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应用

2018-05-14马丽媛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马丽媛

【摘 要】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师生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网络,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本文以一堂复习课为例,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教学 章节复习 应用

一、思维导图及其特点

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英国著名学者托尼.博赞(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结合了全脑的概念,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以图文并重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教师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前制订、撰写教学计划 ,课中板演教学板书,课后梳理教学反思等。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学生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前预习、课中笔记、课后小结及复习解题等各个学习环节中。

在此,笔者不再一 一赘述,仅以一堂复习课为例,呈现思维导图在章节复习中的应用。

三、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

这是本节课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师从四个维度对整节课进行思考、设计:

1.教学内容:要复习的内容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四边形三章;

2.教学任务:本节课学习的任务是在25分钟内完成单元整合思维导图,15分钟内进行交流展示,最后5分钟总结归纳;

3.学习方式: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思维导图,并进行评比;

4.评价方式:主要通过小组成员的参与性,作品的完成度、创新性,分享交流时的表现性四方面进行评价。

整堂课教师的设计思路、教学目标、侧重点,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出来,中心图包含了勾股定理、二次根式、四边形等图形、符号元素,直观清晰简洁,突出主题,令师生一目了然。

(二) 教学流程

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开展复习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导图为主线,让学生在协作交流中完成单元复习的全部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指导者、评价者和学生的求助者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该模式的教学流程如下:

1. 教师首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目标告知;

2.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各自完成的思维导图;(5分钟)

3. 小组成员讨论决定要绘制的导图内容;(可以小组成员的某一幅导图为蓝本,补充完善,也可以博采众长绘制新的思维导图);小组成员全体参与绘制思维导图;(20分钟)

4. 完成的小组张贴展示作品;

5. 小组成员负责讲解答疑;(15分钟)

6. 教师点评、小结。(5分钟)

(三)设计意图

环节①的“目标告知”,是教师在分析学生特征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形式及评价方式。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带着清晰的目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环节②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6~8人的学习小组,每位同学先展示自己的作品,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

环节③是本教学模式的重点之一,在此环节中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6~8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头脑风暴、交流讨论,共同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学生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及时地解决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环节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教师根据学生绘图情况,灵活掌握。

环节④当小组绘制思维导图完成后,每个小组都把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张贴展示,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学习,并由本小组选出的代表进行讲解。

环节⑤是本教学模式的重点之二,教師请小组代表到讲台来展示和介绍本组的思维导图作品,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明确地说明导图的中心内容,整体构造,并突出重点与特色。学生介绍完毕后,其他同学要根据这些学生的介绍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是补充性的、可以是修正性的、也可以是提出疑问,形式不限。意在引发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深入。

环节⑥汇报结束后教师要做一个总体的评价,这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既要突出各章节之间的知识建构与关联,又要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知欲,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氛围。

(四)教学反思

首先,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要先确定主题,选取复习内容;然后学生在不断讨论交流中,边说边画,运用关键词与图形代替大段的文字,极大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时绘制的过程,能让学生产生更多知识之间的联想,不断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后学生们必须对复习内容建立起清晰的整体知识构架和层级关联性的认知,才能将复习讨论的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出来,这有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胜过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其次,“思维导图”在知识学习、情感体验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创造了较高效的学习效率,同时,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三,由于思维导图的创造性,不同小组相同主题的知识架构与着眼点可能完全不同,例如,以“四边形”为主题的两个小组,一个小组第一层级按所学四边形分类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再分别探究它们的定义、性质、判定、对称性;而另一个小组第一层则按四边形分类、定义、性质、判定、来分类,再探究图形间的关联性;不同的知识建构,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分享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专注力、参与度明显高于教师为主体的课堂。

当然,这种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开展复习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教师的备课由“备知识”改为“备学生”,给了学生较多独立思考的空间,这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及时、灵活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保证教学得于顺利开展,也是对教师的一个极大挑战。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