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校企多主体资源供需现状、制约因素及实践路径

2018-05-14贺书霞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校企合作为代表的多主体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市场、技术、资本和经营管理相融合的复杂过程,其核心是通过利益主体的优势互补促使多主体协同联动培养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要对实践进行反思,并通过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多主体参与、发挥政府协调监控作用、实现校企合作治理中制度精细化的接点治理等方式和措施,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 多主体参与 资源供给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作者简介]賀书霞(1977- ),女,河南邓州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 新乡 453007)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4-0039-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确定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资源涵盖物力、人力、信息、课程品牌和管理制度资源等”①。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职教资源供需契合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途径,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的关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催生并拉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行业企业等社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供需的契合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包含教育培训在内的服务业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内需求,“大量高端服务需求纷纷转向海外”②。这也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体现。如何引导行业企业等社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如何建立有效的职教资源供给激励机制?如何对多主体合作及资源供给过程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政府在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协调、监督等作用,这是我国政府在职业教育多主体合作及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治理中责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多主体发展与资源供需契合的重要前提。

一、职业教育的资源供需现状

一般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在于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首先要有与之匹配的职教资源供给。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实践证明,以校企合作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多主体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1.职业教育主体单一背景下的资源供给不足。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数、规模得到快速扩张,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也取得了共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发展以及接受职业教育的个体对职业竞争力愿景的提升,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需要快速优化,职业教育对资源的需求已经由单纯较低层次的基础资源向满足多样较高层次的个性化需求及现代技术教育需求过渡,高层次职业教育活动需求的增多需要与之匹配或更为充足的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但是,由于我国高校扩招和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严重滞后于在校生的规模扩张,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教育资源明显下降,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社会匹配度等资源不足的问题相当突出”③。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主体单一的问题凸显,主要表现为职教资源供给以政府及其主管的学校为主体,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由学校主导。同时,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资源分配和供给问题。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主体多元化的重要发展和典型代表,校企合作实质是校企资源共享,“是校企多主体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正确义利观的体现,是强调素质、造就通才、弘扬个性、尊重创造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④由于学校和企业等社会主体的主体性质和特点以及参与校企合作的目标等存在差异,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必须优先解决资源供需问题。

2.区域差异、需求旺盛的职业教育资源。引进行业企业等社会主体的资源,对于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实用性、互补性具有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会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从整体上看,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基础薄弱,对职业教育资源的需求明显更为旺盛;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更为充分,这表明不同区域的职业教育资源供需亦存在契合度不高的问题。第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对职业教育资源的需求更为旺盛。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硬软件基础相对薄弱,对现代职教资源的需求更为强烈。“根据马树超、王琴等人的调查显示: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对职教资源的需求整体上要高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⑤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地方财政扶持相对薄弱,职业教育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区域内可供共享的教育资源有限。第二,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资源供给的水平相对较高。经济发达地区因外部经济环境较好,行业企业的资源丰富、提供的资源相对较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也比较先进,其职教资源供给水平要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职业教育资源是开展职业教育活动的物质载体,与行业企业等社会主体对职业人才日益增长且提高的旺盛需求相比,职业教育活动对职业教育资源表现出非常旺盛的需求。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充足,就可以与社会发展同步并促进职业教育较快发展;反之,职业教育发展就会受阻。同时,职业教育资源供给的质量、水平和结构为职业教育发展决定了办学方向和所应达到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二、校企多主体职教资源供需契合的制约因素

基于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或生产人力资本的重要工具。探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资源供需契合度不高的原因,对于改善供需结构、协调供给与需求双方矛盾、提高校企合作资源供给的契合度具有重要意义。

1.各有侧重的职教资源供需主体利益诉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首先来自客观的社会需求。企业作为营利性社会主体,具有获取职业教育产品的客观需要,特别是获取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专业人力资源,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并获取更大利益。同时,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来分享行业企业的设备、场地、技术人员,通过引导师生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来提升师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效果,并以此为基点更好地引领技术发展。其次是主观的个性需求。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分工愈发精细,专业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等市场主体价值追求的重要资源。学校教育的公益性和市场主体的逐利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矛盾,企业等市场主体在逐利性的驱动下会主动追求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学校的知识和设备更新则相对滞后,技术和设备更新的差异使企业等社会主体的人才需求和学校教育人才输出之间出现不匹配。随着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以多元主体为主要范式的“合作性”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在国际职教发达国家实践中,“通过校企融合来促进职教发展”这一观点得到了充分验证,“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制及日本的产学合作等。目前在合作过程中重要的是克服由于过于注重企业等经济主体的利益而使学校教育目的发生偏离的弊端”⑥。

