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018-05-16

中国钼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金属矿铜矿

王 璞

(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 华县 714100)

0 引 言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构成了青藏高原的主体,全区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面积约120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2.7%,地处世界最大的成矿带之一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地质构造独特,成矿条件优越,具备寻找国家紧缺矿种和大型、超大型矿产地的巨大潜力,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1-2]。

1 铜资源储量情况

《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在青藏高原发现驱龙、甲玛、雄村等7个超大型和25个大型矿床,新增资源储量包括:铜3 194万 t、铅锌1 519万 t、金569 t、银23 015 t,分别相当于2012年前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54%、12%、15%、21%。截止2016年,西藏铜资源储量达到5 300万 t以上[3],成为我国铜资源储量最大的省份。目前共发现藏东的“玉龙铜成矿带”、拉萨至日喀则的“冈底斯东段铜成矿带”、阿里地区班公湖至那曲地区怒江源的“班公错—怒江铜成矿带”(见图1)。玉龙铜成矿带资源储量已经确认在千万吨以上。“冈底斯东段铜成矿带”和“班公错—怒江铜成矿带”[4]的铜金属资源储量远景也超过千万吨,主要铜矿资源储量情况见表1。

(1)玉龙成矿带,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矿带向北延伸到青海省的杂多县纳日贡玛铜矿,向南从芒康延入云南西部的红山、雪鸡坪、普朗、马厂菁等。矿化最好的一段在玉龙至马拉松多约60 km,集中分布有玉龙铜矿(640×104t铜,Cu 0.939 99%)、莽总铜矿(91.0×104t铜,Cu 0.41%)、扎那尕铜矿(42.3×104t铜,Cu 0.319 99%)、多霞松多铜矿(89×104t铜,Cu 0.36%)和马拉松多铜矿(150.8×104t铜,Cu 0.36%)。

(2)拉萨至日喀则一带的冈底斯成矿带为斑岩型、矽卡岩型以及浅成热液型矿床。共分为3段,仁布以东为东段,仁布至罗波峰为中段,罗波峰以西为西段,以尼木至加查一线为界,将冈底斯成矿带划分为北亚带和南亚带。有关冈底斯中段和西段研究较少,东段研究较多。东段的北亚带盛产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钼)-铜多金属矿,西自南木林的吉如铜矿,东到工布江达的吹败子铜(钼)矿,已发现12个有工业意义的铜(钼)矿和铜多金属矿,分别为吉如、白容、冲江、厅宫、总训、达布、拉抗俄、驱龙、甲玛、向背山、夏马日和吹败子。其中甲玛铜多金属矿经过普查评价,其储量和品位:铜143.4×104t,品位1.14%;铅19.4×104t,品位3.41%;锌1.46×104t,品位1.66%。预测整个矿带铜多金属资源不低于1 500×104t。

(3)阿里地区的斑公湖至那曲地区怒江源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主要有中国铝业整合9个矿权的多龙矿集区,铜资源量200万~300万 t;四川宏达公司控制的多不杂、波龙铜矿,已探获铜金属量700多万t,与此成矿带相当的邻国巴基斯坦和伊朗发现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例如赛恩达克和萨尔切什梅等,其中萨尔切什梅的成矿时代为50~20 Ma。

图1 西藏三大成矿带示意图

表1 2013年西藏国土厅备案主要非伴生铜矿基本情况表 t

2 西藏铜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1 整装勘察区及备案矿区情况

西藏设置矿业权1 222个,其中探矿权1 005个,采矿权217个。在国土资源部公告的关于设立首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的公告中,西藏共设立了多龙地区铜矿、尼木地区铜矿、米拉山地区铜钼矿、山南地区铜多金属矿和金达地区铅锌矿4铜1铅锌,5个整装勘查区(见表2)。这5个整装勘查区总面积约4.36万km2,均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尤其是米拉山地区铜钼矿整装勘查区,已发现铜、钼多金属矿产地50余处。其中的驱龙铜矿、甲玛铜多金属矿、邦铺铜钼金属矿等3个超大型矿床已经进行了评价。在西藏国土资源厅正式备案的非伴生铜矿27处,伴生铜矿13处,共有40处,正式备案的保有铜金属储量1 994.63万 t。

