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5-16王庆洲

现代交际 2018年5期
关键词:联合订单培养模式

王庆洲

摘要:为适应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要求,需要从整体和全局角度思考高校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是符合各行各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本文在论述我国高校“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必要性、具体做法,从而在新的视角提出对联合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 订单 联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133-02

当今世界,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对于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高校与企业作为市场人才的主要培养场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订单+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一、“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在企业“订单生产”这一理念下,高校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该种模式中,高校结合企业人才需求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企业联合对学生进行共同培养,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并签订相应的培养协议,在场地、设备以及师资等各个方面进行密切的配合,高校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定岗就业。[1]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大大节省了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培养成本,同时高校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大大提高了就业率。

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必要性

以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注重学校的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而忽略社会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导向。较之传统模式,“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互动。首先,它在教学内容上摈弃以学校教育为导向的目标,而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针对市场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使学校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其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是针对企业需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教学体系的弊端,从企业的用人需要来规范学校课程模式,促进教学体系的多元变革;再次,近年来,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合作对象也拓展到了跨国公司,进一步促进了这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正是因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具备这几点优势,因此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保障三方共同利益,促进三方实现互利共赢。就学校而言,第一,“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缓解了学校实施学生就业的难度,提高了高校学生的就业率,有助于学校就业声誉的提升;第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使得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师资、技术的有利条件,提高学校教学实力,使学生获得便利的学习资源。就企业而言,定向就业使得企业以自身为导向,有的放矢地参与到学生培养中,获得高素质的就业人才,从而减少在市场上招聘人才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就学生而言,“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学生在校就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意识到自我发展的目的性,从而提升个人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并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加快融入企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

(一)签订协议——规范人才培养流程

在高校“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为了规范人才培养制度,提高人才培养监管水平,高校在“订单+联合”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需要注意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并在协议中确立合作范围、争议事项、保密内容、产权归属问题、费用支出情况、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培养要求等等,将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任具体落实,从而保证学校、学生和企业都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寻。

(二)制订方案——依据培养目标开发课程

对高校而言,应当结合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标,合作的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根据高校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课程应当以过程导向为主。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企业的任务模块,将其融入教学内容。这种转化可以依具体情况而定,或者是单独一个项目形成课程,或者是分解为几门课程,要保证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过程的统一。

(三)选拔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校“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是培养的主体,所以选拔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2]在选拔学生过程中,学校应当予以严格的监督,确保企业和学生都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互利互惠。同时,为避免以后工作上的纠纷,学校还应确保企业和学生在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之前,使得双方都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弄虚作假事件的发生,影响双方发展,也影响学校信誉。在学校完善服务的同时,企业与学生也应做好自己的任务规划,以期优化选拔过程,完善选拔结果。

(四)校企共同培养——体现计划的目的性

当学员选拔结束之后,按照选拔的结果,高校和企业应及时按照协议制订具体方案,依据方案实施。方案应体现学校主导性、学生主体性、企业就业为目的性的方针,有的放矢地实施。在教学方向上,高校和企业应共同研讨商定教学课程,做到严格要求学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师资教育方面,高校可以选拔优秀骨干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培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水平,企业也可以选拔技术骨干到高校指导学生开展具体实践过程的训练;在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高校、企业应当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弥补对方的不足之处;在教材、生产设备等方面,校企应当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根据学校的办学情况,选定合适教材,也可以共同编订新的教材,突出教学的目的性。

四、对联合培养的新建议

(一)加强学生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等精神的教育

当前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但是在新形势下仍旧有必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为此,要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很多高校学生体质欠缺,毕业之后身体机能很难适应工作状态,影响个人发展。其次,加强学生在艰苦奋斗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实现理想道路的困难,避免好逸恶劳,影响未来发展。

(二)鼓励各科教师积极参加相关企业的实践活动

从学生以及社会发展需求角度上看,学校应当结合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在此过程中也应当努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对职业岗位的承担能力等等,因此,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也要具备通用知识的传授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成为现代企业与市场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三)加强学校教师科研与企业合作

科研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高校要注重在校教师的科研能力、综合素质,避免低科研、低素质的教师留在教师队伍,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注重人才培养。第二,高校、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相互联合,企业可以为教师进行实践训练提供场所,并与专业技术人员互相借鉴。而教师在实践的业余时间也可以对企业人员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人才培训指导以及综合素质的训练。只有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都具备教学育人的培养理念以及培养实践的具体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市场发展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3]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制订“订单+联合”人才培养计划,推动校企人才联合培养的一体化进程,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校企人才培养的方案,推动校企深化合作进程。因此,深化我国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新的视角重新定位“订单+联合”的方案,对于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学生就业、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传华,郭金录.地方本科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特色范式的宏观思考——以湖北经济学院共建“农银长江学院”为例[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2014(12).

[2]吴慧明.高职教育校企“订单+ 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7).

[3]石海信,李尚平.新建本科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5(6):309.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联合订单培养模式
波音公布第一季度订单和交付情况
建立高效有序的突发事件联合应急处置机制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2003年中国造船完工达6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