校教育中,价值教育也走向了歧途,出现了“分数至上”“智育包揽一切”的扭曲现象。学校“在冷峻而近于严酷的知识灌输中忽视了‘心的培育,把学校变成了心灵的屠宰场”。[4]p7

三、探析蔡元培教育思想之“价值教育”理念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真谛是人的发展,他所希望培养的人,是一种大写的人,是一种完美的人格,是一种学问、道德、情感臻于和谐一致的人。虽然蔡元培在论述教育思想时不曾使用“价值教育”这个概念,但这其中无不渗透着价值教育的理念。本文将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三个层面对蔡元培思想中的价值教育理念进行探析,以期为价值教育的现状提出改进的建议,改善价值教育的现状。

(一)义务意识

蔡元培在演讲中多次提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责任意识以及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等,這些体现了以培养义务意识为核心的价值教育理念。1912年,蔡元培在《中学修身教科书》的第四章“国家”的总论中提到,“一国之民,各顾其私,而不知奉公,则一国扰乱,而人民亦不能安其堵焉”[5]p157,即国家中的每一个人都应为国家负责,在兼顾自己的私利的同时不忘奉公,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己之力,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同时在阐述公民义务的同时提出“人民既有享受国家保护之权利,则其对于国家,必有当尽之义务”,进一步强调义务意识。在此,明确地提出了对学生进行责任义务意识的价值教育理念。

在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中,他也非常重视责任意识的价值教育。1927年3月12日,蔡元培在杭州之江大学发表的《读书与救国》演讲中谈及,“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5]p450。蔡元培认为读书是为了将来能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但读书不意味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不意味着完全不参加爱国运动;也不意味着罢课游行而将读书完全抛于脑后。蔡元培倡导的是爱国主义的思想,是将爱国作为责任的一种价值教育的思想。

(二)共和精神(公义与公德)

“‘五四 前夕的1919年4月,由范源濂、蔡元培、陈宝泉等人组成的教育部教育调查会议决了‘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国民教育宗旨……所谓共和精神者:一,发挥平民主义,俾人人知民治为立国之根本。二,养成公民自治习惯,俾人人能负社会国家之责任。”①这里提倡的是平民主义和公民自治,其中渗透的是民主、共和、平等的价值理念。

1912年,蔡元培在《中学修身教科书》第三章“社会”中谈及人如何在社会中和谐地生存以及社会何以健康发展的问题,这些为实现国家的共和和培养学生以共和精神为核心的价值教育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建议。蔡元培认为“人之在社会也,其本务虽不一而足,而约之以二纲,曰公义;曰公德”。[5]p146首先论述了包括爱惜人的生命的义务、保护人的财产的义务、维持人的名誉的义务,这些属于消极道德,是对他人权利的肯定。而只有在消极道德的基础上,再推行积极道德,即推行博爱、公益、礼让与威仪等价值教育的理念,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温馨,也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三)健全人格

1912年5月,蔡元培在《向参议院宣布政见之演说》中,首次提出了“健全人格”。“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5]p1161915年,蔡元培在《一九○○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中,再次强调“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5]p203蔡元培注重学生人格的修养,曾编写了《中学修身教科书》,专门论述了作为学生应具备的修养和素质,从修己到社会再到国家,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作出了细致入微的规定,极具指导意义。如规定了学生应具备的价值有自制、忍耐、勇敢、独立、信义、恭俭、谦逊、守礼仪等,旨在提高学生价值素养,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以实现自身价值,提高人生境界。

四、汲取蔡元培教育思想之“价值教育”营养

蔡元培教育思想正如他倡导的理念一样是兼容并包的。通过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剖析,本文总结了三个核心理念:义务意识、共和精神和完全人格。这三者是针对中国近代的国情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正确对待责任义务的态度,为国奉献精神、不侵害他人利益、博爱精神等,在当时为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对当今中国社会及学校价值教育现状,我们急需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来“拯救”价值教育的现状。根据上述对蔡元培教育思想中价值教育理念的探析,我们汲取其中对今天仍然适用的价值教育理念。

尽管蔡元培提出这些教育思想已有一百年之久,但是它们仍熠熠生辉,是我们改进价值教育的指导和原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思想指南。

注释:

①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80.

参考文献:

[1]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檀传宝.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J].教育研究,2000(3):14-20.

[3]孙正聿.哲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75.

[4]吴亚林.价值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欧阳哲生.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蔡元培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