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周霄散文四篇

2018-05-14

参花(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门麦秆屈服

“不知”也是一种智慧

米开朗基罗临终时讲过这样一句话:“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中国古人也讲“水满则溢,月盈则缺”的道理。生活的奥秘和真相,不总是美丽的。如同古人遥望月宫时的美好想象为嫦娥奔月所打破一般,真相往往残酷而丑陋。面对生活,难得糊涂,不知、不尽知也未尝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穷其一生,我们也无法探究清楚世界所有的真相。孔子,为世人所敬仰,他人生的高度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可他能尽知生活的奥秘吗?他的前半生求知,有官而不做,后半生发现自己的知识未能付之实践,四处求官来施展自己的才能,甚至就连反叛的公山弗扰来召孔子,孔子也准备前去,后被弟子制止。此时的孔子,哪里还有圣人的沉着冷静,哪里还有先贤的孤高傲然?可见,即便是智慧若孔子也有不可尽知的时候。

在美学界,有一种美叫“朦胧美”。不必去探索其中的真相,不知或不尽知,才构成了艺术的含蓄、暗示和张力。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不过寥寥几笔,一轮明月,一条孤舟,一笠钓叟,几点水纹,其余皆为留白。作画之人,在全知和不知之间将笔墨收住了,却又是真正将意境铺展开了。

为人处世,有一种方式叫“难得糊涂”。郑板桥在潍县做官时题过几幅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孔子也说“糊涂”,“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这是一种政治权术,是因形势变化而采取的韬光养晦之术。郑板桥说的糊涂,则是聪明人装糊涂,突出了一个难字,此时他心里明明白白,可偏要装糊涂。国人还推崇一种糊涂,叫做小事糊涂,大事精明,小节不拘,底线坚守。这种糊涂是一种善意的、包容的糊涂,是一种有意识的糊涂。很多人把“难得糊涂”曲解为,似乎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把自己抽身事外,冷眼旁观,不管是非曲直,不辨善恶美丑,只要糊涂,就得安然自在,这种不是“难得糊涂”,而是假糊涂,真愚蠢。

不知、不尽知的人生,不是无知的人生,更不是对生活的真相失去了探求的欲望。没有经历过恋爱的酸甜苦辣,你懂什么爱情之美?没有看过夏花的绚烂,你怎能真正欣赏到春花半开的含蓄?没有阅遍美的眼睛,你怎能真正读懂艺术的朦胧?没有看透生活的真相,你如何在人生中保持分寸感和掌控感?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其实,有意义、有滋味的人生也是如此,我们只有尽可能地看透生活的真相,在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该哭时哭,该笑时笑,才算是有了一点人生的智慧。

“不知”的智慧在于,它不是真正的不知,而是全知之后的“不知”。对于生活和世界,保留一点美好的向往,保留一些柔软的善良,即便是身处冷酷仙境,依然心存“残酷的温情”和“糊涂的旷达”。

低下你高昂的头颅

没有人喜欢卑躬屈膝、虚与委蛇,我们总是希望堂堂正正,挺起脊梁骨以自信、坚毅的目光直视他人。

可是,我们总会遇到不得不低头之处,你是昂起头颅撞得头破血流,还是选择片刻宁忍而以退为进?古人常说:“过刚易折。”愈过于刚直之人愈容易被摧毁,就像风可以吹倒一棵大树,却难以吹倒一株蒲柳。蒲柳以其自身的柔软去克化刚强,在人生的小门面前我们亦当如此。

韩信曾受胯下之辱,吕师孟唾面自干,张良圯下拾履,范雎受妒被打断肋骨和牙齿,司马迁受过宫刑。他们遇到了人生路上的小门,如果不弯下腰,低下头颅,这个坎儿就过不去,那么又怎会有他們后来辉煌的未来呢?生命中有大大小小的裂缝,我们不能总是一味地去抵抗、反对,我们要学会顺从地接受,接受前途的迷茫甚至坎坷,接受命运的不幸甚至不公,然后曲折前行。

低下你高贵的头颅,并不意味着你内心的屈服,只是我们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去迂回改变事物,这是一种细水长流却水滴石穿的力量。它不同于正面的直接抗争,而是用弯曲的姿态张扬,用妥协的外貌争斗,用变通来避免或减少无谓的伤害甚至牺牲,这是为未来积蓄力量。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做太虚伪,这是世故,这是犬儒主义的代表。可是面对强大的敌人抑或困难的处境,我们不可能总是冒冒失失地往上冲。我们就算要牺牲,要抛头颅洒热血,也要对得起自己的价值,不能为他人带来麻烦与困扰。只有在隐忍之中,经历了灵魂的磨砺,精神的洗涤,你的心境才会变得更加开阔,眼界才会更加宽广。

学会低头,不是精神上的屈服,不是内心的懦弱,只是为了心中未至的目标而坚守。司马迁受宫刑后,并未只求一死,为了《史记》的流传于世他忍辱负重;他并非不知耻辱,不感到耻辱,只是心中有着更为重要的理想!国内自由主义之父顾准,在人生的一扇扇小门面前,没有屈服也没有退缩,而是以精神的伟岸点亮了黑夜的灯火,他弯下满目疮痍的脊梁,侧身走过命运的小门,数十年后,又以高贵的姿态屹立为社会灵魂的灯塔。

