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娃这件事,千万别太较劲

2018-05-14

女友 2018年9期
关键词:起跑线老二穷人

说正题之前,我们先来聊聊一部电影——《起跑线》。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富裕的年轻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入一流私立小学、赢在“起跑线”,是如何“不择手段”的。本质有点不堪,情节却极其好笑,比如这位妈妈谨遵“科学养育”方法,给孩子吃饭时间精确到分;比如妈妈为了给孩子營造英语环境,总是出其不意考老公英文单词的拼写;比如他们搬家到贫民窟,努力学习穷人的生活,只为了帮孩子骗取一个只占25%的穷人录取名额……

电影里那位妈妈的焦虑、爸爸的无奈以及孩子的懵懂,让无数中国父母感到无比熟悉,谁说这不是我们的写照呢?

自从有了孩子,再散漫的妈妈,都开始和自己较起劲来。阅读大量育儿书、用小本子记录孩子的饮食起居、关注各种求学公众号,甚至干脆放弃大房子去买老破小学区房……

本来,我也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直到有一天我在书店无意翻开一本书《我们都不是完美父母》。

书的作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用简笔画配上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了有两个孩子的崩溃生活(当然也有幸福啦)。

其中有专门写睡眠的——当她和老公好不容易在夜里第八次哄睡了老二,天也亮了,老大来到了他们的房间,愉快地喊道:“爸爸妈妈,该起床了!”他们就当没听见。

也有专门写吃饭的——当她终于把老二吃饭吃一半时拉的大便清理好,老大却把一盘意大利面扣到了自己头上。然后,她自己先把饭吃完再说。

作者还扬言要出一本育儿书,书名就叫《想要搞定你的娃?给他饼干》。

读到这里我哈哈大笑起来,养过孩子的人,就会知道饼干对孩子的神奇魔力!然而大部分父母包括我,都不敢随意给,因为怕影响正餐。

总之,作者颠覆了我当时作为新妈妈的三观,让我觉得育儿不再是一件精密的科学事件,育儿就和吃饭上厕所一样平常,不用太和自己较劲,也有权抱怨、偷懒甚至发飙。

而和自己较劲的父母,应该大有人在。

他们生怕打破一次所谓的原则就会令孩子不再遵守规则,于是他们严格要求孩子,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们把“未来”假想成怪物,如果孩子不够强大,就会被“未来”一口吃掉。

好累哦。

如果身体的弦紧紧绷住,你该如何舒展双臂,温柔拥抱你的孩子呢?

《起跑线》的故事结局,让人意想不到——一心想让女儿跻身上流社会的妈妈,竟主动提出将孩子送去公立学校,和贫民的孩子一起学习。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与他们的孩子,在所谓的“高尚社区”里,并没交到真心的朋友,反而在他们假扮穷人的那段日子里,从那些一无所有的人身上学到了善良、互助、乐观以及博爱。

他们最终认识到,比起成为一个满嘴英文、满身名牌却不得不为了名利总是欺骗朋友、逢场作戏的人,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充满爱的懂得努力生活的人。

这并不是哗众取宠,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而将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有的事你根本无需较劲——孩子想多睡会儿,就会养成赖床的习惯吗?孩子多吃两口零食,从今就不吃饭了吗?孩子和小区清洁工的孙女打得火热,今后就要扫大街了吗?比起学弹钢琴,孩子更想去看动物,这会影响智商吗?

我们之所以觉得育儿累,是因为我们太喜欢和自己较劲。而我们之所以会和自己较劲,是因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还不满意,所以希望孩子能好一点,再好一点。

愿望没错,方法错了。我们越是感到压力,就越应该让孩子感到松弛,对孩子宽容,也是放自己一马,然后你会欣喜地发现,你懒也偷了,孩子也更爱你,还更自觉了。因为,一个得到妈妈充分包容的孩子,一定会更爱妈妈,一旦更爱你,当然更愿意听你的咯。

猜你喜欢

起跑线老二穷人
借钱
品读
郑老二
老二为什么比老大精
五行真经(9)
穷人的高消费
富人与穷人
重归起跑线
〔考考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