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的阿卡贝拉

2018-05-14

润·文摘 2018年8期
关键词:闽南语六中阿卡

“曾记得,囝仔时,妈妈定定带我去菜市,买着我爱吃的鱼……”因为翻唱备受关注的厦门六中合唱团,近日又演绎了一首充满童趣的闽南歌谣《鱼歌》。悠扬的旋律配上朴素的闽南语歌词,让人仿佛穿越到古早的闽南海边生活。

排练室里,孩子们围坐成一圈,唱着歌,打着拍子,以阿卡贝拉的形式相视而歌。白衬衫、百褶裙,简洁的画面、简单的动作、简约的风格,唱出了童年关于“鱼”和“渔”的美好记忆。这段视频发布后,反响热烈。

事实上,厦门六中合唱团此前就用这种形式,配以拍打身体或者击打桌面、杯子等,与霍尊、张靓颖合作演唱了《山居秋暝》《我的梦》等歌曲,被听众赞为天籁之音、“舞台上的精灵”。今年3月,他们与周杰伦同台演绎《稻香》,用杯子舞的形式打出节奏,惊艳全场。

厦门六中合唱团已成立了23年,一共100个团员左右。这支全部由“00后”组成的流行合唱团的成功,幕后有两位善于创新的老师:一个是负责指挥的高至凡,另一个则是负责编曲的徐聪。

高至凡老师一直想为传统而常规的合唱模式融入新意,“做一些有意思、别人没有尝试过的东西”。他与好友徐聪商量,想以阿卡贝拉的形式演绎流行音乐,做小团队、无伴奏、多声部的合唱。阿卡贝拉要求用人声模仿打击乐,但这对孩子来说太难了,于是他们尝试配以打击,用拍打身体、桌面等发出声响的方式,替代打击乐器演奏。

这个被他们称为“创意击打”的办法行之有效。“跺脚或者拍胸替代大鼓的声音,打响指或者搓手模拟的是镲片,而拍手或脚体现的是小鼓声。”

这样看似简单的击打动作,由于一开始力度掌握不到位,练习时手都会肿起来。平日里,孩子们一直抽空练习:很多人走在路上不自觉地练习打响指,手指打出了茧;吃饭时,团员们彼此测试,锻炼对音准的敏感度和耳朵的敏锐度。可塑性强,再加上勤学苦练,孩子们做到了“哪怕是看着别处或是聊天也可以打得很自然”。

一直以来,合唱团选的歌都是比较适合孩子的,有童趣但不幼稚,正能量但不直白。除此之外,他们也不断寻找突破,尝试不同类型的曲目。《鱼歌》,是由厦门音乐人苗子创作的闽南歌谣。他们尝试用阿卡贝拉搭配闽南语歌曲,用歌声传承闽南文化。“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首小清新的闽南语歌,很有现代民谣作品的特点,摆脱了以前闽南语歌惯有的苦情味。”徐聪说,歌曲深得合唱团孩子们的喜爱。

与《青花瓷》拍打身体、《稻香》击打桌面和杯子不同,《鱼歌》手脚并用,一心三用,难度更大。孩子们围坐成一圈,除单人动作外,邻座两人也有动作配合。与歌曲所呈现的单纯美好一般,动作设计的创意来自“你拍一我拍一”的童年游戏。

如今,六中合唱團每推出一个新作品,都会吸引很高关注。对此,合唱团的师生却保持了一颗平常心,婉拒了多数表演邀约。徐聪和高至凡老师也很冷静:“我们只想纯粹地用‘阿卡贝拉这种表演形式做出优秀的音乐,最终目标是希望让更多学生在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熹微整理)

猜你喜欢

闽南语六中阿卡
篮球赛场 青春飞扬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兴国六中举行洪逸挥先生感恩追思会
摇号、陪读、拼高考
闽南话
音乐特点在闽台闽南语合唱的分析
少怀壮志,锐意成才
导弹气球——阿卡迪欧(巴拿马)▲
牛牛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