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2018-05-14常小丽王晓凤洪学兰王卉式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盆底组间针灸

常小丽 王晓凤 洪学兰 王卉 式光

【摘 要】  目的 : 将针灸联合盆底肌训练运用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中,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 本研究的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入治疗的9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患者自愿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分组,每组各30例,针灸用于A组,盆底肌训练用于B组,针灸联合盆底肌训练用于C组,计算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总计率、治疗之前和之后的1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数值。结果 : 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总计率明显高于A组、B组患者相关数据,P<0.05,出现组间数据计算的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的治疗之后的1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数值明显低于A组、B组患者相关数据,P<0.05,出现组间数据计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 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针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展示良好临床效果。

【关键词】

针灸;盆底肌训练;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患者的腹压出现上升的时候,患者尿液非自主性从其尿道外口进行渗漏,在女性中比较多见[1]。本研究分析目标是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 本医院收入治疗的9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探究将针灸联合盆底肌训练运用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意义。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研究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医院收入治疗的9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参考患者自愿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实施分组,每组纳入30例患者,A组年龄最小32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1.63±4.15)岁;B组年龄最小31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51.69±4.12)岁;C组年龄最小34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1.64±4.13)岁。分析和比较三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基础数据资料,P>0.05,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1.2 方法

针灸实行于治疗A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选取三阴交穴、关元穴、足三里穴、气海穴、中极穴等,采取补法,对患者留针半小时,1天1次。盆底肌训练实行于治疗B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天开展5回及以上整套动作。针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实行于C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三组都治疗10d。

1.3 指标观察

1)密切关注三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有效总计率,痊愈:患者尿失禁相关症状消除,诱发试验结果呈现阴性;好转:患者尿失禁相关症状缓解,只有腹压突然加大的时候偶然出现少量尿液;无效:以上指标不满足。2)密切关注三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之前及治疗之后的1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数值。

1.4 统计学分析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1.0版本)实施检测, 治疗有效总计率表示为例数(n)或率(%)的形式,开展卡方检验,1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数值表示为均数±标准差(  ±s )的形式,开展t检验,P<0.05,表明组间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C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有效总计率与A组、B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相关数据予以对比并分析,χ2=6.3973、9.2795,P=0.0114、0.0023<0.05,表明组间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之前及治疗之后的1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数值

C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之前的1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数值与A组、B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相关数据予以对比并分析,t=0.4831、0.2346,P=0.6308、0.8153>0.05,并未表明组间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C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之后的1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数值与A组、B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相关数据予以对比并分析,t=11.2676、10.2242,P=0.0000、0.0000<0.05,表明组间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可以归入中医学内的“遗溺”、“小便不禁”等医学范畴,患者的病位处于膀胱,而疾病的根本处于肾,多因为体内的肾气不充足,下元出现虚损,膀胱出现失约情况而引发[2-3]。

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三阴交穴、关元穴、足三里穴、气海穴、中极穴等予以补法针灸,可以对患者进行固摄其下元、补益其肾气、调补其脾肾等。开展盆底肌训练时,使患者于同一时间内将自身肛门部位、阴道部位、尿道周围部位收紧,使会阴肌肉往上部及内部进行收缩,之后放松,并进行重复,可以促使盆底肌相关功能恢复[4-6]。而对患者开展盆底肌训练结合针灸,则可以将其尿道括约肌群相关张力加大,对膀胱相关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此文相关数据展现,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总计率比较于A组、B组患者相关数据更高,P<0.05,证实组间数据分析的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的治疗之后的1小时尿垫试验尿失禁量数值比较于A组、B组患者相关数据更低,P<0.05,证实组间数据分析的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体现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丽楠,崔仁善,崔英善,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09):2234-2235.

[2] 王志红,黄冬梅,邓克红,等.单切口微小Ajust吊带与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比较[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7,34(09):1582-1584.

[3] 李衛林,卢子文,李飞平,等.无张力尿道悬吊改良术与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8):2238-2240.

[4] 皮周凯,张盘德,周惠嫦,等.阴道压力反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02):194-197.

[5] 孙建珍.盆底肌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5,(35):3557-3559.

[6] 梁静.康复针灸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3):114-115.

猜你喜欢

盆底组间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利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发展中学生力量素质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针灸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