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碰撞生精彩

2018-05-14朱晓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钟面时针分针

朱晓华

《认识钟表》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时间,但是,大部分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都多多少少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放学、睡觉等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已经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本质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联系实际,力争做到“思想、方法、知识、能力”的有机统一,为二年级进一步学习时分秒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巧引妙导”,完成自主构建

《新课标》中指出: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因此,我决定扩大学生参与的空间,把讲台变为展台,搭建学生参与的舞台。因此,通过钻研教材和分析学情,对认识钟面的环节反复斟酌,变由教师的引导说出钟面的组成,为学生的自主构建。

【教学片断】

师:“这是一个完整的钟面吗?(教师将空白的圆形纸片贴到讲台上)谁愿意到讲台上把数字贴完整?”(教师故意将0到13的数字磁铁卡片贴到黑板上),待学生贴完后追问:“0和13为什么没人选?”

生抢着回答:“钟面上只有1到12个数字,没有0和13.”

接着,教师抛出问题:“钟面上除了数字还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吗?”“这两根做分针和时针可以吗?”(教师拿出一模一样的两根针)

生急不可待地回答:“不行,都一样长了。”

这时,学生到讲台拿剪刀动手剪一剪,学生在剪的过程中,主动回忆起分针和时针的特点,其他同学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如此设计,更加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巧妙地利用了建构过程中产生冲突和矛盾,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这样的课堂,人人都能参与观察、交流,感性地接触到钟面,在反馈中自由地说,尽情地说,在知识再现中理性地做,真正实现了在一定预设状态下的动态生成。

二、“诱敌深入”,淡化人为设计

本节课学生对整时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基础,而几时半的认读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的限制,缺少时针、分针同时动起来的表象,缺少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恰恰在于在学生的学困点处,巧妙地处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过渡,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远。

【教学片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走了多少,时针走了多少?”(出示大大的钟表,从7时慢慢拨到8时。)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分针和时针就像龟兔赛跑一样,分针和时针虽然一个跑得快,一个跑得慢,但它们用的时间一样,都是一小时。

生:观察后回答:“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师:“现在你能猜出时针会转到哪里吗?”(接着出示8时的钟面,然后将时针盖住,分针从12慢慢转到6.)

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的过程,并且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设计一环扣一环,有不漏声色,学生在不经意间慢慢体会了半时的分针为什么指在6上,时针为什么在两个数中间,以及半时的读法,难点迎刃而解。正应了那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

三、“教学乱象”,拓宽学生思维

本节课在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一道巩固练习题,内容是“时针正好在6和7的中间,分针指着6,是()。”我想大部分老师在讲授完新知识之后也会这样设计,但是仔细斟酌之后思考:这种“定势”的练习题对学生来说有多少“营养”呢?给学生造没造成思维定势呢?经常这样练习,势必造成当遇到条件不足或者条件有余时,学生就会束手无策的局面。这也正是现在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课堂应该多设计“半成品”的练习题,减少“成品”题的题量。

【教学片断】

师:课件出示: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6,是()。

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3时半”,一小部分细心的同学经过深思熟虑后指正:“不对,题出错了。”

这时,学生们会变得异常活跃,看出错的同学跃跃欲试,纷纷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成了学生展示思维的舞台。

接下来,老师顺势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你会改吗?”

生1:“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是()。”

生2:“时针指在3和4的中间,分针指着6,是()。”

……

教师制造了课堂“教学乱象”,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思维得到了激发,敢于向老师的权威提出质疑,教师从容地在“乱象”中拨乱反正。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上来;从“学答”转到“学问”上来,有效地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力。

成功的课不在意设计有多精彩,而在于课堂上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在于师生互动之后新的生成。让我们在教学中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亲身体验;多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独立解决;多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我愿意继续数学文化的探索,以一个行者的姿态,行走在数学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猜你喜欢

钟面时针分针
怎样借助学生作品更好地认识钟面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解法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画出的“认识”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
幸福在葱茏里,在弯腰的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