2.市场主体对显性利益或成果的重视。校企合作职教资源供需均衡是多主体职业教育发展的融合状态,其发展过程需要经过促生、成形、成熟等阶段,其发展驱动一般为政府行政驱动、行业企业发展驱动或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同驱动。驱动力的产生和校企合作发展过程是不同利益主体利益博弈的过程,其发展同时受外部环境如社会经济环境、样本发展模式、社会中介组织等影响。基于主体的组织属性差异,职业院校以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为工作路径,企业则以利润获取和现实需求為主导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职教资源的供给方如政府、行业企业、学生等由于主体的性质或参与职教资源供给的基点不同,其通过职业教育活动要实现的利益或收益愿景也存在差异。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资源供给方侧重于社会效益;行业企业更多地关注通过参与职教活动给企业在人才供给、技术支撑或合作方面带来的收益;学生和家长参与职教活动则力图通过职教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或职业竞争力,以改善自身的工作或生活水平。职教活动的教育输出具有过程性,职教资源供给的效益很难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其经营过程面临国际和国内双重市场竞争压力,对市场极为敏感。企业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是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客观上很难将不具有显性效益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列入发展议程。学生和家长参与职教资源供给同样重视显性的技能等就业优势,对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认识尚待提升。因此,以企业、学生及家长为主体的职教资源供给方更为重视显性的人才输出利益或成果。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国家宏观教育方针的落实。“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性质和任务。”⑦立德树人是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的重要支撑,但行业企业、学生和家长更为重视以技术技能为主的显性支撑。

综上,在校企合作职教资源供给过程中,企业等社会经济主体与职业院校作为资源供需的主客体,需要契合共同利益,并且在共同利益驱动下通过资源供需契合来实现职教发展利益共享或“双赢”。

3.职业教育资源多主体供需实践的制度缺失。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其本质是为了化解职业教育人才的供需矛盾,基础是校企合作及融合发展。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的调控机制有别于一般的商品市场,其主要包含人力资源市场的教育供给调控和教育需求调控两个方面,其驱动来自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两个方面。职业教育作为“商品”,不仅要得到行业企业的认可,还要满足学生的选择与发展。这种发展需求往往与职教资源的客观现状、专业结构、课程内容等存在不匹配或结构失衡的情况,需要通过政府和市场两方面进行调节。

按照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学校和行业企业为主的多主体将成为主要形式,行业企业将是职业教育资源的重要供给主体之一,但是,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是以政府和学校为主体的公共资源供给为主渠道,行业企业参与职教资源供给机制还不够完善。首先,职教资源的供给主体责任不清,行业企业尚未形成参与职教资源供给的主体意识,政府提供的政策优惠措施尚未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资源的供给。其次,职教资源供给未能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学校和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当事方,各自的核心任务和关键利益不同。学校以职业教育发展为第一要务,而企业的核心任务是生产经营和追求更大的利润,核心任务和目标的差异是校企合作职教资源供需契合度不高的重要原因,所以,强化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协调作用非常重要。最后,校企合作职教资源供给的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但总体上重投入轻产出,即对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考核。例如,目前校企合作的形式丰富多彩,“订单培养”“冠名班”等种类繁多,但企业实际参与职业教育并取得成效或真正实现校企融合的并不多,这也导致一部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三、实践路径:提升多主体职业教育资源供需契合的对策

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适应环境的经验,并培养其进一步改造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发展及创造新经验的能力,这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需求和利益所在。人力资源需求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源,通过职业教育使社会的人力资源需求得以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发展程度、专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需求层次、需求变化紧密关联。因此,要从供需机制、载体形式、完善机制和合作接点治理等方面来切实保障人力资源需求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校企合作多主体职教资源供需的深度契合。

1.统筹兼顾,健全科学的多主体合作考评机制。劳动力市场和生源市场的需求是职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劳动力市场和生源市场需求旺盛,会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反之,职业教育发展则会受阻。劳动力市场和生源市场的需求层次、需求结构、需求质量是衡量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标准,也是职业教育把潜在的或低素质的劳动者转化为具有较高素质或技能劳动力的重要依托。企业和学校则通过职业教育过程达到自己的利益目标。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和投入力度,但校企多主体合作特别是资源供需的契合度并未得到明显提升,缺乏科学的校企合作评价机制是重要的直接原因之一。在校企合作过程应引入绩效考评理念,对校企合作成效进行绩效考评,关注校企合作特别是资源供需契合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可以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考评方式改为权威的第三方参与、生源对象参与、行业或用人企业参与等,通过科学的考评机制完善校企合作的整个过程,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逐步完善,从而提升校企合作多主体职教资源供需契合度。

2.因地制宜,创设多主体参与的空间。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统、包、管”思想和自下而上的“等、要、靠”传统,学校的资源供给以政府公共性供给为主要渠道,学校办学过程更多地依据学校自身的资源和实际。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办学过程需要紧密联系社会和经济发展。在这一前提下,充足且丰富的资源供给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根据世界职教发达国家的实践,行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共同主体,不仅可以使职业教育更适应社会需求,也能通过企业参与和企业资源共享解决职教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校企合作多主体职教资源供给在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具体的校企合作因形式或方式不同,在职业教育中能够起到的作用也存在差异。即使是相同的合作方式,但在不同的学校、企业、经济社会环境中,其他主体在校企合作中起到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应允许地方或学校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学校现状、学校资源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际优先尝试适合本地区的校企多主体合作方式方法,当然,这需要与严格的监管与考核制度相结合。也就是说,为了防止地方政策或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损害学生、学校、企业利益或流于形式,需要有目标明确并可以实施的校企合作建设考核标准。