表2 西藏4铜1铅锌5个整装勘查区坐标及面积

2.2 主要开发企业情况

目前主要在西藏地区进行铜矿开发的公司有西藏巨龙矿业(驱龙铜矿)、西部矿业(玉龙铜矿)、中国黄金集团(甲玛铜多金属矿)、西藏矿业(尼木厅宫铜矿)、金川集团(雄村金铜矿)等多个大型铜矿项目建成并投产(见表3)。

2.2.1 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驱龙铜多金属矿、朱诺铜矿)

驱龙铜矿位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距拉萨84 km,属特大型铜矿。目前已探明的铜金属量为1 000万 t,另外在西藏自治区昂仁县亚模乡境内朱诺矿区拥有300万 t铜,合计铜金属量1 300万 t,伴生钼金属35.64万 t。驱龙铜多金属矿采选工程是西藏自治区目前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投资总额预计约151亿元,一期规模为原矿石日处理量10万 t,计划2018年年底建成投产,未来驱龙矿山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处理规模将达到日处理原矿30万 t,届时将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规模最大、工艺设备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有色矿山。

2.2.2 西部矿业(玉龙铜矿)

玉龙铜矿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江达县青泥洞乡境内宁静山下,距昌都镇约135 km,距邦达机场261 km,海拔4 569~5 118 m,已探明金属储量为658万 t,居全国第2位,远景储量1 000万 t。2005年5月,西藏玉龙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昌都成立,股东包括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西藏矿业开发总公司。矿山建设二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为年产3万 t电积铜,二期建设规模为年产10万 t电积铜。目前矿山一期已经形成了年产1万t电积铜的能力,2017年,二期年采选1 800万 t处理能力项目正式开始招标,建成后可年产精铜10万 t,预计项目总投资将超过40亿元。

2.2.3 中国黄金集团(甲玛铜多金属矿)

甲玛矿区位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境内,距拉萨市68 km,海拔4 000~5 407 m,是一个由矽卡岩型及角岩型组成的大型铜金多金属矿床。项目于2008年开始建设,已探明铜资源量750万 t,金资源量90 t。2007年10月,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成为甲玛铜矿实际控制人,持有华泰龙矿业51%股权。2010年12月1日,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将甲玛项目转让给其控股的中国黄金国际资源有限公司持有,从而使甲玛项目成功在香港上市交易。中国黄金集团持有中国黄金国际资源有限公司38.98%股权,为第一大股东。中国黄金国际资源有限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斯凯兰矿业有限公司(开曼群岛注册)持有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项目预计总投资80亿元,2010年7月19日,甲玛项目一期工程180万 t/年正式投产运行,2014年项目进行了50 000 t/d建设的扩建,扩建后总规模达到1 650万 t/a,2014年6月甲玛二期无负荷联动试车成功,日处理矿量4万t,2016年扩产至5万t/d[5]。

2.2.4 西藏矿业(尼木厅宫铜矿)

厅宫铜矿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境内,距尼木县城35 km,行政区划属尼木县帕古乡管辖。截至2011年12月31日,西藏自治区尼木县厅宫铜矿资源储量为137.35万 t,伴生钼金属资源量7 066 t,伴生金资金属源量4.35 t,伴生银金属资源量234.81 t。

2011年4月,西藏矿业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募集资金约12亿元,其中6.07亿元将用于厅宫铜矿的扩建项目,包括扩建采矿工业场地和排土场,新建选场和联络公路,以及堆浸工业场地、萃取-电积车间、年产10万 t硫酸的硫磺制酸车间和配套的办公生活设施等。2012年,尼木县厅宫铜矿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确定,年新增原矿规模为120万t,开采规模由年30万 t扩大到年150万 t。

2.2.5 金川集团(雄村铜金矿)

