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山西在古代中国的地位

2018-05-15申晓颖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晋阳晋商女娲

申晓颖

摘 要: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山右、河东。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三千年,它人灵地杰,历史悠久,并且是中国的早期发祥地之一。山西被世人誉为“华夏文明摇篮”,并且享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素雅称号。

关键词:山西 表里山河 地位 晋商

作为山西的一个雅称,“表里山河”是最为形象生动的描绘。该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其释义:“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在中国古代,帝王不管是分封诸侯还是设置郡县一般都要采取“割裂山河”的原则。山西由于县县有山、无县不山,山岭阻隔,故而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古代中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远古时代的山西

首先说远古时代,数十年来的考古挖掘成果充分地说明山西在远古那个时代是一个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地区。中国境内已经被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不仅遍布山西南北各地,而且从数量上看,全国各地无出其右。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山西在石器时代是全国的一个文化中心。

遠古时期距离我们现实遥不可及,却与山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女娲墓,在赵简子城东南五里。高二丈。”又据《大清一统志·霍州直隶州》载:“娲皇陵,在赵城县东南一里。”不仅如此,山西境内还有“女娲陵”、“炎帝陵”、“稷王山”等中国民族伟大祖先们的活动遗迹。并且那个时期的中国民族信仰中最古老的神灵之一的女娲为众人所熟悉的,正是由于这里拥有着女娲庙、女娲墓和女娲活动过的遗迹,故而说明山西与女娲也有着不解之缘。

据历史传说和文献资料所载,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时代时期,山西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凭借其具备古代人类生存生活的安全性、封闭性、隐蔽性、防御性和生存资源性等特征而享有“山河环护”的美誉。因此可以证明古代山西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民族先祖们生存居住的天然温床和摇篮,从而进一步证明山西在远古时期社会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换言之,甚至可以说中国民族和中华文化都是从山西向外扩展和延伸的。

二、细数历史分段下的山西

在有关古史的传说中,古代的三大圣王中不管是唐尧、禹舜还是夏禹,选择的都城都在今天的晋南地区。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县蒲州),禹都安邑(今运城夏县)。至今历史的遗迹和美丽的传说仍然很多。尽管尧舜禹的都城所在地还有各种不同传说,但因有关他们的活动范围的传说主要在山西,所以说在山西的传说比较可信。因此我们可以说从尧到夏朝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山西的晋南地区基本上是华夏的权力中心,同时也是经济中心。

夏朝被新兴崛起的商朝灭亡后,山西的地位也一落千丈。西周的周成王在分封天下时把山西封给了弟弟唐叔虞,并且把国号改成了晋。晋国直至晋文公称霸,与楚国于城濮大战而胜,逐渐发展成为黄河流域的一个最强大的国家。

战国初期,韩、赵、魏这三个大的诸侯国分割了晋国,遂后人常以“三晋”称山西。“三家分晋”对于当时及历史的发展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它是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混乱时期的一个重要分界点。况且当时的韩、赵、魏三国实力强劲,它们的都城起初都坐落在山西,韩在平阳(今临汾),赵在晋阳(今晋源),魏在安邑(今夏县北)。但是到了中期之后,这些国家才把都城迁到了河北或河南的广阔平原上。韩国首先从平阳迁到宜阳(今宜阳),其次迁到阳翟(今禹县),最后迁到了郑(今新郑)。魏国则是从安邑迁到了大梁(今开封)。赵国的都城也像则是迁移了2次:首先由晋阳迁到了中牟(今汤阴),然后迁到邯郸(今邯郸)。我们不妨这么说,春秋时期及战国的早期,山西在古中国的地位都是首屈一指的,战国中页后才缓慢衰弱下来的。

到了秦汉,都城都在长安(今西安),山西的政治地位进一步下降,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但它的文化和经济在当时依然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属于河东郡的晋西南地区。譬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了汉朝时中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及当地习俗,他由衷地感到三河(即河东、河南、河内三郡)是“天下之中”,“土地小狭,民人众”。太史公还特别讲到杨(今洪洞县)和平阳(今临汾)两个地方的商贩 “西贾秦、翟,北贾种、代。”这充分地说明了山西与周边民族贸易的繁华,进而说明山西的经济地位在当时比较突出。

魏晋南北朝时,中国经历了一个范围广、时间长的动荡期。伴随着魏、蜀、吴三国、西晋和东晋、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等32个政权的不断更替,许多少数民族都在山西境内建立政权进行统治。使得山西在这场从分裂到一统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隋唐时期又实现了大一统,山西的地位有所降低,但还是有很大的分量的。隋命短促,前后仅38年,但隋代的并州(治晋阳),是当时整个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洛阳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太原郡(607年改并州为太原郡)留守李渊乘隋末大乱起兵,完成了统一,建立唐朝而取代了隋朝。因此说晋阳又是唐朝的发祥地,武则天时期曾定晋阳为北郡,后来唐中宗即位,罢北都。而到了唐玄宗时期又重新设置北都。在这之后的二百多年里,太原在中国的政治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这一时期的商业贸易繁荣昌盛。

