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18-05-14袁明新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创设老师课堂

袁明新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打下创新的基石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 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习《建筑奇观》这一课,展示都江堰、秦长城的图片,解说先祖的智慧来源,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学生有创新的资源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 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 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授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老师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时,老师作了这样的设计,老师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作出“中国”和“西汉前期”的正确答案后,老师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老师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龟甲,竹木简或帛”后,老师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老师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 ,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形成创新的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 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 ,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 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

五、保护好奇心,开拓创新潜能

好奇心强的人对新奇事物总要主动探索。好奇心是激励人们进行创新的内驱力。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运用是否恰当至关重要。有的教师还未能从传统教学中走出来,只顾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有的教师怕扰乱课时计划,影响上课进度,用自己的“问”剥夺学生的“问”;有的教师则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偏离重点或无法回答,因此都不喜欢学生提出问题。久而久之,闪烁在学生眸子里的或火花渐渐熄灭了,他们对单调的学习感到厌倦了,对缺乏温情的教师感到失望,课堂上只好忍受着教师的“问”,自己只能无奈地“答”。教师的这些做法,实质上是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可以不断创设变化的、能激起学生新奇的学习环境,多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或组织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启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寻求答案。

六、民主教学,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质上是属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而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教师要使学生毫无顾虑地积极参与学习,形成主动探索研究的心理愿望,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尊、互助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讨论、质疑的机会多,创新机会才多。教师只是学生的“朋友知己”,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宽容、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放下包袱,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更好地积极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个性得到发展、张扬,激发创新意识。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学会倾听,并且不是站在讲台上听,而是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身体与思想上的近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权者,而是听自己意见的朋友。这种情况下,学生思想的火花会迸发而出。

七、强化训练,促进创新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必须强化训练学生的發散思维。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开展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养成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

总而言之,教改的实施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落实教改的途径在课堂。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而初中历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如何增 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 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因此,培养创新精神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面镜子。二十一世纪呼唤创新教育,愿创新教育能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

猜你喜欢

创设老师课堂
欢乐的课堂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写字大课堂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