雄村铜矿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荣玛乡境内,矿区向西距谢通门县城35 km,向东距日喀则市53 km,距自治区首府拉萨市290 km。目前已探明铜金属储量87.9万 t,伴生Au金属储量120.6 t,伴生Ag金属储量778.4 t。矿体为似层状、厚板状矿体,形态较简单,外形较规则,厚度、形态变化有规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合于大规模露天开采。

谢通门县雄村铜矿项目被自治区政府列为“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和国家“十二五”重点生产力布局及产业规划项目,被确定为藏中地区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2013年项目正式启动,雄村铜矿项目初步设计的采选规模为1 200万 t/年(4万 t/d)。

表3 西藏自治区主要铜矿企业情况

3 西藏矿业开发条件

3.1 优 势

3.1.1 成矿优势

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是世界三大著名成矿域,西藏就位于其中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目前已发现3个主要成矿带,仅此3条矿带已探明的铜资源储量已超过5 300万t,但由于自然环境、交通等一些因素,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和开发水平很低,因此矿产资源前景巨大。

3.1.2 政策保障机制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基础地质与矿产勘查,建设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发展优势矿产资源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链,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

2010年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已把支援西藏的政策延长到2020年,并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政策和重大项目的意见》,为推进西藏进一步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政策保障和重大项目支撑,确定财税、金融、投资、人才、援藏等政策措施,也建立了援藏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

3.2 劣 势

3.2.1 生态环境

西藏高原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地区之一,生态系统薄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从上世纪70年代起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一大批生态建设等工程措施。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其中国家级的有9个,保护区总面积41.22万k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建立的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22个。国家对于在保护区内的项目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所有涉保护区内的项目全部停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矿产资源的发展。

3.2.2 电力因素

装机容量小,电力基础设施发展滞后。青藏高原低温缺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工程环保要求高,高原冻土,建设施工难度大,所以,西藏电力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滞后于内地。截至2014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9.7万 kW,人均装机容量0.534 kW,虽然较2010年增长74.2%,但仍然较低,只基本保障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

电源结构不合理,造成季节性缺电。截至2014年底,西藏装机容量水电105.7万kW,燃油火电机组39万kW,太阳能光伏电站19.9万kW,风电0.75万kW,地热电站2.7万kW,其他机组(余热发电)1.6万kW。水利发电占63%,冬春季枯水期缺电问题最为突出,西藏每年都会在冬春季节出现为保民生而对工业拉闸限电的情况,一些大型矿企在一季度也会面临停工的尴尬局面。

3.2.3 运输因素

西藏交通运输方面由于历史及自然原因,虽然经过国家多年的大力投入和建设,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全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需要,仍然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成本加大和勘查开发的困难。西藏自治区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铁路和航空为辅。公路方面,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以青藏、川藏、新藏、滇藏和中尼公路为骨架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实现县县通公路。目前,西藏正在开发的矿区主要集中在藏中青藏铁路沿线和藏东三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也相对成熟,所以对这些矿产勘查开发尚不构成瓶颈因素。

3.2.4 劳动力问题

西藏面积120多万km2,人口300万左右,面积大约是陕西省的6倍,而人口只有陕西省的1/12,由于西藏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内地劳动力到这一地区工作身体上有着明显的不适应,而西藏本地区,一是人口数量少,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技术工人数量少,造成了劳动力的不足,这给进矿业开发造成了一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友顺,房后国,刘娉慧,等.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的分布、形成及开发[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6):45-59.

[2] 应立娟,陈毓川,王登红,等.中国铜矿成矿规律概要[J].地质学报,2014(12):2216-2226.

[3] 王 勤,唐菊兴,谢富伟,等 青藏高原铜矿资源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7,35(12):89-95

[4] 梅燕雄,裴荣富 全球成矿域和成矿带[J].矿产地质,2009,(28)4:383-389.

[5] 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甲玛铜多金属矿二期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R].北京: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国环建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3.

猜你喜欢

西藏自治区金属矿铜矿
柴北缘联合沟铜矿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前景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河南宅延多金属矿磁异常区找矿前景
河南省栾川县深部探明超大型钼多金属矿
复杂地层取芯技术在多金属矿区应用取得突出效果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特大型井下铜矿山采选工程管理与实践
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的进展与未来展望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