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8-05-14姜雪松王静云李冰王俐滢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因子

姜雪松 王静云 李冰 王俐滢

【摘 要】

目的 : 研究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到本院就诊的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有5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和神经功能。结果 :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3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8、TNF-α、hs-CRP、CSS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使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提高疗效,抑制炎性因子,改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关键词】  丁苯酞;依达拉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因子;神经功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中老年人中比较多发,是一种很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患者神经功能将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均下降。在临床治疗中,通过抗炎性反应和药物治疗,使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神经功能得到提高,而常用的药物包括丁苯酞、依达拉奉等,均有着确切的疗效[1]。基于此,本文作者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到本院就诊的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该病的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神经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到本院就诊的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纳入58例患者,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为(64.2±3.3)岁;观察组中纳入58例患者,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为(64.8±3.5)岁。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CT灌注等确诊,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研究药物过敏,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包括脑部微循环改善,血脂、血糖、血压水平的控制、抗血小板凝集等。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056),发病后24h内开始用药,取30mg,加入适量0.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在30min内静脉滴注完成,每日2次,连续给药14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使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同时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空腹口服,每日3次,每次0.2g,连续给药10d为1疗程[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和神经功能。疗效评价: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率,评分减少50%以上为显效,评分减少20%以上为有效,评分减少不足20%为无效。炎性因子:IL-8(白细胞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hs-CRP(超敏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CSS(神经功能缺损)。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31%(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均无显著差異(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8、TNF-α、hs-CRP、 CSS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都比较高,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多发,有研究表明,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中,该病的发病率超过了5%,病死亡率更是达到了70%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与脑内血流量减少程度,再灌注恢复时间等因素相关,所以,在临床治疗中,要注意对患者脑部血流量的早期改善,再灌注时间的有效缩短,进而使脑损伤得到减少,脑细胞功能得到恢复和提升。

依达拉奉是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属于自由基清除剂,能够对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脑细胞的氧化作用加以抑制。该药有较小的分子量,能顺利通过血脑屏障,采取静脉给药的方式,可以快速在脑部形成有效的血药浓度。丁苯酞主要是在芹菜油中提取,能发挥改善缺血脑组织微循环及血流量,缓解脑部水肿、抗脑缺血等效果[3]。丁苯酞能够发挥改善能量代谢、缓解脑血管痉挛、抗自由基氧化等作用,进而保护患者神经元,并对神经功能加以修复。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3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8、TNF-α、hs-CRP、CSS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与增效作用,对患者血液及微循环能更好的改善,对自由基生成和氧化作用加以进行抑制。

综上所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使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提高疗效,抑制炎性因子,改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参考文献

[1]  伊恋,李星达,王建秀,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9):4130-4132.

[2] 梁海山,肖承年,奚振华,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2):133-135.

[3] 陈忠宁,罗桂金,陈远博.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06):611-614.

猜你喜欢

丁苯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因子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平喘固本汤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长骨骨折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分析
米诺环素联合奥硝唑治疗17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