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宁夏回族生活礼仪教育

2018-05-14陶娟

知识文库 2018年2期
关键词:习俗礼仪文化

陶娟

礼仪是我国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传统习俗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礼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建中华礼仪习俗之邦。本文以宁夏回族习俗礼仪教育为例,介绍了我国的习俗礼仪教育,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加强高职院校的习俗礼仪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宁夏回族地区的习俗礼仪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升华,习俗礼仪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命名礼、婚礼、丧礼等人生礼;见面礼仪、待客礼仪等生活礼仪。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习俗礼仪都对宁夏回族礼仪功能的现代传承与升华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习俗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1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礼仪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礼仪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成为社会道德的准则和全体社会成员所遵守的行为规范。所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尤其是对于优秀的习俗礼仪我们需要不断传承、弘扬和提升。高校学生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力军,对其加强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2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大学校园是传播知识文化的殿堂,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地方,但是现阶段,部分高校学生都会存在着“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的情况,所以,对学生加强当地特色习俗礼仪教育不仅是调整学生行为的基本手段,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丰富礼仪知识,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现代文明人。

1.3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人际交往活动是学生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的迫切需求,所以,掌握交往的基本技巧、基本礼仪规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像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中写道的“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对大学加强当地特色习俗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会有促进作用。

1.4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虽然社会在进步,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乱抢座和不让座、偷盗、社交场合不会用敬语雅语等情况,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加强当地高校学生习俗礼仪教育,可以让其了解传统礼仪知识,掌握传统礼仪基本要求,践行传统礼仪规范,可以更好地塑造个人形象、学校的形象和社会的精神面貌。

2宁夏回族礼仪功能的现代传承与升华

2.1端正学生对宁夏回族习俗礼仪教育的认识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明白礼仪的根本是道德、习俗礼仪并不是只有封建礼教,还有民族的精神文明,是人自身发展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要素。如宁夏回族信仰的是伊斯兰教,《古兰经》是其信奉的根本经典,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人们已经将各种习俗礼仪渗透到了各方各面。如《古兰经》中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的”,所以,宁夏回族妇女常有戴面纱、盖头的习惯,同时,女性必须穿着正派得体的衣服;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们明确习俗礼仪并不是虚伪、客套,它折射的是人的行为全貌,反映的是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同时,还需要现代性的原则,发扬中华民族重礼仪、尚善美的优良传统,构建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礼仪规范。只有教师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了宁夏回族习俗礼仪,才能更好地端正学生对宁夏回族习俗礼仪教育的认识。

2.2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首先,学校需要积极开设《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養》课或开设专门的《礼仪修养》课等必修课,以完善学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规范其具体行为;其次,学校需要开设有关传统礼仪、礼俗文化方面的选修课,以为学生系统的学习当地礼仪文化提供课程平台;最后,教师需要赋予礼仪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习俗礼仪成为人与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如宁夏回族的两个人在见面时,即使是初次见面,也需要主动与对方打招呼,说色俩目(愿安拉赐福你们平安!),以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当有客人来时,主人需要走出家门去迎接客人;在吃饭的过程中,需要等年长的人动筷子之后才能吃饭;在与客人交谈的时候,尽量不要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手势或者动作。

2.3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

由于礼仪文化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第一,案例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最新的礼仪类案例和互动式教学方式,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校园的不文明行为(宁夏回族地区学生在赞美教师时,需要用尊敬、敬仰的眼光注视他们。同时还需要将教师的功绩、美德说给别人),然后让同学们讨论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和改善措施;第二,观察分析法。教师可以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了解礼仪规范的行为,获得实践经验。

2.4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习俗礼仪修养教育更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利用网络信息的即时性、开放性和丰富性,让习俗礼仪更好地与网络教育和现代技术接轨。如学校可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校园网主页、制作生动直观的德育软件、网上聊天或者辩论等方式,加强学生们学习礼仪教育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掌握习俗礼仪文化。如可以将伊斯兰教的礼仪文化的基本概念、内在逻辑结构、表现形式等制成视频,通过网络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伊斯兰教的习俗礼仪;还可以将宁夏回族中的服饰、饮食、居住、岁时节日等内容制成视频(如宁夏回族待客必备品-八宝茶),通过网络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宁夏回族的习俗礼仪。

2.5创新考核方法

第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教学过程、环节的反馈成为礼仪类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充分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第二,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占礼仪课程总成绩的比例调大;第三,教师需要改变先前的考核方式,并采用有效的方式锻炼学生独立运用的能力。如可以采用口试和面试为主或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第四,教师在考核过程中,需要重点考察学生实际动手和对礼仪类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对相关礼仪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如考核学生做客时的具体表现(到人家做客或入座时,要宽让,不能从人前头过,坐下的时候,以“色俩目”给靠近自己的人问安)。

综上所述,宁夏回族习俗礼仪作为当地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在继承传统习俗礼仪的同时,还需要应用现代化的理念对其进行升华,以发挥回族风俗礼仪的教育功能。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宁夏回族习俗礼仪教育的进行正确的认识,并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习俗礼仪教育引入到课堂中,进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本文系“宁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项目资助”一般项目,项目编号NGY2015251。

(作者单位:宁夏艺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习俗礼仪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