3.多向互动,创建资源供需均衡的平台和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反映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重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多元化和异质化,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宏观目标下,各主体的利益目标存在差异甚至冲突,因此,多元化的利益统筹与整合机制对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多主体参与至关重要。在校企合作多元主体参与过程中,作为政府、学校这一群体,其目标是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的社会利益,但行业、企业等社会经营主体作为营利性组织则在利益驱动下寻求技术、人才或社会认可等。在多主体参与的制度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由于主体利益的天然排斥会导致校企合作的资源供需停留在形式层面而难以获得良好的实效。

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资源供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各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参与共同联动的局面。首先,建立协洽机制。信息共享和交流协同对于校企合作资源供给非常重要,也是校企合作可持续有效发展的基础。各方信息交流不完全或不对称,不仅不能实现资源供需的契合,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的供需错位。其次,疏通渠道,形成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健全多边组织领导机制,营造多主体协同互动的氛围,不仅要形成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管理主体,建立平等的契约组织架构;还要建立信息整合与资源共享机制,增强资源供需的反映速率。通过完善交流协作和协调机制,创新多主体合作的方式和方法,拓宽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渠道,进而扩大各参与主体对职业教育共同利益的认识,从而实现资源供需契合,最终达到校企深度融合的目的。

4.深度融合,丰富职业教育资源供给的载体。职业教育活动是通过载体实现的,载体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形态,具体指职业教育活动中的实习实验设备、场地、师资等硬件设施以及技术能力、思想、学风、素质等无形的软件设施。校企合作职教资源供给的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在学校层面,可以弥补学校职业教育资源落后和供给不足的缺陷,丰富职业教育的软硬件资源,缩小职业教育资源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在行业企业层面,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使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契合社会需求,并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目前校企合作职教资源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在职教资源供给的具体内容方面由于利益或愿景不同而存在偏差,對此,可以通过改变合作载体的形式提高双方的契合度。例如,学生除了获得职业技能以外,更希望得到就业规划指导,对此,学校可以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或课程、企业主体文化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针对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有获取资格认证的需求,可以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引入第三方鉴定机构通过课程渗透或融入等方式,使学生既掌握技能又拿到证书。针对职业院校直观教学效果好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寓教于做”,采取实验、实习实践、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学校达成共识,协调合作,同时确保政府或学校等监管部门对合作过程进行监管。

校企合作多主体职教资源供给的内容丰富、载体形式多样,可以弥补职业教育资源供需差距。目前校企合作多主体资源供需双方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但不涉及人才培养的实质问题,对此,可以通过改变资源供给的载体形式提高供需契合度。例如,职业院校除了共享企业硬件资源的需求以外,也希望让学生得到更先进和更实用的职业技能指导、就业规划和系统的企业文化熏陶。因此,学校可以协调合作企业,让企业的一线骨干技术人员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以及专业技术教材的编写出版;让企业的人事行政人员参与学校的职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或一线生产技术题材的教学视频制作。

5.协调监控,制度精细化的接点治理。我国职业教育同时存在着现代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传统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配置结构、配置规模、职能及管理缺失等诸多方面,有待通过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投入多元化使职业教育内容顺应现代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需要。“化解职教深层矛盾必须创新治理体系,尽快建立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促进‘环境—体系—主体的相互共生和均衡融洽。”⑧政府应强化对职业教育的治理责任,落实制度的标准化、精细化、监控和接点治理。要构建并完善校企合作资源供需的工作机制,调整引进优质职教资源的战略布局,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探索校企合作资源供需及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增强企业作为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建立校企合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同时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校企合作及其资源供需的良性发展。

[注释]

①匡瑛,石伟平.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17(1):101.

②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81.

③张建祥.利益相关者视域下高校办学评价体系建设的协调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2017(1):68.

④贺书霞.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共享的困境与突破[J].教育与职业,2015(17):10-12.

⑤马树超,王琴,唐林伟.职业教育:非均衡状态下的协调发展——推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1(5):2.

⑥赵军.职业教育共同体研究[D/OL].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2018-01-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

dbcode=CDFD&dbname=CDFD1214&filename=1013272795.nh&

v=MjcyMjNVUkxLZlllWnFGeW5uVmIzSlZGMjZIYkcvSE5iRnFwRWJQS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JXTTFGckM=.

⑦《教育研究》编辑部.2013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4(2):14.

⑧吴全全,闫智勇.化解职教深层矛盾从治理体系创新入手[N].中国教育报,2017-04-04.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