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2018-05-16季红颖曹辉

现代交际 2018年5期
关键词:创业意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文化

季红颖 曹辉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工艺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其创业意识的培养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持久发展。本文以民族文化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大学生 创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028-02

21世纪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是青年人创新创业、实现个人价值的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总体情况不稳定,创业率低,缺乏创业意识是重要原因之一。培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进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

(一)创业愿望强烈,创业行为滞后

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真正付诸行动的很少,创业意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仍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兼职经历,有激情和梦想,有超前的创业意识。即将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出生于农村,缺乏创业资金,逐渐意识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在行动上比较理性和谨慎。这说明他们存在面临创业和就业的两难选择,既有对创业的美好幻想,也有对其中不确定性的担忧。

(二)缺乏对创业现实的客观认识

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认为创业就是自己成立公司,难度很大。很多同学认为选择了创业就要放弃所学专业,没有认识到创业其实是对自身专业和自身能力的一种提高。其实在创业实践中,运用专业学习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创业实践的成果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立足民族特色寻求创业道路

在创业区域选择上看,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倾向于选择西部地区和自己的家乡,因为这些地区能够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能够得到地方政府更多的支持。在创业项目选择上,则围绕着民族特色项目进行发展,倾向于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民族服饰、工艺品和饮食等行业,这样不仅可以传承民族文化,也可以实现自身价值。

二、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

父母的视野、文化程度、经济能力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父母的创业经历会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态度产生直接影响,父母交际圈的创业经历也会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形成创业动力,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部分少数民族家庭经济观念淡漠,重农轻商,追求安稳,不愿或者不敢参与竞争,这种民族文化影响下的就业观念制约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家长对于创业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子女的职业发展规划,他们认为创业压力大,风险大,成功率低,因此大多数家长不认可创业,甚至反对子女创业,他们更倾向于子女选择舒适和稳定的职业,“铁饭碗”是家长对子女就业最大的期望。对于暂时未就业的大学生,家长宁愿提供“啃老式”的经济援助,也不会鼓励其尝试创业。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于农村,毕业后选择创业,无疑会加剧家庭的经济困难和压力。

(二)高校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

目前,很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业教育,已经认识到了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性,并组织实施了相关活动,但仅仅停留在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层面,由于定位不准确,导致很多高校依然将创业教育放在就业指导工作的范畴里,缺乏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主讲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充当了创业教师的主体。由于受到学科背景、知识结构的限制,授课教师对少数民族文化缺乏深入了解,授课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个性化的指导。理论讲解过多,实践环节薄弱,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缺乏创业氛围的真实感受和创业的模拟体验。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三)社会环境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

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融入、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民族语言和思想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创业政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在跨文化沟通时往往存在很大的困难。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但对语言的理解仍然存在偏差。由于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没有相关社会经验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办理相关手续时,感到具体操作的难度,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支持。社会舆论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创业的恐惧感,媒体对于大学生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宣传不够全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三、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途径

(一)营造具有创业意识的家庭氛围

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的培养,家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家长有必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性格特点等因素,不能一味追求稳定、安逸的工作。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知难而进、独立自主、开拓进取、勇于担当等方面的品质和能力。如果孩子有创业意愿,家长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能够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充分利用家庭背景、人脉资源协助、引导子女创业,积极为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庭能够提供必要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二)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将民族文化融入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市场对接,是创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高校,一要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整体的教学计划之中,将相关创业教学内容适当融入专业课教学当中,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多元文化共存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创业教育课程要具备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跨越文化障碍;二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现有师资的综合素质;三要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丰富创业实践体系。建立高校创新创业园,帮助大学生形成创业观念,挖掘自身创业能力,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体验。

(三)营造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

政府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无息贷款、简化程序等等,扶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让想创业、能创业的人,有机会、有政策、有平台。对不想创业、不具备创业条件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做到及时引导,鼓励他们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就业途径。资金是创业的基础,在确保法律要素齐全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创业资金申请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每一种文化的背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遭遇的文化思维上的分歧,往往会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顺利创业。在锻炼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其他文化适应能力的同时,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营造开放包容、宜居宜业、创业氛围浓厚的社会环境是尤为重要的。

少数民族大学生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使命,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其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从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杨琴.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4(8).

[2]庞志华.民族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2).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创业意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文化
大学生微商创业与创业意识培养
岗位创业视阈下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