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位主席特使的出访任务

2018-05-14

新传奇 2018年37期
关键词:刘鹤特使王毅

11次特使出访大多是礼仪性的,体现中国对两国友谊的重视。也有就某项具体工作与他国进行协商。可以发现,礼仪性特使外交与政治性特使外交贯穿使用、政府特使外交与首脑特使外交相互配合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新亮点。

8月25日,据外交部消息,应津巴布韦共和国总统姆南加古瓦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辉将赴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出席于8月26日举行的姆南加古瓦总统就职典礼。

媒体注意到,这是今年以来中国派出的第10位主席特使,执行第11次任务。

11次特使出访大多是礼仪性的,体现中国对两国友谊的重视。也有就某项具体工作与他国进行协商,例如今年5月18日,刘鹤作为习近平特使受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接见。

同时,中国高层也接见了很多国外领导人派来的特使,更多的是在特殊的時期就特殊的议题进行交流沟通。

国际局势风起云涌的2018年,“特使外交”有看头。

10位特使中3位有“任务”

先看一下今年10位习近平主席特使,他们分别是: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交通部部长李小鹏、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

其中,孙春兰是今年唯一一位二度作为特使出访的人,去俄罗斯参加了世界杯开幕式,又去印尼参加了亚运会开幕式。这样的安排与她的分工不无关系,医卫、教育、体育都是孙春兰的职责范围。

带着“任务”的特使分别是王毅、郭声琨和刘鹤。

今年3月30日,外交部就表示,经中俄双方商定,王毅将作为主席特使对俄罗斯进行工作访问。这和一般的“某国邀请,谁作为特使出席就职典礼”的模式有明显不同。

从普京和王毅会面时的谈话内容也能看出这次访问的意义,双方进一步加强了伙伴关系。王毅表示,中俄互为彼此唯一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两国拥有最高水平的政治互信。同时王毅转达了习近平邀请普京出席上合青岛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普京也回应,俄中关系非常好,愿意在各种多双边场合与习近平主席密切沟通。

刘鹤的访问更有时代背景,时值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刘鹤此时作为主席特使访美并与特朗普见面,用意不言自明。

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作为主席特使也有特点,他连续去了两个地方出访,这和一位特使一般一次去一个目的国的传统很不一样。

这似乎是中央政法委书记作为特使的“惯例”。他的前任孟建柱至少以习近平主席特使身份出访过4次,其中3次每次都去了3个国家,1次去了两个国家。

至少5位他国领导人特使访华

和中国的主席特使外访不同的是,他国领导人特使来华访问,大多是政治性特使,带着具体的议题进行沟通,一般都有特定的背景。

媒体注意到,今年以来,至少有5个国家的总统或者总理特使来华访问。

最早在今年2月8日,王毅会见了来华访问的马尔代夫总统特使萨伊德。彼时马尔代夫国内政治危机加剧,马总统选派特使前往各友好国家说明当前国内局势。

紧跟着3月12日,韩国总统特使、国家安保室长郑义溶来华访问。这个时间更不必说,时值朝韩双方密切接触筹备两国领导人的会面并推动朝美对话。中国接见郑义溶的规格也更高,习近平接见了他,对文在寅总统委派特使专程来华通报访问朝鲜和赴美国推动朝美对话的情况表示了赞赏。

4月来的是印尼总统特使、海洋事务统筹部长卢胡特。他主要是针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发展战略对接进行双边会谈。中国方面李克强会见了他。

针对中美贸易摩擦,事实上是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先来的,他在5月3日、4日访华,彼时就与刘鹤就中美经贸问题交换了意见。

最近的一次是在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访华前,7月18日,李克强会见了马来西亚总理特使、元老理事会牵头人达因。新总理上台后,中马关系关注度很高,涉及前任政府和中国签订的项目协议。达因转交了马哈蒂尔致李克强的亲笔信。

“特使外交”的讲究

为什么外交事务需要特使?特使相比大使的优势有哪些?什么人才能担纲特使?

作为一种非传统的外交方式,中国“特使外交”正日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贺龙作为中国特使参加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伊斯坎德尔·米尔扎的就职典礼,新中国“特使外交”正式起步。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志永副教授认为,改革开放前的“特使外交”更多地具有临时性和象征性,特使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友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就职典礼或葬礼等礼仪性活动;“9·11”事件后,中国“特使外交”日益活跃、频繁,逐步成熟,开始设立常设特使并关注全球热点问题,比如2002年9月,在巴以冲突升级之际,中国引人注目地第一次派出中东问题特使——时年66岁的退休外交官王世杰,从而使特使外交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些奔波于战火频仍或矛盾冲突激烈地区的特使们,代表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和斡旋国际事务,捍卫祖国利益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构成了中国外交新的风景线。

据前驻英大使马振岗介绍,除了常设特使外,临时任命的特使一般承担的任务主要包括:参加他国重大纪念活动或国际会议,协调国际事务、调解国际纷争,亲善修好访问等。

查找公开资料可以发现,被任命为常任特使的外交官,一般都具有相对丰富的地区外交经验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精通当地语言和风俗文化,而长期以来建立的丰富的地区和国际社会人脉关系更是优势。曾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的吴思科说,特使在交涉问题时,话语要灵活,不必要使用纯外交语言,这让对方更好接受。

可以发现,礼仪性特使外交与政治性特使外交贯穿使用、政府特使外交与首脑特使外交相互配合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新亮点。

政治性特使出访时往往还要兼顾本职工作,传递出与他国在相关领域合作的积极信号。

比如中央政法委原书记孟建柱,在他多次以主席特使身份出访时,都涉及到与目的国加强反恐合作等议题。王毅的出访也带有浓浓的外交意味。

礼仪性特使的出访任务比较单一。除参加相应活动外,他们在与他国领导人会面时,主要是转达习近平的祝贺、问候或慰问,并礼节性地表达对两国关系发展前景的良好祝愿。

虽然名称上有差别,但特使这一职务本身应该没有级别之分,中国现有特使人选一般都是司局级,少数是副部级。

(人民网2018.8.26 周宇/文等)

猜你喜欢

刘鹤特使王毅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谈2022年中国外交八大重点
中国特使 外交风采
总书记特使和主席特使有何不同
毛尖茶韵
韩特使在华大谈“互信”“诚意”
前瞻者刘鹤
台媒猜测APEC代表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