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2018-05-14马丹

知识文库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院校校园

马丹

基于当前环境下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挑战,从传播学“5W”理论的角度提出了提升“把关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增加校园活动中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结合高职教育背景,传承和创新校园精品文化项目,强化传播媒介的融合与监管,把握传播时间节点,提升传播效果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1 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历史积淀和文化积淀的产物,是师生成长、学校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对学校的办学、教师的教学、学生的成长学习都具有指引作用,对于学生的思想有着隐性的影响。

1.1 是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形态,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高校工作中,教育自身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要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的专业课程教育而言,是一种人文层面的补充和完善,对于新青年一代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也是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途径。

1.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软实力体现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高校师生的文化形象和自我认知。校园文化全方位地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工作氛围,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意义重大。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出的文化形象,有助于高校师生对于院校和学习状态形成理性、科学的自我认知,从而与高校的教育引导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全面进步;二是对于社会外部的形象塑造。校园文化体现着院校的特色与品位,蕴含着院校对教育的精神和思想,全面准确地对外展示、传播学校的文化,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印象,塑造兼具文化度、知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于一体的校园形象理论。建设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高校的良好公众形象塑造,对于高校的对外交流、招生宣传和学生就业,增强高校文化软实力,促进良性互动发展。

1.3 培养全方位、综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在生源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自觉性差、自律意识不强等特点,但他们思维活跃、实践动手能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高职院校课程教育方面,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在课程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构建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综合生源情况和培养方向的情况下,为了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实现培养全方位、综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2.1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碎片化和高速化,削弱了校园文化原本的教育导向作用。

根据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30%,青年大学生群体成为网民的主流人群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媒体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便利和快捷的信息获取平台,学生获取信息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搜索,获取信息渠道由单向向多边转变。一方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更多的融入时代发展新元素,扩宽了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视野,例如,增加活动线上投票,网络现场答题等新媒体参与,提升校园文化活动效果;另一方面,由于青年学生信息获取来源广阔,鱼龙混杂,在信息接受的同时,对社会主流核心意识形态形成了冲击,削弱了原有的教育导向功能。

2.2 多种亚文化匯集高职校园,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同时也给校园文化带来冲击。

当前社会,“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创业”、“嘻哈文化”、“恶搞”、“网络直播”等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相互交融,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期的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张扬,走在时代潮流的前沿,对于各种文化充满好奇心,但缺乏批判意识。2017年音乐节目《中国有嘻哈》火爆中国,成为了众多年轻一代追捧的潮流风尚,校园文化活动中嘻哈类的节目也有所增加,并受到学生欢迎。但嘻哈歌手PG ONE的歌曲《圣诞夜》教唆青少年吸毒,公开侮辱妇女,造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当下,校园文化的内容应坚持核心主流价值观导向,避免校园文化的低俗化。

2.3 旧有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固化、宣传力度不够,无法达成既定传播效果。

历史的积淀可以形成经典,也可能导致内容的陈旧老化。高职院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校园文化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长时间的积淀和模式固化。通过对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的观察分析,众多高校校园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歌舞类娱乐节目较多,偏重娱乐性和消遣性,趋于单一,表现形式长期固化,忽略了知识性和思想性。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是否能吸引、影响大学生受传者是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关键。对于张扬个性的青年一代,如果校园文化无法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就会造成主体缺失,原本设定的传播内容无法传达给特定的受传者,无法完成影响受传者思想和行为的目的。

3 传播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5W模式”,将传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科学划分。传播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依存、影响,本文将从将传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四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相关建议,促使传播效果的增强,以期让校园文化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

3.1 从传播者角度出发,提升信息把关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者库尔特·卢因提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高校校园文化传播过程存在的信息“把关人”主要是学校领导、学工团委战线的教师和主要学生干部。根据高校自身的属性和功能,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信息“把关人”必须旗帜鲜明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抢占意识形态的核心领域。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把关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尤其是提升主要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2 从受众选择心理出发,增加青年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元素。

根据传播学的选择定律,即人们尽量接触与自己观点相吻合的信息,同时竭力避开相抵触的信息这么一种本能倾向。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在把握主旋律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群体的参与,在校园文化的前期策划,包括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和活动主题等层面,增加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思维元素。在心理接受范围内,运用新载体表现正能量,让校园文化活动更受学生欢迎。

3.3 从传播内容出发,结合高职教育背景,传承和创新校园精品文化项目。

校园文化精品项目是由校园文化常规项目择优而来,是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师生喜爱的活动。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为例,该校精品文化项目“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已持续举办6年,形成了“中华魂”主题演讲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快乐足球五人制等十余个经典特色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校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也不断增加新项目。例如,在创新创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创业大赛”;在共青团改革的背景下,增加了“共青团改革大家谈”的辩论赛;在物联新技术的学科背景下,增加了“创新创意设计大赛”,兼具时代和高职院职业教育的背景,传承和创新经典特色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彰显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3.4 从传播过程出发,加强传播媒介的融合、监管,把握时间节点,提升传播效果。

高校校园媒体平台官方层面的主要有校园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非官方层面的有QQ群、校园论坛贴吧、QQ空间表白墙等。官方传播渠道严肃端正,更具权威性和真实性,但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学生群体的抵触和反感情绪,传播效果有一定限制;非官方渠道于学生群体而言更具活泼和有趣,学生群体接受度高,但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因此,在传播渠道的选择上,应该强化传播媒介的融合与监管,形成强势传播效果。

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宣传,前期宣传推广,吸引师生群体的积极参与;中期活动环节,通过宣传报道和利用媒介平台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后期扩大推广宣传效果,通过对时间的报道、评论和总结,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一步升华。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2017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学習分析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编号:172056)。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院校校园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