山西在唐中叶的“安史之乱”后又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了,进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之所以又重要起来,是由于此时山西境内又兴起了一个少数民族——沙陀本。沙陀本是由占据今天新疆以及中亚西亚地区一支西突厥人移殖到新疆东北方天山东端的北麓,与土著的印欧语系的白种人融合后形成的新种族。唐朝前期,沙陀人属唐朝统治。到了五代十国这个混乱时期,这个时期五个朝代中的后唐、后晋、后汉都是沙陀人建立的政权,并且以太原为根据地占领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北汉的建立,成为了北宋统一全国过程中最后被征服的割据势力。宋太祖发动了轰轰烈烈的统一战争,可谓势如破竹,曾两次兵临占据山西的北汉都城晋阳城下,可惜都失败了。一直到了其继任者宋太宗统治时(公元979年,即宋太祖开国称帝后的十九年),才攻破晋阳城,消灭北汉政权,基本上完成了一统的大业。由此可知,山西在五代时期的黄河流域无比的重要,而晋阳城在这一时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北宋完成统一后,山西也就失去了割据中心的重要地位。宋辽金元时期,即使山西在抗辽抗金以及反元起义中都曾发挥过一定作用,但相对于饱受战争创伤的平原地区,山西受战争的破坏无疑是较少的,因此山西在当时是文化和经济都高度大战的一个区域。尤其是在金元时期,山西的地位是由其经济和文化赋予的,它已经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了。我们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山西的古代发展中的一个脉络和事实:山西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时期,往往是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而山西处于相对安定的时期时,它的经济和文化往往会达到较高的水平。倘若说割据混乱的时代既是民族冲突、尸横遍野的时期,也是各个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融合交流的时期,由于山西位于汉族与游牧的北方民族的交接地区,山西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经济发达自然要推动文化的发展。就金朝的科举来看,金朝把全国划分为了十九个路,在文化发达的地区,一个路往往设一个考区。而在文化不发达之的地方,则要求临近的考区去考试。鉴于这种制度,当时的山西分为三个路,西京路即在晋北地区,河东北路即是晋中地区称,河东南路即是晋南地区。金国所设置的十九个路,一共只设了十个考区,但是在山西的三个路则是都设了考区。而且在金末元初,山西出了两个不仅享誉当世,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的大文豪——元好问和刘祁。同时,金元时代山西的戏剧事业也很繁荣,仍然保留至今的最古的戏台建筑。

因为在金元之际,山西的经济就十分发达,而且人口密集,在加上元末明初的兵乱对山西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在明朝初年,山西的人口相对于其他地区显得特别密集。于是就发生了明初的大举移民。明清两朝时期是全国的大一统时期,山西在军事上的地位并没有多重,它的农业也并不那么显眼,但它的晋商却对明清两朝的经济起过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明清晋商的崛起与发展

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史的研究往往需要按照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来分成不同的历史阶段,正如上文所述,明初大移民现象以及晋商的崛起,进而明初也成为山西历史发展的重要界标。

关于明初山西地区的移民问题,晋中晋南晋北都有移民的記载,从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传说以及和河北人得家谱来看,河北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从山西洪洞的大槐树迁移过去的,因此就有了“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代代相传的民谣。

除了山西人口膨胀导致移民现象的发生,值得注意的就是晋商的崛起。明朝时的晋商的活动范围只限于长江地区及黄河流域的地区,然而到了清朝,晋商的经营范围扩大到了东北地区以及更偏远的内外蒙古地区,有的甚至到了极为遥远的俄罗斯的莫斯科地区。“骆驼帮”的称号也因此而来。同时,在晋商的发展过程中,票号的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清朝晚期,晋商的票号甚至可以影响全国的经济了,分号更是开到了俄罗斯和日本,晋商的票商在清代属于最富有的商人,与盐商和行商(广州十三号)齐名。无论如何,晋商作为这一时期最为耀眼的一种历史形象,但山西依然处在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亮,王福榜.女娲的传说[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2] 杨利慧.女娲的神话与信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 马保春.晋国历史地理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4] 李孟存,李尚师.晋国史[M].山西:三晋出版社,2015.

[5] 张纪仲.山西历史政区地理[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6] 张正明,张舒.晋商兴衰史[M].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7] 魏俊杰.山西在十六国时期的战略地位[J].山西档案,2014(2).

[8] 李裕民.论五代时期山西的历史地位[J].史志学刊,2016(1).

猜你喜欢

晋阳晋商女娲
载舟之水
女娲
经营人心
传承千年商业文明
女娲造人
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红袖断,花语劫
女娲补天
晋商:弘扬晋商精神
晋商:互联网助推晋商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