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以为戒,处处心安

2018-05-14李林荣

雷锋 2018年2期
关键词:公共秩序关注度公共场合

李林荣

“互联网+”時代,社会关注度几乎和网络信息的关注度画了等号。关注之余的判断和议论,也主要依据从网络上看到的信息。信息披露的量和角度取向的变化,往往又影响着相应的判断和舆论。

新年伊始,媒体广泛聚焦的合肥小学教师罗某阻碍高铁开车这一事件,同样如此。事情发生在1月5号下午,现场视频和文字信息于1月9号凌晨开始在网上传播,随即迅速升温成舆情热点。

高铁是公共交通工具,火车站是公共场合,列车开行时间既体现着铁路行业系统流程,又关联着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这都属于基本的生活常识,但凡心智正常的成年人都不会不明白。任何一名接受过起码的社会公德教育的小学生,也都应该懂得。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既是公民义务,实际上同时也就是在保障和维护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公众的权利和安全。

1月5号在合肥车站高铁车门前拉扯了一通,终于如愿以偿给迟到的丈夫争取到登车机会的罗老师,大概在之后的三天里,也就是她拉扯车门的视频暂时还没被曝到网上那段时间,或许还以为这点小风波只不过是她平素生活中很正常的一幕,过去了就过去了。说不定她还觉得由此又积累了一点在火车站和铁路职工“周旋”成功的经验。而在道理和常识的认知上,她绝对不会跟我们大多数人有任何差别。要论讲道理,估计她还会讲得比一般人更义正词严、鞭辟入里。否则,她怎么能成为一所知名小学的优秀教师和教导处副主任呢?猝然的网络强度曝光和超量网民的围观,放大了罗老师日常生活知行分裂的短促一刻。类似这样的一刻,很可能不仅对她个人早已习以为常,而且对暂时还没有被媒体聚光灯对准的我们之中的很多人,也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

和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的从人力车夫的背影里反观出自己“渺小”的故事相反,从罗老师扒高铁门的消息里,我们很容易感觉出自己的堂堂正正来。但真是这样吗?在有关公德和公共秩序的一切场合、一切时刻,我们真的都做到“知行合一”了吗?这样想想,今后唯有事事自持自重,才能让我们从眼前这个热点话题中引以为戒,处处心安。

猜你喜欢

公共秩序关注度公共场合
浅谈小学教师在中等生教育管理中的有效策略
锐词
菲律宾·马尼拉
公共场所的英语翻译拾零
暴力老妈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涉外法律适用中的界定
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班级管理中的高中生公共秩序教育
你是如何认识能源的
“我为裸奔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