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得人心的制度设计

2018-05-14雷平

公民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重庆市条例

雷平

《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规定,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汽车、轻轨、地铁、过江索道等,在收费的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园、旅游景区免购门票,不满65周岁的老年人半价购门票。这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少生活成本,最现实最本真最深得人心的制度设计。

3月1日起,《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正式实施,这是重庆老年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从头到尾通篇洋溢着对老年人满满关爱的条例,让全市700多万直接受益者及其数千万亲友侧目动容。

据说,条例经历了四次审议才通过,说明制定过程严肃慎重,是字斟句酌精雕细刻而成,关顾了方方面面诉求才庄严出台,既有前瞻性,也掂量了我市各级政府的实际承受能力。我为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在立法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喝彩、点赞!

这个条例我读了四遍,与《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和相关省市的类似法规比较,从字里行间看出,有许多新创设新突破,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地方性法规,是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播洒在重庆大地,向全市老年人馈赠的真金白银,正宗的乡土渝货,是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物质福利。重庆老人们的念想,已成事于法,上位于制,必将进一步提升其幸福感、获得感。

条例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以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问候老年人;对委托他人照料或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应当定期探望。老年人提出探望要求的,照料人或者养老机构应当协助联系赡养人及其他家庭成员。这是把“常回家看看”作为社会责任,施以高压,用制度强力匡扶道德大厦。

近10年退休的老年人中,绝大多数的子女都是独生子女。现实中,一些非独生子女“常回家”存在惰性。条例作出强行规定是明智之举,促使独生子女“迎难而上”多回家看望老人。同时可以增强那些长时间不看望老人的多子女成员的自觉性,督促他们尽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老年人也可以法为器,保障自己老有所养的权益。

条例对恶意啃老行为作出了“有权拒绝”的规定,理直气壮地捍卫了老年人的尊严。条例还规定,赡养人及其他家庭成員不得因老年人离婚、再婚而索取、隐匿、扣押合法财产或者有关证件,不得限制老年人的合法居住权利。这对现实生活中那些阻挠老年人再婚,给老年人晚年徒添生活烦恼,担心财产纷争的儿女们是当头棒喝,让他们在法规面前好自为之,自觉收敛。

当今,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已由家庭责任演变为社会问题。由此,条例规定,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护理需求。对有本市户籍、生活长期不能自理且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政府给予相应的护理补贴或者购买服务。独生子女照料生病住院的父母,每年可享最长10天带薪假(含节假日)。这是把推进医养结合变为现实行动,无疑是高龄老人、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老人的福音。在今天家庭结构小型化、少子化情况下,政府兜底,可以缓解日益突出的独生子女父母患病住院期间难以得到护理照料的问题,可谓爱心柔肠,一策释千愁,令受者欢呼雀跃。

条例最为可贵地规定,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汽车、轻轨、地铁、过江索道等,在收费的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园、旅游景区免购门票,不满65周岁的老年人半价购门票。这条规定把老年人免费年龄下限从70岁降至65岁,让更多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生活成本,直击他们内心,是他们最迫切最直接的向往,是最现实最本真最深得人心的制度设计之一。

刚退休的人可能不会寂寞,在职在岗时工作纷繁。退下后身心舒展,可做一些过去想做却因种种限制而不可及的事。

我就有体会,在岗时,早晨起7点以前就进办公室,周六一定不休息,周日不一定休息。数十年创作的20多部长篇小说、影视剧本,都是透支身体所得。每天凌晨3点起床,或节假日关门谢客写作,长期硬挺而成,上班时间绝对不能干私活,也没有你干私活的时间空间,耽误许多休息,累病了身子,失去一些交友机会。退休时,我窃喜,曾以小诗赞曰:一觉睡到自然醒,半天文字半天泳;心宽体瘦精力沛,赛过南天太白星。还作过一首纵情放松之诗:日出东曦前,锄薅到午后;道儒法案上,品茗柔月下。何等逍遥散淡安逸,有人谓我,几年后就孤独了,事办尽笔弓藏,资源枯青菜黄。

在我国,前些年退休的老年人经历过特殊年代:长身体时闹灾荒,学校阶段罢课堂,参加工作就下乡,恢复高考记忆光,返城进了大工厂,年富力强被下岗,退休低保喝清汤。他们普遍学历低,兴趣少,有一点观山望景的爱好却又囊中羞涩,这可折杀了一些有想法的老年人。

唐朝《幽闲鼓吹》讲了个故事:节度使张延赏追查一桩冤案,次日晨,他案几上放了张纸条:“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有人贿赂,要他不问此案,张节度勃然大怒,下令严查。第三日,纸条变成:“钱五万贯。”张延赏更加恼火,限令两天结案。第四日,变成了“钱十万贯”。这下他焉了,不再追查。别人问为何?他说:“十万钱,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祸及,不得不止。”成语“钱可通神”由此流传于世。

古人云,钱能疗饥寒、解困厄、利邦国。钱“有毒”,能污贤达、伤神智、令人霍乱,甚至发生水火盗贼之灾。钱需要发挥积极作用。现在,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从制度上的这一规定,可以缓解老年人观瞻大好河山手长衣袖短的囧况和心理纠葛,怎不大快人心!老年人省的不是一点小钱。免单开锁解扣,老年人从紧张的心理负担中走出来,增强自信,唤起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我为《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实施而欢呼!

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才刚刚起步,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各个方面还存在许多盲区。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善,老年人专用商品、专用设备还不丰富,适合老年人衣食住行的服务还短板不少,在加快老年事业和产业发展上,我们还任重道远,还有许多事要做,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我期待,有重庆市敬老新突破的良好开端,惠老的路子会越来越宽。

我坚信,重庆老年人受到制度福祉的厚待,会更加感党恩,报国志,更有责任担当。不说威震一方,治国安邦,但管好一个家庭,稳定一个家庭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家是国之始,国是多个家,家安则国稳!老年强中国强!

新时代重庆将在惠民领域有更多新“突破”!

(作者曾任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版权局副局长,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全国人大宣传干部班客座教授)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重庆市条例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一图读懂《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社会保险条例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获通过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