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临产时机的选择

2018-05-14隆俐花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胎膜催产素产科

隆俐花

【摘 要】  目的 : 探讨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临产时机的选择。方法 : 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310例足月胎膜早破者,根据胎儿心电监护描述无胎儿窘迫征象且无子宫有规律宫缩,根据母胎监护情况及产妇意愿分为四组,其中180例12h内自然临产为A组,50例24h自然临产为B组,48例期待至12h引产为C组,32例期待至24h后引产为D组,C组、D组给予催产素引产,观察四组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 C组剖宫产率最高,与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与B组、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产时、产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 在无其他产科合并症时,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者可期待至24小时如不能自然临产者再于催产素引产,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足月胎膜早破;临产时机;分娩方式;引产

胎膜早破(PROM)指临产前发生的胎膜破裂。未足月胎膜早破指妊娠20周以后,未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的胎膜破裂。PROM的发生与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关系密切,可危及母儿的安全。对于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部分专家认为应立即引产,以保障母婴安全,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可期待至自然临产。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接收的310例PROM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分娩方式及临产时机选择,旨在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310例足月胎膜早破者,患者均为单胎妊娠,均为初产妇,其中孕周37~40周,平均(39.4±1.2)周,年龄25~35岁,平均(29.5±3.2)岁,符合《妇产科学》第7版中相关诊断标准,无产科高危因素。根据胎儿心电监护描述无胎儿窘迫征象且无子宫有规律宫缩,根据母胎监护情况及产妇意愿分为四组,其中180例12h内自然临产为A组,50例24h自然临产为B组,48例期待至12h引产为C组,32例期待至24h后引产为D组。产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24小时,若胎膜破裂超过12小时未临产者则先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2 方法

C组、D组给予2.5U催产素,将2.5U缩宫素加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从4~5滴/分即1~2mU/min开始,密切观察胎 心及子宫收缩情况。每次增加4~5滴/分,至子宫有效收缩,最快速度不超过60滴/分。

1.3 观察指标

对四组的分娩方式及主要产后并发症进行记录和对比。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卡方检验,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分娩方式对比

C组剖宫产率最高,与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与B组、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見下表1。

2.2 并发症对比

四组产时、产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见下表2。

3 讨论

胎膜早破是围产期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生殖道感染、胎儿异常、胎膜本身病变、宫腔内压力增加等有关,此外,孕晚期性交也易造成胎膜早破。近年来,胎膜早破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

临床对胎膜早破如何正确处理已是目前妇产科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张瑞雪等[1]研究指出,在足月妊娠中期待处理12h与72h相比,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及剖宫产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而在催产素使用率上,12h组较72h组明显要高,这提示对足月胎膜早破者可适当延长期待处理时间。还有一项研究指出[2],对于足月胎膜早破者,在无其他产科及母婴危险因素时,适时期待可使孕妇阴道分娩的几率增加,不增加产科风险。最近一项研究显示[3],引产可显著增加剖宫产发生率。本研究中,12h引产组剖宫产率最高,与文献报道的结论一致[4],引产过程中,因为较难掌握催产素用量,其清除率及个体敏感性差异较大,故易出现宫缩过强,致胎盘血循环受阻,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另外因子宫收缩过强,孕妇因疼痛而精神紧张、焦躁不安,使其阴道分娩的信心减弱,为阴道分娩带来困难。24h内引产者及24h自然临产者的主要产后并发症比较与12h引产者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提示适时期待至自然临产或期待至24h相比12h引产未增加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证明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抗生素的合理利用及广大医生对PROM认识的加深,使得对PROM患者不必急于引产,而可适时期待至自然临产,期待到24h再行引产也不会使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并且还会增加孕妇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本组研究中,310例研究者中有180例在破膜后12h内自然临产,期待至24h又有50例可自然临产。感染可直接导致胎膜早破的发生。细菌产生的酶可对胎膜的基质及胶质造成破坏,而导致PROM,下生殖道上行感染可刺激蜕膜、胎膜产生IL-6、IL-8等一系列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可进一步产生级联效应,降低细胞溶酶体稳定性,释放磷酸酯酶,增强花生四烯酸代谢,从而增加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与分泌,胎膜破裂后促使胎膜产生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可刺激子宫收缩和子宫颈成熟。在正常妊娠中,宫颈成熟是一种生理性炎症反应,子宫蜕膜、宫颈在分娩前均出现明显的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与分泌,发动分娩。故病理性及生理性炎症反应的分娩启动机制相似[5]。故在临床上若无感染现象,对胎膜早破孕妇采取适时期待至自然临产,也是母体通过自身分娩发动而增加阴道分娩的可能性。本研究中还发现,引产组中剖宫产多因胎窘、产程进展不顺利而急诊剖宫产,因此应重视引产对阴道分娩带来的不良后果,在催产素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护,注意宫缩情况,对催产素用量及滴速进行及时调整,对胎儿胎心变化、母体体温、子宫压痛、羊水性状等进行密切观察,以便于发现感染、胎儿窘迫等,可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综上所述,在无其他产科合并症时,对于胎膜早破者可期待至自然临产或期待24h再经催产素引产,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张瑞雪,杨海澜,籍静茹,等.611例胎膜早破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的临床回顾性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01):53-56.

[2] 李玲,吴金芝,李萍,等.未足月胎膜早破潜伏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04):590-595.

[3] 张晨,陈淑芳,邱骏,等.临床路径在B族链球菌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1):2609-2612.

[4] 刘月华.未足月胎膜早破与微生物入侵导致菌群失调的临床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2):4575-4576.

[5] 侯磊,王欣,邹丽颖,等.14省市自治区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及围产结局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3):1058-1061.

猜你喜欢

胎膜催产素产科
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时间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分娩结局的改善分析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打催产素,产妇更疼吗?
胎膜早破
夫妻互按脚部更性福
猫与狗谁更爱你
胎膜早破的预防护理
浅谈产科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