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与供给侧结构改革双因子下的民族地区农产品现状与路径思索

2018-05-16魏凌青

现代交际 2018年5期
关键词:城市化农产品现状

魏凌青

摘要:民族地区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绿色有机生产程度低,销售方式单一,为解决民族地区农产品品质及销售成效,应通过生态新区建设大力推动农产品绿色有机生产,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平台,采取“走出去”战略,互补互利,推动民族地区农业新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 供给侧结构改革 农产品 现状 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001-02

一、農产品需要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入开展。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了新要求,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改善供给体系,推进产品创新;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改善经营方式,推进管理创新,增加高端有效供给,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1]

二、民族地区百朋镇莲藕生产销售概况

(一)百朋莲藕生产概况

柳州民族地区众多农产品中,百朋莲藕就是比较典型的农产品,因百朋地表水源丰富,利于莲藕等水生作物生长,百朋莲藕以色泽亮白、口感细嫩脆甜而誉为“玉藕”。近销桂中,远销珠三角等地,以优良的品质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

(二)生产成本

百朋莲藕的种植成本主要涉及藕种费用、化肥费用、农药费以及人工费等,莲藕种植依然是传统人工种植方式,一般藕农会种植半亩或者数亩不等,也会租地种藕;部分藕农会选用湖北藕种,藕种每亩费用在500元左右,使用本地藕种,莲藕的产量和品质会受到影响。化肥的使用,是莲藕产量的重要保证,每亩地追加500~800元化肥,没人使用有机肥;为避免太阳毒晒,莲藕收割时间一般都会选择在凌晨一点至八点之间,一亩莲藕采集费用600~1200元;喷施农药费用每亩在200~300元之间,一亩莲藕花费共计1660~2300元之间。按照亩产量3000斤来计算,2017年批发价1.5元,盈利空间很小。

2017年种藕收益,基本是种植投入与产出持平或者略有盈余,伤害了藕农的生产积极性,藕农对销售市场比较悲观,但是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只能通过降低各种成本来勉强维持莲藕的生产,维持生活生存的依靠。

(三)百朋莲藕的销售情况

(1)收购商模式。藕农一般会将莲藕卖给批发商,由批发商联系上家,远销外地,这是百朋莲藕目前销售的主要模式,当地随处可见销售合作社,销售量大,时间成本相对较少,经销商对价格有着极大的操控权,并且对莲藕的品质要求较高,很多藕农不愿意但又不得不卖给经销商。

(2)景区小经济模式。在农业示范区或者农业景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销售模式,也是传统集市摆摊销售方式的新呈现,藕农会在景区摆摊兜售莲藕,价位高于收购商价格。景区小经济模式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时间成本,销售速度除了与莲藕本身品质卖相有关之外,还与藕农销售模式和销售技巧有关。

(3)电商销售模式。互联网+模式下,电商平台为农产品交易提供了方便,百朋莲藕调查发现,虽然“农户对电子商务环境中农产品的售价较高的认知预期”[2],百朋莲藕网售额的比例依然很低,藕农不大熟悉和愿意使用网络营销,缺乏对新事物的学习热情;莲藕本身对保鲜性要求太高,莲藕的网售模式受到本身属性影响而裹足难前。

三、由百朋莲藕引发的对民族地区农产品路径思索

(一)建设农业生态示范区,品牌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绿色、有机竞争力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3],老百姓对绿色有机食材的需要与市场供应已形成矛盾。

提升农产品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产品绿色有机建设,通过生态农业,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严格控制转基因食品、农药、化肥的使用;因地制宜开展农业产业,确保农产品质量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战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及监管体系。”[4]

(二)加快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力度,让更多的农产品“见世面”

地理标志是农产品的“无形价值”,是地域企业的“无形资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开展数十年以来,各地申报成果斐然,稳定促进了各地农产品的品质,也形成了农产品生产区域分布的理性选择。根据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截止到2018年3月,例如民族地区柳州,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通过仅为柳城蜜桔1项,申报工作药深入挖掘潜力,让更多的农产品“面世”,政府主管部门也要给予政策、资金、人员的支持。

(三)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养职业农民,使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改革的必然结果。目前民族地区农村处于“真空”或者“抽空”状态,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老龄化明显加速,例如柳州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市;大量土地闲置,迫切需要第三方力量即农产生产性服务业介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5],让荒芜闲置的农田发挥更大的效益,走适合民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路径。

(2)经济强市,农业福市。城市化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进城,根据供给侧机构改革要求,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做好部署规划,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吸引更多的人力投身农业生产,增加农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2016年全年生产总值中,柳州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3%,增加值为180.15亿元,增幅3.5%”[6],远小于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数据反映了柳州农业比重低、增加值权重小的现状,也彰显出民族地区农业未来巨大的增值发展空间。

(四)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依靠“一带一路”,实施“走出去”战略

两手准备,让民族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强化农产品海外推介宣传,让更多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市场走有机绿色发展道路,国际市场走高端互补发展道路。做到“顺应经济全球化,实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走出去发展战略”。[7]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东盟经贸交流平台,吸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东南亚国家农业发展优势与先进经验。

总之,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农产品种类丰富,但是生产成本居高,种地伤农;化肥农药使用量大,有机绿色生产程度低;缺乏品牌效应,农产品缺乏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有关农业部门要引导农民积极使用绿色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与农药的使用量,迎合居民的热切期望,增产增质;利用农业大数据,优化农产品种植区域布局,加大农产品地理标识工作;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养职业农民,使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依靠“一带一路”、实施“走出去”战略;“生态环境的宜居、优美,人與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最高标志。”[8]保持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的生态优势,做到农产品增产保质,销路畅通,做到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发展处.2016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工作方案[Z].2016-05.

[2]韩旭.“互联网+”农业组织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1-3.

[3]农业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73号提议的答复[Z].2017.

[4]柳州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二〇一七年一月八日在柳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N].柳州日报,2017-02-13.

[5]习近平.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Z].2017.

[6]柳州市统计局.柳州市 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7-04-05.

[7]吾斯曼·吾尔木.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及路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1-10.

[8]蒋高明.中国生态六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7.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城市化农产品现状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农产品争奇斗艳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