蚍蜉撼大树,是可笑不自量的。在命运之锤的撞击下,我们有时如同蚍蜉一般,但我们有侧身弯腰的智慧,我们知道屈从与隐忍只是暂时的,用柔软的手段缓和冲突,避免毁灭性的伤害,积蓄力量,低下你高昂的头颅,再次站起来的,是更为伟岸的大写的人。

麦秆与小树的启示

人生的大道上也许时常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几扇碍眼的小门。它们横亘在前,将你的人生之路隔开,你不得不弯腰侧身,方可继续前行。但如果你不愿这样做,也许你就永远只能在门的这边止步不前。

谁都希望能始终昂首挺胸地大踏步前行,但人生从不是一份私人订制,有的时候你只能选择弯腰低头。这不是一个屈服的姿势,恰恰相反,这是为了让你再抬起头时腰板挺得更直。

秋风吹熟了麦田,风吹麦浪袭来金黄色的芳香。你站在田埂之上远望,饱满的麦穗将细弱的麦秆压弯了腰,——不,其实不是。你望到的只是表象,而真实是只有麦秆懂得弯下它的腰身,这样才配接受这份名为收获的馈赠,它努力生长的春夏才没有白费。那些无论如何都不肯弯下高贵身子的麦秆早已被无法承受的重量压垮,它们无法再去感受成熟的喜悦,因为它们已经在秋风前败下阵来。

被收割过的麦秆又重新挺直了他们的身子,等待又一个关于春天的播种的梦。

暴风雨肆虐了宁静的花园,狂风与暴雨组成的大军向这座安睡在夜的怀抱中的花园袭来。高昂着头颅的玫瑰不愿暂时低头,它妄图倚仗着自己的一身锐刺将暴风雨斩于马下,却不知这样的自信只能是一种不自量力。风暴毫不留情地将它连根拔起,它曾经光彩美丽的花瓣如今只能在一片泥泞之中掩盖芳香。风暴过去,花园中只剩下在风暴来临之时将枝干压低的小树,这不是怯懦,这是在权衡力量之后对自己的保护,因为它知道,现在的弯腰是为了自己日后成长为一棵足够与风暴抗衡的粗壮的大树,到时,它又何惧风雨?

云销雨霁,小树又重新挺直了他们的身躯,成为花园之中最坚强的一道风景,依旧茁壮成长。

麦秆弯腰走过秋收的小门,得到了成熟的饱满麦穗;小树弯腰走过风雨的小门,得到了有朝一日对抗风雨的机会。在面对人生道路上那无可避免的小门时,我们弯腰侧身走过,不是永不抬头的屈服和怯懦,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更好地大步向前,抬头挺胸地走向人生的美好大门。

我想,人生中的小门的意义大抵就是如此吧。

接力

如果没有成吉思汗一统蒙古草原,忽必烈想要成就元朝伟业就没有那么轻松;如果没有牛顿经典力学的奠基,爱因斯坦想要写出“相对论”就没有那么顺利;没有了前辈代代相传的魔术技巧,刘谦怎能在近景魔术上夺人眼球?没有了《诗经》《乐府》《楚辞》的传承与创新,又怎会有“诗必盛唐,词必两宋”的至高评价?

前辈奠定的基础于后人,是一种优势,一种力量。接过它,可以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养精蓄锐,用一种冲刺的姿态去完成前辈的梦想。

接力的机会,是上天的恩惠,不论接力的位置孰先孰后。

许多人都瞧不起“官二代”“富二代”。其实,抱着这样心态的大多数,都有这样一种心声——“恨爸不成刚”。用《非诚勿扰》中主持人的名言,叫“羡慕、嫉妒、恨”。如果抱著这样一种心态去看待人生,那么他人生的接力赛必然是输的。原因很简单,人生的跑道已经确定,你不可能穿过跑道去接别人父母传递的接力棒。

如果我们仔细想想,人生的起点本身就是不同的,每个人都会有那么几次被不公平眷顾,就像不是每一次的付出都有回报那样。这就是世道。既然如此,那么,让我们心安理得地接受现实,认清现实。

物质的起点,生来已被决定;但精神的起点,由你自己修行。父母把落后的一棒传到了你的手中,但你可以比那些领先者跑得更努力。

李刚的儿子李启铭,在你前面接过了那遥遥领先的一棒,但一次傲慢的车祸,就把他摔倒在人生的赛场。现在,孰先孰后?白手起家的李嘉诚,接过父母贫穷的一棒,却不甘人后,在人生的跑道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换个角度来看,总体上“贫二代”确实少了前辈的很多助力,也因此跑得比别人更累,当然想在人生的跑道上超越那些处于领先位置的“接力者”也就更难。但人生这场比赛除了比“成功”之外,还可以比“健康”,比“幸福”,比“风格”,比“精神”的。

另外,在接受前人递给的一棒前,我们都必须使自己成熟起来,不论前一棒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这一棒,都会因你而改变。

作者简介:沈周霄,男,硕士,系苏州作协会员,在《扬子江诗刊》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近百首(篇),著有散文集《黄昏的意义》。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小门麦秆屈服
守好市场小门,筑牢抗疫防线
牙被拔光也不屈服的史良大律师秘书
秸秆“变形记”
那个小门里的灯一直亮着
中文翻译及答案
变废为宝的麦秆画
勇敢
好玩的咚咚喹
扣题要紧密
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