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霖铃》教学设计

2018-05-14高绪芹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雨霖情景交融汪伦

高绪芹

【设计思想】

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模块”,即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并列而又步步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品情——赏句——背诵——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情感培养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好的爱情。

【学习重点】

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鉴赏名句。

【学习难点】

品位诗词意象,理解词中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拟采用自读、齐读、范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知词的声韵美和意境美。

2.想像法。学生通过想象深入领会词的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从而品味词的意境美。

3.点拨法。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领会词的声韵和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同学们经历过分别吗?滋味如何?

师: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久远的一别即成永诀的时代,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抒写离情是古代诗词不衰的主題。请同学们说出古诗词中描写离别的句子。(PPT展示例句)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师: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去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在这众多的离别作品中,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堪称离别词中的绝唱,它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雨霖铃》。

二、简介作者及词牌名(PPT展示词牌由来)

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常为歌伎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但他一生穷困潦倒,以至最后寄食寺庙,在贫困交加中逝去僧舍。死后,一群红尘知己为他安葬。成为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雨霖铃》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 。玄宗触景生情,甚是思念贵妃,遂作《雨霖铃》一曲,以寄恨焉。

三、出示目标,清楚重难点(ppt展示)

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特点。

2.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分析技巧,赏析名句

1.听朗读录音,体会本词的情感。

2.分小组读,疏通全文,学生质疑

上片小结: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下片小结: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3.生自由读,找中心句。(板书:伤离别)

4.分析写作技巧

(1)情景交融。学生齐声朗读,思考:作者是借助什么方式来写离情的?(ppt展示)

①请划出写景的句子,领会其艺术效果。

② 请划出直接抒情的句子,领会其感情。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情景交融)

(2)虚实相生。

过渡:情景交融的方式成功的帮助柳永表达了心中浓浓的离别之情,还有一种方式也不甘落后,也为柳永的离情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什么呢?它就是虚实相生。(板书:虚实相生。)

①什么是虚,什么是实?

A现在是实,将来是虚。B眼见为实,想象为。C正面描写为实,侧面描写为

②分析本词的虚实结合:上片的别时为实,下片的别后为虚

③虚实结合的好处————设置情景,留下想象的空间,有回味余地

5.自由读,再次感受浓浓的伤离别的心情。

6.赏析名句: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ppt展示)

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本诗。(ppt展示参考答案)

2.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虚)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实)

六、当堂背诵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把握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位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了解婉约词的风格。

八、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赏析了一千年前柳永和他恋人的缠绵离别;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史,跨过江河,不知不觉来到我们身旁。假期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同学们,把你最美好的别离留下来,以“别离”为题,写一篇文章。

猜你喜欢

雨霖情景交融汪伦
虞美人
题庐山三叠泉
一字一句总关情
读故事编故事之《赠汪伦》
新时代的音乐教育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泪别汪伦
论情景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