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会计工作改革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研究

2018-05-14张灵丽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3期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会计工作事业单位

张灵丽

摘 要:本文对政府会计工作改革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提出在政府会计工作改革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围绕政府会计工作改革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问题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与研究,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一、概述

所谓政府会计,就是指基于政府整体与相关政府机构的主体,围绕政府与政府机构的财务活动进行核算并将其反映出来,具体需要确认政府在预算执行环节发生的财政收支、经费收支、业务收支活动以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等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我国政府职能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在预算会计体系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那么就会导致预算会计体系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全面深化预算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将中国特色融入政府会计体系,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公共管理发挥出巨大作用,为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目前,我国已经逐步推出了一系列会计管理改革措施,例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等。与此同时,政府会计理念也在逐渐转变,整个会计管理工作趋于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革与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值得我们围绕此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现状分析

1.现行会计理论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是基于相关理论与原则的指导下实现的,因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会计工作的实施效果往往会受到会计理论科学性的影响。现阶段,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会计理论的滞后性问题比较突出。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就本质而言,是服务于会计实务工作的。从事业单位角度来看,一般情况下会计理论都是以会计实务存在的问题为基础,会计实务工作的开展是基于会计理论指导而实现的。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改制不断深入,相较于以往,会计工作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显然,会计理论并不能适应如此快速的变化。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会计理论的滞后性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反映:

首先,就适用范围而言,事业单位会计理论发生了一定变化。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事业单位的概念与内涵有所转变。我国事业单位改制正在稳步推进,而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依然运用以往国有事业单位会计理论制度,此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矛盾与冲突。具体表现为事业单位已经变成了交叉混合区域,具体涉及企业、行政单位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等三方,相较于这三者,事业单位并没有具体的界定。而在事业单位改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性质趋于多样化,例如营利性事业单位、公益性事业单位等等,显然其应用的会计理论就会与事业单位实际发展需求发生矛盾,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进行重新定义。

其次,会计要素设置存在片面性也是现行事业单位会计理论滞后的一个突出表现。随着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工作的开展,有的事业单位性质已经趋于营利性发展,这一类事业单位在考核标准上就必然发生变化,获取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运营是否成功。然而根据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现状,不难看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依然围绕资产、负债、净资产、收支状况等要素进行考量,而利润并没有纳入考量标准,如此一来,事业单位设置的会计要素的科学性就有待考究。

2.会计实务问题

首先,在会计核算方面,作为会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问题主要在支出核算方面比较突出。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可知事业单位都是以国家规定的支出项目为依据来核算其事业支出与经营支出的,對于未改制的事业单位而言,这种核算方法相对适用。究其原因,就在于国家财政拨款是以往事业单位资金全部来源,因此所有支出总量都不会超过国家财政拨款范围。然而随着事业单位改制,国家财政拨款不再是事业单位唯一的资金来源,如果按原有核算方法来核算其他方面的收入时,显然就会对结论的真实性与合理性造成影响。

其次,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在市场经济与事业单位改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科目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核算需要面对更多新的业务与事项,而有的事业单位依然围绕传统会计科目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如此一来,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可能就会与部门预算方案发生偏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效性就会受到一定影响,难以为事业单位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会计报表方面的问题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也比较突出。例如有的事业单位依然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原理来制定资产负债表,这显然与其定义不相符,难以保证内容与名称一致,与此同时还会导致收支表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三、政府会计工作改革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分析

1.完善会计制度

随着政府会计工作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为适应这一发展形势,就必须及时修订会计工作制度,以解决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完善事业单位完善会计制度势在必行。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求事业单位围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随着事业单位改制,有的事业单位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以营利性事业单位为例,相较于以往单一的财政拨款,其资金收支情况越来越复杂。因此会计工作就会伴随一系列财务资金问题,此时,事业单位就必须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其次,事业单位还需要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强化,在会计工作中要强化其与内部控制制度之间的联系,做到二者相互配合,促使财务、会计、财务报告等方面工作的审核得到完善。

2.明确会计目标

随着事业单位改制不断深入,其会计工作的内容与目标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因此,作为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性质与社会定位,对会计工作目标进行合理调整。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求事业单位扩充会计工作的服务内容,将更多的利益主体纳入会计工作的服务范围。其次,在会计工作报告标准的制定上,要注重实用性与真实性原则,确保会计工作提供的信息能够全面反映出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同时也要满足外部需求,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3.改进会计核算体制

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一直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会计核算质量往往决定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的成效。因此,在政府会计工作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积极改进会计核算制度。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是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显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无法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状况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来。针对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应推行权责发生制,提高资产管理的持续性,通过资产摊销与计提折旧将资产使用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并及时更新资产状况,进而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1.谭庆红.政府会计工作改革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2.王守礼.基于政府会计改革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研究.财经界,2016(30).

3.臧红.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的探讨.现代商业,2012(27).

4.左琦.政府会计改革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探讨.会计师,2011(06).

5.袁东伟.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异.中外企业家,2017(09).

6.王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探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责任编辑:刘海琳)

猜你喜欢

政府会计改革会计工作事业单位
探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
在校生勤工助学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
政府会计改革的制度驱动现象与机制探讨
浅析政府会计基本准则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动因及英国实践的启示
德法政府会计改革的模式比较及启示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比较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