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草牧一体化发展模式

2018-05-14黄晓燕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4期

黄晓燕

摘要: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草牧一体化为现代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种养结合,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发展现代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战略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正在成为我国最终全面实现农产品总量供求平衡的一项关键内容。

关键词:草牧一体化;循环发展;种养结合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4-0008-01

1 实施草牧一体化的重要性

大力发展饲草料产业,不仅为家畜提供丰富的饲草料来源,缓解畜草矛盾,而且对建立生态型草地农业,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2 实施草牧一体化的紧迫性

面对当前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的新形势,应该清醒地看到,饲草料产业规模小,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产品质量标准等问题。因此把发展饲草料产业作为保证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将饲草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统筹规划,共同发展,切实加快草牧一体化发展,为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实施草牧一体化的意义

草畜一体化可同时解决农业面临的两大污染问题。生态循环农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将集中力量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科学合理地选择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可提高区域范围内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农业废弃物“零排放”和“全消纳”。减少畜禽养殖场粪污施用到农田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能够从饲料源头控制氮、磷的排放量、重金属元素的添加量、抗生素的使用量,保证饲草饲料品质,只有养殖业与种植业在同一个团队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做到种养结合,实施草畜一体化。

可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专业饲草运营企业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可以摆脱国内优质干草严重依赖进口、单位产品成本高的困境,为草食动物养殖场提供质优价廉饲草,解决养殖业饲草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同时,给养殖场提供饲草饲喂方案,降低饲养成本。发展草食畜牧业,优质饲草料不足是主要瓶颈之一,实施草牧一体化正好补齐了这块短板。如每亩全株青贮玉米提供给牛羊的有效能量和有效蛋白均可增加40%左右。有利于提高草食动物养殖生产效率,带动秸秆等资源循环利用,同步提高种植和养殖两个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是优质饲料粮的短缺,特别是蛋白饲料。我国每年进口大豆的数量已超过6000万吨,约占世界大豆贸易总量的60%以上,这是一个摆在中国人民面前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过分强调籽实性粮食是不全面的,应认识到种草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藏粮于草的方法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4 实施草牧一体化的途径

加大农副资源饲料化与高效利用。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和酶制剂预处理技术,加大对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利用,提升动物饲粮品质。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支持大型专业化饲草公司对农作物秸秆、糟渣类、草腐菌菌渣等农副产品进行饲料化利用的研发力度,通过大规模商业化运作为养殖业提供价格低廉的饲草料。扶持发展大型的饲草裹包青贮企业,研发推广新的种植模式,通过种植收贮季节的调整和跨区域联合收贮,降低收贮成本,生产适宜大规模商业化运作的饲草产品,为不同畜种养殖提供质优价廉的饲草料供应。

加大木本饲草料的开发利用力度。许多木本饲草料的生物质产量和饲料性价比高于苜蓿。木本饲草料含有丰富的常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大量的天然促生长因子、植物抗菌素及其他一些未知的生物活性因子,是一種很好的有机生态天然饲草料。木本饲草料种植地域广,在贫瘠山地、轻微盐碱地等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

探索草腐菌菌渣饲料化利用途径。进行草腐菌菌渣的饲料化利用,既可减少菌渣对环境的污染,又可降低养殖成本,同时还可生产出优质的肉、蛋、奶。

培育示范性饲草企业。加强对饲草企业政策扶持、技术指导,以饲草企业为依托扩大饲草种植规模,引导养殖企业通过订单收购、流转土地白种等形式,扩大饲用玉米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打造品牌优势。

以养带种,多元发展。根据养殖生产的布局和规模,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逐步建立粮经饲三元结构。重点发展优质苜蓿、青贮玉米、饲用燕麦等饲草等。

构建草牧一体化服务平台。以河南省农科院畜牧所魏成斌研究员构建的草食畜牧业协同服务平台为例,该服务平台是可以实现多目标任务同时在线运营管理系统和智能化决策系统,可为农牧企业提供经营决策、技术标准、生产规程、标准化原料采购、生产技术、供应链金融、农业保险、交易结算等服务。同时便于政府部门监管行业信息,增加行业利润,草牧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构建将进一步助推草牧行业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