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鸡散养初期的饲养与管理要点

2018-05-14齐向东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调教活动量鸡群

齐向东

摘要:近来年,蛋鸡散养在各地蓬勃发展,并且鸡蛋的售价也较高,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蛋鸡散养初期,鸡群经历养殖环境、采食习惯等的变化会发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因此需要加强管理,使鸡群适应新环境,安全渡过散养初期。

关键词:蛋鸡;散养;环境;饲料;饲养管理;饲养密度;调教;补饲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8-0033-01

1 散养前的准备工作

在散养前需要对蛋鸡进行适应性的训练_丁作,包括温度适应性的训练,在育雏后期要逐渐的降低舍温与外界环境的温差,让雏鸡逐渐的适应舍外的温度,同时还要对鸡群进行适当的耐低温训练;采食习惯的训练,蛋鸡在转为散养后,以自由采食青草、昆虫等为主,为了使蛋鸡适应新的采食习惯,并让其肠胃得到锻炼,需要在育雏的后期有目的性的在饲料中添加青菜和青草,同时还需要在其中添加蚯蚓、蛆虫等,在添加时要让蛋鸡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免引起蛋鸡强烈的换料应激,引起蛋鸡发生腹泻;活动量的训练,蛋鸡散养后活动量增加,易造成蛋鸡活动量突然增加而引起蛋鸡疲劳,因此在散养前需要进行活动量的训练,可通过拉大饮食T具的间距逐渐的增加蛋鸡的活动范围来完成锻炼。

在散养前需要确定最佳的散养密度。蛋鸡的散养密度是动态变化的,会因地、因鸡、因季节则异,如果散养地植被的品种和数量丰富,则散养密度可适当的大一些;如果蛋鸡在散养初期的体重较小、采食量也不大,则可以适当的增加饲养密度,但是要随着蛋鸡体重的增加,采食量也逐渐的增加,则散养密度也需要下降;在夏秋两季,地面的植被丰富,并且此时昆虫也处于生长繁殖较为旺盛的季节,此时可以相应的提高饲养密度,而早春和初冬,则要降低散养的密度。

2 科学分群和转群

分群利于散养的管理,在分群时最好使同一育雏舍的鸡分在同一群体内散养,以提高鸡群的生产性能和成活率。在转群时最好选择在晴天的夜里进行,在弱光下抓鸡再将其运到散养鸡舍,让其在散养鸡舍过夜,待天亮后不宜开门放鸡,而是先让蛋鸡熟悉新的环境,再将原食具加好饲料在置于舍外5m远处,在上午10点左右时再放鸡。在散养的最初5天,不要轻易的改变饲料配方,以后再逐渐的改变饲料的配方和饲喂量,让鸡自由采食和饮水,在散养初期,可以在饲料或者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或者复合维生素,以缓解应激。

3 做好调教工作

调教工作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发出特定的信号,让鸡形成条件反射,最后形成习惯性的行为。调教工作应在育雏时就进行,因为此时雏鸡的模仿能力较强,较易形成习惯。调教的主要内容包括饲喂、饮水、出牧、回舍以及上柄木和紧急避险等。饲喂与饮水需要在育雏期就开始,在调教前先让蛋鸡产生饥饿感,然后在开始饲喂前给予一定的信号,信号需要传的很远,但不能引起鸡群恐慌,并且要一边喂料一边发出信号,同时要让鸡看到抛喂饲料的动作,一般经过5天左右的时间即可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在进行出牧训练时一个人在前方引导,同时抛撒饲料引诱,同时发出信号,另一个人在后面轻轻驱赶,也发出信号,直到鸡群到达食物丰盛的地方,如此训练几次,鸡群就可以自动出牧觅食。鸡本身有晨出暮归的天性,但是也有个别鸡不能按时回舍,因此需要在黄昏前使用信号引起鸡群回舍。如果鸡群长期的卧地休息,易引发多种疾病,因此还要对鸡群进行柄木的训练,鸡有择木而柄的天性,但是也有鸡因抢不到合适的位置在地面过夜,在开始散养前要做好巡视工作,将卧地的鸡抓到柄木上,连续几天后就会使鸡养成自寻柄位的习惯。

4 合理的补饲

为了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还需要在散养初期进行适当的补饲工作,初饲喂量需要根据蛋鸡的日龄、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散养地的虫草情况、天气情况等来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不宜让鸡外出觅食则需要增加补饲的次数和补饲量。补饲要及时,并且次数不宜过多,每天以1次为宜,如果补饲的次数过多,则会影响蛋鸡外出觅食。每天补饲的时间宜选择在傍晚进行,在补饲时可以配合调教信号,可以诱导蛋鸡回舍。

5 加强日常的管理

蛋鸡散养易发生意外的伤害而造成损失,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易发生死亡,易受到老鼠、老鹰、黄鼠狼等兽害,因此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如果遇到恶的天气则最好不放蛋鸡出舍觅食,要注意天气预报,观察天气的变化情况,及早让放牧的鸡群回舍。要做好兽害的防御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投入鼠夹、扎稻草人、用罩網等方法驱赶。另外,如果鸡群在投有农药的果园和农田觅食会造成鸡群大面积死亡,因此要加强管理,避免鸡群因农药中毒而死亡。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对鸡群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可以掌握鸡群的健康情况、生产水平,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尤其要注意做好夜间的观察工作,在晚上关灯后可以听鸡的呼吸声,如果发现呼吸声异常,则说明患有呼吸道疾病。在第二天鸡群觅食后,还可观察鸡群的排泄情况,看鸡群是否有腹泻的现象。

猜你喜欢

调教活动量鸡群
如何调教种公猪
画里有话
试论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童年活动量大 运动习惯保持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
“调教”农村婆婆
小学语文课堂无效教学例谈
种公猪的调教及采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